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CO2充注量对跨临界轿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O2充注量对跨临界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存在一个最佳的CO2充注量,此时COP最大;CO2充注量不足,会导致制冷量和COP降低,COz充注量过多,会导致压缩机耗功大幅度上升;制冷循环随CO2充注量的不同,具有6个特征明显的工作循环.根据这些表现特征,提出了用4个参数作为判断CO2充注量是否合适的特征参数.为确定跨临界制冷系统的最佳充注量、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高效运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数值仿真与性能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政华  廖胜明 《化工学报》2005,56(9):1721-1726
建立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中微通道气体冷却器模型,对管内CO2和空气侧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仿真.比较了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正确性;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各种参数下的气体冷却器的性能,可用于指导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王栋  刘雅如  陈卓  寇遵丽  鲁月红 《化工学报》2020,71(z1):397-403
基于一套已有的小型CO2水源热泵热水器实验台,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对其最佳充注量进行计算,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实验结果对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型CO2水源热泵热水器存在着最佳充注量,在此充注量条件下,系统的COPheat最大,实验系统的最佳充注量为270 g。当充注量减小为最佳值的89%时(230 g),COPheat降低10.8%,增大为最佳值的111%时(300 g),COPheat降低了2.6%,即充注量不足时,COPheat对充注量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充注量增加会提高系统热水的出水量,但超过最佳值后,效果不明显。实验数据法和额定工况法均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CO2水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最大误差不超过3.7%。本研究可以为小型CO2跨临界系统最佳充注量的确定及如何维持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利用滴管炉研究了O2/N2、O2/CO2和O2/CO2/NO气氛下煤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O2/N2和O2/CO2气氛下,高温或高O2浓度均使NO排放量增加。O2/CO2气氛下NO排放量比O2/N2气氛下NO排放量低大约30%~40%。在O2/CO2/NO气氛下,温度不同时,O2浓度变化对NO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不同,对循环NO降解的影响规律也不同。高温不利于循环NO降解。随停留时间的延长NO排放量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5.
李英杰  赵长遂  陈惠超 《化工学报》2009,60(9):2284-2291
捕捉煤燃烧释放出的CO2时,作为CO2载体的CaO微观结构特性对其循环碳酸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分形维数作为表征CaO微观结构的特征参数,研究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过程中CaO的分形特征及其对CO2捕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aO分形维数逐渐下降,CaO孔道也由粗糙和不规则变得越来越平滑和有规则性。煅烧温度升高则CaO分形维数下降。分形维数较大的CaO具有较高的碳酸化速率。在碳酸化过程的前10 min内CaO的分形维数迅速减小,此后随时间变化缓慢。在分形维数D≤2.61的实验范围内,CaO分形维数与其循环碳酸化转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当D>2.61时,可能存在临界分形维数Dcr,当D>Dcr时随着分形维数的进一步增大CaO转化率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铁含量对Fe-Mn-K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70 ℃、2.0 MPa和600 h-1条件下,考察了Fe-Mn-K复合催化剂上的CO2选择性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XRD表征表明,复合催化剂中负载的金属组分主要以Fe2O3和MnO2形式存在。通过H2-TPR和CO2-TPD研究了Fe-Mn-K催化剂对H2的还原性能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中Fe负载质量分数为12%时,H2-TPD温度较低,CO2转化率大于30%,C=2~C=4低碳烯烃选择性也较高。CO2-TPD结果表明,随Fe含量的增加,初始脱附温度提高,脱附量增加,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CO2载体CaO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捕捉煤燃烧释放出的CO2时,作为CO2载体的CaO微观结构特性对其循环碳酸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分形维数作为表征CaO微观结构的特征参数,研究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过程中CaO的分形特征及其对CO2捕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aO分形维数逐渐下降,CaO孔道也由粗糙和不规则变得越来越平滑和有规则性。煅烧温度升高则CaO分形维数下降。分形维数较大的CaO具有较高的碳酸化速率。在碳酸化过程的前10 min内CaO的分形维数迅速减小,此后随时间变化缓慢。在分形维数D≤2.61的实验范围内,CaO分形维数与其循环碳酸化转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当D>2.61时,可能存在临界分形维数Dcr,当D>Dcr时随着分形维数的进一步增大CaO转化率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曹维良  李璇  张敬畅 《化工学报》2004,55(10):1614-1620
在313.5~323.5 K、7~14 MPa范围内测定了CO2及CO2-甲醇、CO2-乙醇、CO2-正丁醛、CO2-异丁醛二元混合流体的表观密度,讨论了压力、第2组分的种类和加入量对CO2表观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体积,讨论了温度、压力和第2组分的性质对溶质偏摩尔体积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CO2-共溶剂二元体系在临界点附近溶质的偏摩尔体积出现较大的负值,反映了CO2与共溶剂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使CO2分子发生聚集现象;CO2分子聚集程度与共溶剂分子大小及空间结构有关,分子越大或越规则,CO2分子聚集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9.
