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儿童弱视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的黄斑中心凹功能与视网膜周边部相似,视力甚低,出生后5~6个星期,双眼能够很短暂地追随一个光源的同向运动,2个月开始有辐辏反应,6个月对近处可持续辐辏几秒时间,但此时调节尚未发育,当由6个月至2岁期间,调节及辐辏反应互相建立联系,2岁后随着调节反射的发育,调节与辐辏进入平行发展阶段,6岁时其视觉生理反射程序与无条件反射相近。因此,  相似文献   

2.
眼睛与调节     
眼睛的调节,包括调节焦距和调节光量两个方面,调节焦距就像照相机的对光。人的眼睛能够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靠眼睛的光学系统,来改变自己的折光能力,使从物体上反射过来的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成像,并且一定要使这个物像,恰好投落在感光最灵敏的黄斑上。 调节焦距,是一个自动对光的过程,比照相机对光要复杂得多。照相机对光比较简单,为了摄取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1双眼视力平衡检查的目的1m,调节刺激为+1.00D;注视0.33m,调节刺激双眼视力平衡检查的目的是使双眼调节刺激等为+3.00D;注视5m,调节刺激为0.20D。但视光同,通过视觉均衡的手段达到调节反应为零。调节学认为,5m以外的光线,视同平行光线。因此5m刺激是固视点到眼的距离(米)的倒数。如:眼注视视标对眼的调节刺激视为零。调节反应是眼注视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节反应的测量,探讨调节滞后对近视的影响以及调节滞后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近视患者127例(254眼),采用TopconVT-10综合验光仪,在双眼远调节平衡的基础上,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注视十字网格视标,测定调节反应.结果:在测定127例(254眼)近视眼中,调节滞后79例,占62.2%;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33例,占25%;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15例为11.8%.结论:近视眼的调节反应普遍存在调节滞后,调节滞后量与屈光度进展成正相关,视网膜上的模糊像,可能会造成眼轴的增长,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双眼复视是指双眼的视线聚于一点,在复合点前或后的点均被看成双像(视野单像区除外),闭上一眼时双像消失的现象。物像在注视点的远近,决定了单眼注视下所见像是交叉还是同侧,从而为深度视觉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对视力的矫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视觉日益增长的需求,视功能的检查越来越重要,与视觉相关的症状出现的原因有屈光不正、眼病和双眼视功能的异常,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正确地测量眼位,掌握调节和聚散功能测试的方法,检查眼球运动,分析注视视差和进行双眼物像大小的测量。本文主要是综合介绍调节和聚散功能的检查方法,并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调节和聚散功能和日常生活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1概念1.1什么是调节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近处物体聚焦于视网膜上的能力称为调节。1.2什么是调节刺激诱发个体发生调节的物体或视标称为调节刺激,一般指放置在眼前某近距离的注视视标,以该视标至眼镜平面距离(m)的倒数来表达调节刺激的量。1.3什么是调节反应调节反应为个体应对某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1 注视差异 1.1 注视差异的概念 1.1.1 Panum空间和panum融像区 位于双眼单视圆以外的微距物点,在双眼视网膜上非对应区所分别形成的像点也能被双眼所融合.  相似文献   

9.
1关于弱视 弱视在一些教材中这样阐述:由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可塑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形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一般矫正视力低于0.8.这里阐述的视觉形成发育的关键期(可塑期),也就是我们通常在临床上所指的12周岁以内.事实上视网膜上有着多种活性物质,而视力低于0.8,是指成人眼视网膜视细胞兴奋的密度低于正常值(正常的视锥细胞在600万个左右,视杆细胞在12000万个左右).  相似文献   

