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探针法测定了大型鼓泡塔板上的气泡行为,给出了含气率、气泡直径分布及上升速度随轴向高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气液流率对气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的平均直径呈x2分布;气泡的平均上升速度与气泡直径成1/2次方关系,且随气体流速的升降而增减。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含气率沿轴向高度呈S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行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技术,对气液固三相逆流化床内的气泡尺寸、气泡上升速度和气泡频率等气泡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床内气泡特性的轴径向分布规律及气液表观速度、液体黏度、固体加入量、颗粒密度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等对气泡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距离气体分布板的轴向距离增加或由床器壁向中心区域的距离增加,气泡大小和频率都增加,前者分布从窄变宽,后者相反。气泡上升速度与气泡大小的轴径向分布很相似。随固体加入量、颗粒密度增加或水中乙醇的加入,气泡大小和上升速度减小,气泡频率增加;随表观气速增加,三者都增加;随表观液速增加,气泡大小和频率增加,气泡上升速度减小;随液体黏度增加,气泡大小和上升速度增加,气泡频率减小。利用操作变量和流体物性对各气泡特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3.
利用摄相机研究了内旋流流化床团相流场及气泡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布风是形成内旋流的关键,最佳高风区、低风区流化倍率为初始流化速度的6倍和1.5倍:随着气泡的上升,其体积不断增大;体积越大,上升速度越快:上升速度随流化倍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气泡运动及大、小气泡的汇合促进了固体颗粒的上升运动。实验结果表明气泡是产生内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垂直上升弹状流中Taylor气泡上升流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势流理论研究了Taylor气泡在垂直管内的上升速度.给出了液体速度分布对气泡上升速度的影响,导出了气泡头部形状方程;提出了液体流动为层流和紊流时气泡上升速度的表达式,研究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浓相流化床内气泡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研究了二维床中气泡的运动行为,通过对所拍摄图像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不同介质流化床内形成的气泡形状、气泡大小、上升速度、聚并及分裂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气泡的运动行为与介质粒子的大小、粒度组成、密度、形状、表面特性有关;气泡的上升速度是气泡表现气速和当量直径的函数,但其K值并不是一个常数;气泡的湮灭、聚并与分裂是流态化不同阶段的流化床行为,又因不同的介质而互有差异,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和描述气固高密度浓相流化床中气泡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不同水底地形和不同来流情况下,单个气泡上升并与自由表面相互作用的运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了VOF中的PLIC界面重构方法。结果表明:有无来流及来流大小对水平底面的气泡上升运动几乎没有影响。从不同水底坡度和不同来流速度耦合下气泡运动发现,流速和底坡的耦合能有效增大气泡上升速度和自由表面抬升高度,并增大气泡变形。底坡坡度或速度越大,气泡相应物理量增幅也越大,变形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起泡剂添加方式对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运动采集系统测量了起泡剂液态和汽态添加方式下气泡的上升速度和宽纵比.研究表明:随着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和仲辛醇药剂浓度的增大以及气泡尺寸的减小,气泡上升速度逐渐减小而宽纵比逐渐增大.在液态方式下,添加MIBC的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添加仲辛醇的气泡,而添加MIBC的气泡...  相似文献   

8.
在直径300mm和200mm有机玻璃流化床中,用直射式光导纤维探头对FCC催化剂等细颗粒物料的气泡参数进行测定,得到气泡直径和气泡上升速度随气速和沿床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海浪、地震等条件都会导致核动力设备中储存自由液面的设备产生剧烈的晃荡。为了分析晃荡条件下液体中的气泡行为特性,本文运用CLSVOF(coupled level-set and volume-of-fluid)模型追踪两相流体交界面,数值模拟气泡在液体中受余弦简谐激励和自由液面影响的上升过程。计算结果显示余弦简谐激励降低了气泡纵向运动速度,而横向速度略大于激励速度;自由液面的波动在纵向上会使气泡上升速度骤然降低,甚至出现负速度,越接近自由液面横向速度峰值越大。计算结果表明晃荡运动的影响是余弦简谐激励与自由液面波动影响的叠加,晃荡条件下自由液面波动是气泡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泡的本身属性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摄机相研究了内旋流流化床固相流场及气泡特性,表明:非均匀布风是形成内旋流的关键最佳高风区,低风区流化倍率为初始流化速度的6倍和1.5倍;随着气泡的上升,其体积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1.
水下气泡群运动特性及其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水下单气泡运动受力分析及任意时间剖面多气泡运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下气泡群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剖面的分析方法,通过改进的RKF方法对各时间剖面进行求解,获得水下气泡群三维运动特性,发现出口处各随机气泡在脱离后,在很短时间内铅垂方向速度均达到一定值但有较小波动,水平各向速度随即趋于0;从运动轨迹分析看,相邻气泡碰撞几率很小,聚集成大气泡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选择激光测速仪信号处理器BSA和Counter中的增益、高压和“门限”(OversizeRejectLevel)的取值范围,用调节和控制速度多普勒信号幅值(电压)的方法,对自掺气射流冲击水垫塘后,塘内射流主区及扩散区中气泡及清水的时均速度和脉动速度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在掺气减速流中,气泡的时均速度普遍小于清水速度,而气泡的脉动速度及紊流度却大于清水相应值。  相似文献   