师琦  吴素芳 《化工学报》2009,60(2):507-513
以CO2为沉淀剂,Na2SiO3为硅源,制备了SiO2包覆纳米CaCO3吸附剂。TEM测试证实纳米CaCO3表面包覆一层SiO2膜, 用SEM & EDX 测试5个包硅样品Si含量为0.67%~4.93%。采用TGA考察吸附剂的分解温度及600℃、20% CO2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O2沉淀法包覆SiO2后,与未包硅的纳米CaCO3相比,分解温度降低9~42℃。纳米SiO2/CaCO3吸附剂的循环吸附率、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均随Si含量的减小先增加后降低。Si含量为1.05%的纳米SiO2/CaCO3吸附剂显示最佳吸附性能,第1、5次循环吸附容量分别为8.9、6.0 mol·kg-1,与未包覆SiO2的纳米CaCO3相比,分别提高11%、50%,同时在第5次循环快反应段吸附速率较纳米CaCO3提高10%。与纳米CaCO3相比,包硅后的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循环吸附率,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沉淀法SiO2包覆纳米CaCO3吸附剂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CO2为沉淀剂,Na2SiO3为硅源,制备了SiO2包覆纳米CaCO3吸附剂。TEM测试证实纳米CaCO3表面包覆一层SiO2膜, 用SEM & EDX 测试5个包硅样品Si含量为0.67%~4.93%。采用TGA考察吸附剂的分解温度及600℃、20% CO2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O2沉淀法包覆SiO2后,与未包硅的纳米CaCO3相比,分解温度降低9~42℃。纳米SiO2/CaCO3吸附剂的循环吸附率、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均随Si含量的减小先增加后降低。Si含量为1.05%的纳米SiO2/CaCO3吸附剂显示最佳吸附性能,第1、5次循环吸附容量分别为8.9、6.0 mol·kg-1,与未包覆SiO2的纳米CaCO3相比,分别提高11%、50%,同时在第5次循环快反应段吸附速率较纳米CaCO3提高10%。与纳米CaCO3相比,包硅后的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循环吸附率,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工质安全、稳定、无毒、不易燃,是一种优秀的高温热泵用制冷工质。为了研究水蒸气热泵系统循环性能,设计了3种具有不同循环方式和辅助设备的水蒸气热泵系统,分别是单级压缩喷水系统、单级压缩带喷射器系统和两级压缩带中间换热器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理论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两级压缩系统在排气过热度、制热量、系统功耗和COP等方面均具有最优的性能。单级喷水系统比常规循环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尤其是能有效降低排气过热度。在80℃蒸发、140℃冷凝时,常规系统的COP为3.01,而单级喷水系统和两级换热系统的COP分别为3.15和4.07,相比较于常规系统分别提升了4.7%和35.2%。而单级带喷射器系统在大温升工况下比常规循环系统有更优的COP。  相似文献   

12.
回质回热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圣知  王丽伟  王如竹 《化工学报》2016,67(6):2202-2210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能利用低品位热能的节能环保的制冷方式。在空调工况下,硅胶-水回质回热系统应用最多。为了解在特定工况下选择何种循环能提升系统性能,应用热力学第一与第二定律评价指标分析了基本循环、回质循环、回质回热循环的COP、(火用)效率、循环熵产。分析表明,回质循环存在推荐最高热源温度和最优热源温度,回质回热循环存在推荐最低热源温度和最优热源温度。例如对于典型夏季空调工况热源温度90℃、蒸发温度10℃、冷凝温度40℃,回质循环的推荐最高热源温度为93℃,高于实际热源温度90℃,选用回质循环更合适而非回质回热循环。最后,对制冷机组的分析表明给出的方法和推荐工作温度区间能针对实际系统给出方案优选和系统控制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性能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玮豪  邱君君  张小松 《化工学报》2018,69(12):5220-5228
为了解决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室外换热器结霜温度,提出了一种溶液除湿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热泵系统在冬季可以无霜高效运行的同时夏季性能也有所提高。通过搭建该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室外空气干球温度、湿度、供热水温度、供热水流量、溶液流量、溶液质量分数、室外空气流量等对冬季工况系统供热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溶液流量、溶液温度、室外空气流量等对冬季工况系统再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室外空气湿度、溶液质量分数对系统的供热性能影响较小,随着室外空气干球温度、供热水流量、溶液流量、室外空气流量等参数的升高和供热水温度的减小,系统供热性能逐渐增大最高可达3.11,而随着溶液流量、空气流量等参数的升高和溶液温度的减小,系统再生性能逐渐增大最高可达4.03,系统供热综合COP在实验工况相较逆循环除霜系统有所提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适用于低温高湿地区。  相似文献   

14.