10.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度不相等,物像在双眼视网膜上成像不等大,视敏度互差大,调节与辐辏关系紧张等。屈先参差超过2.5D以上称高度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性质不同,相应矫配疗法也不相同。 现有一例,女,13岁,学生。家长陪同来我店验配,家长自诉该学生3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过,裸眼视为右眼为1.5,左眼为0.6,当时没配镜,也没有采取妥当的治疗。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用眼量的增大,常感右眼疲劳、左眼视力越来越差,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复视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视觉障碍,有双眼复视与单眼复视两大类。 两眼分别视物时,单眼视觉正常,但双眼同时视物时,物像一分为二,这就是双眼复视。物像的分离会带来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全身不适。双眼复视是两只眼睛的协同运动发生障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视觉训练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医生Javal教授发明的,最初是用来代替手术,消除斜视和其他双眼视、双眼运动的异常。而在近几年,验光师加大了对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对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也成了近期的主要研究课题。1双眼视的定义双眼视(Binocular Visual)的科学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对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并综合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3.
瞳距是指两眼注视正前方物体时两瞳孔间的距离,视线距是指两眼注视正前方物体时两视轴间的距离,本文所指视线距是两眼视轴与眼镜镜片交点间的距离。瞳距与视线距都有远近之分,远视线距是指两眼注视5m以外物质时视轴间的距离,近视线距是指两眼注视330mm处时视轴间的距离。瞳距的测量较容易而视线距的测量较困难,但远视线距等于远瞳距,近视线距又可由远瞳距推算出来,现将二者的关系予以探讨,并对其在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1视网膜对应点的概念两眼的视网膜区域共享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也就是说,如果两眼视网膜接受到的同时刺激产生了刺激性目标来自空间中相同方向的主观感觉,则这些视网膜区域或点被认为是对应的。如果两眼视网膜区域接受到的同时刺激导致产生刺激目标来自两个分离的不同视觉方向的感觉或复视,则这些视网膜区域或点是不对应的。如果两眼视网膜对应区域与各自的视网膜中心凹具有相同位置距离关系(例如两眼对应区域均等距离地位于各自视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验光的标准流程中,双眼平衡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红绿分视法和棱镜分视法又是在双眼平衡检查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检测方式。配戴屈光矫正眼镜是保证患者戴镜后,双眼不仅看远看近时清晰舒适,更要保证其双眼视力等量同步的调节和辐辏,让戴镜者在自然状态下维持双眼平衡,无不等像视产生,双眼有足够的视场和充分的融合范围,能协调一致地使用双眼,并确保矫正前后的主导眼一致,避免因为双眼平衡差异,人为破坏配镜者已形成的视觉状态。因此在处方前一定要进行双眼平衡的检查,为被检查者提供连续性的清晰、持久、舒适的全程视觉。本文就是立足于双眼平衡检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人眼辨别最小物像的能力,是视网膜中心凹处的形觉视敏度。视觉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两个物点的反射光线在节点处交叉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当两个物点反射光线刺激的是相邻的两个锥体细胞,则人感觉到的是一个较大的模糊的点,所以两个物点的像之间至少要隔一个未受刺激的锥体细胞,两个物点才能被分辨开。  相似文献   

17.
1复视(diplopia)1.1复视的发生机理导致双眼视异常的复视主要是指非共同性斜视导致的病理性复视。复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双眼具备正常视网膜对应,如图1所示,内斜视患者在双眼注视同一目标物O时,目标物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成像O1,同时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鼻侧视网膜成像O2。中枢眼黄斑中心凹接收到注视眼黄斑中心凹的目标像O1’,由于双眼视网膜对应正常,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够看清外界物体,动用了眼的各种机能,然而为了能注视任何方向、任何距离且同时维持双眼单视,就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当一物体由远向近移动时,为了维持双眼视物位置不变,双眼必须同时内转,这样物像又回到黄斑处;当一物像由近到远时,双眼必须同时外转,此现象为集合和发散。同样,人们为了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要根据距离不断地调节眼睛,调整眼的屈光力以便看清外物,不同距离的外界物体,对于视觉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集合和调节,才能保持视物清晰、舒适和持久。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合功能异常、调节功能异常、双眼融像力的障碍,可能会使患者在视觉行为当中表现出视物疲劳、视物重影、眼眶胀痛、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状。发现与重视双眼视觉异常,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用眼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的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物体分别在左右眼的视网膜上形成两个图像,由于左右眼有一定的间隔,左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左侧,右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右侧,因此两个图像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重合。这样视觉图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合成、判别,使物体产生空间的深度感,有了立体感,这就是立体视,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或立体觉。当下流行的3D电影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得视差增大,产生立体的视觉感觉。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些家长在孩子有了近视后,担心孩子看不清或者度数加深,都特意要求班主任把孩子的座位调到前排,好让孩子的眼睛放松,上课时看得清楚一些。不过这个科学吗?告诫:把近视学生安排在前排,对眼睛健康反而不利。对眼前5m~6m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眼睛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舒张的,但如果要看清5m以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