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封锁雷的硬件设备及降低功耗,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测距的雷场节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只需通过封锁雷本身的无线通信模块,不增加任何外界设备.首先根据接收信号强度RSSI测得雷场节点间的距离,通过数学运算建立虚拟锚点,然后借助已建立的锚点和三边测量法来确定锚点附近未知节点的坐标,直到雷场所有未知节点都计算完毕,最终完成雷场节点间的相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当信道损耗指数为2.5时测距误差最小,雷场节点定位误差在4m以内,满足雷场封锁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次跳跃引起的雷场自修复效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代理(Agent)的雷场自修复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布式算法,引入智能Agent体系,将雷场每个节点看做一个智能Agent,利用黑板模型消息传递机制进行信息融合,形成了一种以策略驱动Agent,多Agent节点协作的自修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修复策略能对缺口信息作出快速反应,进行全局规划修复,避免了修复节点的多次跳跃。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智能雷的覆盖与修复问题,在目标区域信息已知且节点能够自由移动和精确定位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研究策略.根据移动智能雷的实际工作过程,首先从降低能耗的角度给出具体的雷场网格覆盖形成算法.然后采用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拓扑结构,提出一种以邻居节点阀值作为判断标准的分布式雷场缺口信息融合算法.最后针对雷场中出现矩形缺口的情况,设计依据雷场受损程度的网格化修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能在MFC平台下完成仿真应用程序的编写.  相似文献   

4.
针对Active Bat室内超声波位方法中定位精度受环境温度、硬件延时误差、时间同步误差等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Active Bat室内超声波定位方法。该方法在Active Bat室内超声波定位系统结构基础上设立一个参考节点,通过参考节点定位坐标与实际位置坐标获取位置误差修正数,修正定位终端定位误差,以提高定位精度。室内环境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解算、对比分析,实验验证表明,常规的Active Bat室内超声波定位定位平均误差为6.93cm;该方法定位平均误差为1.86cm。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提高了接近73.16%。  相似文献   

5.
董文  方向  范磊  杨力  雷志刚 《兵工学报》2013,34(2):197-202
战场环境下预先设定的智能雷场网络易受到敌方攻击而导致大面积损坏,雷场网络被分割成数个互不相连的部分从而丧失了通讯功能。通过将问题映射到斯坦纳最小树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雷场网络修复策略。首先采用雷场区域网格模型限制算法的搜索空间,随后引入蛙跳和离散量子粒子群混合优化(JF QDPSO)算法确定中续节点位置,修复受损网络。仿真实验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的恢复网络拓扑结构,算法计算较快,与其它算法相比,重建后的网络通信能耗小,网络生存周期长。  相似文献   

6.
针对改进的井下蒙特卡罗算法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的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蒙特卡罗移动节点定位算法.利用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判断节点的运动方向,根据前一时刻的节点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矢量来构建采样区域,采用一跳信标节点对样本进行过滤.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适合于井下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对集群坦克目标运动及智能雷场作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对宽正面智能雷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分析的线性解析模型进行了宽正面智能雷场防线作战效能分析的计算,最后对基于不同参数变化的雷场效能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结论,结果可以为反坦克智能雷场的设计、优化及进一步进行作战效能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场跑道反封锁的问题,提出基于矩阵仿真法的区域封锁子弹药自修复系统。该系统设计了雷场自修复矩阵、雷场自修复组网和雷场自修复通信机制,并给出详尽的状态描述和算法表示。该修复策略能对缺口信息实时反馈并作出快速反应,有效封锁敌方机场,赢得战场制空权。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场跑道反封锁的问题,提出基于矩阵仿真法的区域封锁子弹药自修复系统。该系统设计了雷场自修复矩阵、雷场自修复组网和雷场自修复通信机制,并给出详尽的状态描述和算法表示。该修复策略能对缺口信息实时反馈并作出快速反应,有效封锁敌方机场,赢得战场制空权。  相似文献   

10.
智能雷场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通过对智能雷场精确制导和灵巧化需求的分析,以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从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以及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出发,给出了一个完整的雷场计算机通信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既满足了雷场控制本身通信网络的需求,又为进一步提高雷场性能,实现智能地雷精确制导和多目标识别、跟踪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最后以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论证了所给方案的可行性,指出了进一步改善方案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