单机双级滚动活塞压缩机热泵系统的性能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琦  马国远  许树学 《化工学报》2013,64(10):3599-3605
将R410A为工质的单机双级滚动活塞压缩机闪发器系统用于房间空调器,能有效地降低排气温度、提升制冷/制热能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通过对单机双级滚动活塞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的分析计算,得出压缩机适宜的高低压腔容积比为4/5。对研制出的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为5℃,冷凝温度为35~45℃的工况下,制冷COPr最高可达3.81,排气温度低于91℃;蒸发温度为-5~-10℃,冷凝温度为40℃时,制热COPh最高可达3.38,排气温度低于111℃。  相似文献   

15.
新型膜蒸馏传质回热的吸收式制冷循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文哲  邓申江  曹巍  吴延嘉 《化工学报》2008,59(Z2):134-138
提出了传质回热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在溶液回热过程中引入膜蒸馏技术,将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溶液等浓度回热过程转变为溶液变浓度回热过程。同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循环的发生过程向低温区移动,这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利用以及提高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传质回热器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传质传热技术是可行的,传质回热吸收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差是由膜蒸馏传质回热器膜两侧溶液的蒸汽压差和膜导热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空调换热器用铝箔表面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空调热交换器工作中发生的“水桥”,“白粉”,“异味”三个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述,提出对空调换热器用铝箔进行表面涂层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途径,着重论述了表面涂层的涂层技术的进展,就表面涂层以及涂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回热器对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和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影响,以R404A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和R404A/R23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为例,通过建立两种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火用)分析法,分析了回热器效率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单位质量制冷量、制冷剂质量流量、系统制热能效比(COP)、系统总(火用)损、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和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中,当回热器效率ε 取0.1~0.9时,系统COP增大4.0%,系统的总(火用)损减少9.6%,而系统(火用)效率增大7.1%;在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中,系统COP和系统(火用)效率随高温级回热器效率ε 增大而增大,随低温级回热器效率ε增大而减小,而系统总的(火用)损随高温级回热器效率ε 增大而减小,随低温级回热器效率ε 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动汽车热泵在低温下的制热需求并延长车辆行驶里程,开发了车外换热器支路和余热换热器支路并联的余热回收系统并进行了制热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并联余热回收支路的喷射补气式热泵系统,补气支路压力和补气流量均随着余热量的增加而有明显的提升,而吸气主路流量受余热换热器出口过热度的影响。车外换热器支路和余热换热器支路的流量比也呈线性关系,流量比斜率与余热换热器出口相态有关。并联余热回收喷射补气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随余热量的变化受压缩机吸气量和补气量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在7℃相对较高的环境工况下,余热量的增加有利于制热量的提升但COP没有优势;在-20℃较低的环境工况下,余热量的增加使得补气流量增长较大,但吸气流量衰减严重,对系统的制热性能提升不明显;在-10~0℃的环境工况下,制热量和COP都随余热量的增加而提升较大,-10℃时,1.8 kW余热量条件下的制热量比0.9 kW余热量条件下的制热量增加了11.6%,COP提升9.18%。  相似文献   

19.
双级压缩是提高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的有效途径,且中间完全冷却形式的性能优于中间不完全冷却形式。对于中间完全冷却CO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节流形式有一次节流(STDC循环)和两次节流(DTDC循环)。分析了高压压力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STDC循环和DTDC循环的性能影响,并与CO2跨临界单级压缩(STSC)节流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DTDC循环的COP值最大、STDC循环的最优高压压力值最高;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3个循环的最大COP均减小,最优高压压力均升高,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均降低。对于DTDC和STDC循环,最优中间压力值偏离高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几何平均值,但是对系统的性能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高志凯  高学农  张正国 《广东化工》2011,38(10):112-113
文章探讨了三维翅片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针对YR型余热再生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工艺需求,设计了一种三维翅片管高效的中间冷却器并在某制药厂应用。运行结果表明其总传热系数可达到560~680 W/m2.K-1,比传统冷却器提高了1.15~1.26倍,换热面积缩小了53%。如在YR型余热再生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系统中推广应用,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