13.
用双探针电导探头测量了外环流反应器内空气-水和空气-正丁醇水溶液体系中气含率、气泡平均(Sauter)直径、气泡上升速度、气泡尺寸分布以及气液相界面积.考察正丁醇浓度和气速对流型和气泡特征的影响规律,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和聚并机理对其进行分析.得到实验条件下正丁醇水溶液浓度影响气含率的临界浓度Ccrit.  相似文献   

14.
寻求宽筛分流化床中气泡运动的规律性对进一步认识流化床中的许多重要性状和正确建立流化床燃烧过程模型有很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流化床中床料空隙率,气泡尺寸,气泡上升速度沿床高变化的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无因次关联式。试验是在浙江大学的沸腾炉冷模试验台上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的。用劣质煤沸腾锅炉的溢流渣和飞灰及塑料球为床料,用压力探针和高速摄影进行测量。试验表明,可见气泡流量占最低临界沸腾所需的多余流量的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Level Set方法发展了一种高分辨率的求解气液相界面迁移特性的数值方法。通过三步RungeKutta Crank-Nicholson投影方法求解流场,Level Set方法捕捉气液交界面位置。在验证算法的捕捉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的变形以及运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形是气泡顶部/底部压差、两侧涡及表面张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泡在接近壁面时由于两侧不对称涡及壁面排挤作用的影响,上升过程不断向中心区域靠近并伴随有逆时针旋转;气泡初始位置距壁面越近,壁面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影响回转体微气泡减阻率大小的因素,运用Fluent 6.3软件对某回转体微气泡减阻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喷气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值、喷气角度、气泡尺度及空隙率分布等因素对减阻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初步揭示了微气泡减阻的机理,研究了饱和喷气量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微气泡可使回转体局部摩擦阻力减少80%,总阻力减少约30%;微气泡减阻率的高低主要由喷气速度与来流速度之比、近壁面处空隙率的大小及分布所决定,而与喷气角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气泡尺度关系不大;喷气流量增大,摩擦阻力下降,粘压阻力增加,当摩擦阻力减少量与粘压阻力增加量相当时,达到饱和气量.在喷气流量未达到饱和值时,总阻力随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了非牛顿流体CMC水溶液-Air中的单气泡行为,并重点考察了操作条件,液体性质,通所型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条件、液体性质对气泡的形态、大小及其运动均有直接影响,通敢型式对气泡形态的影响并不明显;体系非牛顿性的增强,气泡间的聚并加剧。  相似文献   

18.
浮选旋流器工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的SP-2000型高速动态分析系统捕捉浮选旋顺内颗粒及气泡的运动转迹,分析了浮选旋流器的工作机理及影响因素,为浮选旋流器的优化设计及相似放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章简要介绍了离子膜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对N-90209、N-986、N-962、N-981和F-893这5种离子膜在工业生产装置上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及研究比较,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论为:(1)N-981离子膜电压最低,耗电量小,N-962电压上升速度最慢,抗杂质能力最好;(2)研究和选用合适的离子膜辅之精心的生产管理,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两种铜基形状记记合金Cu-23.12Zn-4.37Al(wt%)及Cu-26.34Zn-3.24Al-0.67Mn(wt%),在不同状态下预变形后的时效研究,发现预变形可以显著提高其抗时效稳定化能力,使As点时效上升速度大大降低。并从相变晶体学观点及微观内应力方面进行了分析,对铜基形状记忆合金进一步开发应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