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3):575-579
系统研究硫酸钡比色法测定植物叶片样品中硫含量的最适宜条件。以葡萄叶片硫化物提取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保护剂的选择和用量、酸度的选择、氯化钡的形态和用量、反应温度对吸光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叶片提取液2 m L在甘油-乙醇(1∶1)2 m L,10 mg/m L Ba Cl2溶液2 m L,25%HCl溶液2 m L,常温下反应的条件下,测定其470 nm处的吸光度值,标准硫溶液在032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 4),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为1.89%。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植物叶片中硫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敏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用下,Pb~(2+)阻抑H_2O_2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建立了甲基紫褪色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Pb~(2+)的方法。在25 m L容量瓶中,加入0.80 m L的氨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0.1mol/L)、0.80 m L的H_2O_2溶液(质量分数3.0%)、4.00 m L甲基紫溶液(物质的量浓度1×10-4mol/L)、1.0 m 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物质的量浓度1×10-2mol/L),80℃恒温反应20 min后冷却,测定吸光度,根据加Pb~(2+)溶液和不加Pb~(2+)溶液的吸光度差与Pb~(2+)质量浓度绘制了工作曲线,并由试样的吸光度差值确定痕量Pb~(2+)含量。该法的测定波长为584 nm,线性范围为0.02~1.6 mg/L,检出限为0.013 mg/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3%~2.7%,回收率为97.5%~102.1%。  相似文献   

3.
聚天冬氨酸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络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在040 mg/L浓度范围内,聚天冬氨酸的浓度与离子缔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A=0.019 3+0.013 2C(mg/L),R2=0.993 7,检出限为0.09 mg/L,RSD为3.8%。研究了1227的加入量、稳定时间、p H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在波长420 nm处,1227加入量300 mg/L,p H 8以及稳定时间30 min时,测定体系的线性较好。利用吸光度值的变化求得两组分的吉布斯自由能ΔG=-16.5 k J/mol、结合常数K=767。此研究可用来测定循环水中聚天冬氨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水样中羧酸盐类聚合物含有的羧酸根离子与异染料尼罗蓝A溶液反应,造成尼罗蓝A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下降,吸光度下降值与聚羧酸根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原理,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循环冷却水中聚羧酸盐的浓度,讨论波长、尼罗蓝A用量、稳定时间等对吸光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水中共存物质Ca~(2+)、Mg~(2+)、HEDP、HS01和BTA等对PAAS测定的干扰情况。确定最佳测试条件:缓冲溶液调节待测水样pH值至6.8,向待测样中加入适量EDTA溶液消除Ca~(2+)、Mg~(2+)干扰(EDTA:Ca~(2+)、Mg~(2+)物质的量之比略大于1∶1),取5.6×10~(-5)mol/L的尼罗蓝A溶液10 mL,在634 nm下稳定15 min,测定吸光度。  相似文献   

5.
聚天冬氨酸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络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在0~40 mg/L浓度范围内,聚天冬氨酸的浓度与离子缔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A=0.019 3+0.013 2C(mg/L),R2=0.993 7,检出限为0.09 mg/L,RSD为3.8%。研究了1227的加入量、稳定时间、p H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在波长420 nm处,1227加入量300 mg/L,p H 8以及稳定时间30 min时,测定体系的线性较好。利用吸光度值的变化求得两组分的吉布斯自由能ΔG=-16.5 k J/mol、结合常数K=767。此研究可用来测定循环水中聚天冬氨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光度滴定法测定羧甲基菊粉的取代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度滴定法测定了羧甲基菊粉的取代度。采用0.8×10-3mol/L的CuSO4溶液滴定0.5 g/L的羧甲基菊粉钠溶液,在241 nm处检测滴定过程中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当溶液吸光度趋于恒定时,羧甲基菊粉钠已完全与Cu2+螯合。由消耗CuSO4溶液的体积确定羧甲基的含量,进而求得在m(菊粉)∶m(氯乙酸)=1∶1.1、1∶1.6、1∶2.2时制得的3种不同羧甲基菊粉的取代度分别为0.34、0.43和0.48。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硅钼黄能被维生素C定量地还原,在734.6nm处有最大吸收的硅钼蓝,维生素C质量浓度在0.001 000~0.020 00mg/mL范围内与硅钼蓝吸光度服从比尔定律,通过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测定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从而建立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放置时间、硅酸钠溶液用量、钼酸铵溶液用量、盐酸溶液用量、pH=10缓冲溶液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 2+46.781c(mg/mL),线性相关系数(γ)=0.999 2,方法检测限为0.000 033mg/mL。该方法用于测定沙田柚、猕猴桃、柠檬中维生素C质量浓度,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6%~101.3%、97.6%~101.8%、97.3%~99.0%。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板法制备掺杂铈的氧化锌介孔材料处理模拟印染废水——亚甲基蓝溶液。用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以探究该介孔材料的催化活性。同时探究了表面活性剂用量、Ce的掺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p H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铈的掺入量为0.14 g,三乙醇胺的加入量为1 m L,p H为10左右的条件下,以5℃/min的速率于马弗炉中程序升温至450℃后,煅烧3.5 h,亚甲基蓝降解效果最好,可达98.39%。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枇杷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枇杷核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影响,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以4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料液比1∶20(m∶V),在50℃下提取2 h,测定吸光度,得到枇杷核总黄酮单位浸出量为13.08 mg/g。枇杷核总黄酮提取液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枇杷核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55%。  相似文献   

10.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比色法测定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的最优条件为:福林酚试剂2.5 m L,10%Na_2CO_3溶液2.5 m L,在30℃条件下避光30 min,测定其在770 nm处吸光度,没食子酸在2.01810.09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667C-0.014 9(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15%,1.87%,2.23%,2.44%。牡丹籽饼、牡丹叶、牡丹籽种壳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6.35,9.16,1.60 mg/g。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籽饼、叶、荚中总多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