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以萘哌地尔片剂为对照, 研究萘哌地尔胶囊的人体药动学过程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 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方法, 采用HPLC-荧光检测, 血样最低定量限为1 μg ·L-1, 平均绝对回收率85.2 %~ 89.9 %, 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 小于8.05 %。血浆标准曲线在1.56 ~ 400 μg·L-1 范围内相关性良好, r =1 。结果: 萘哌地尔胶囊和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0.63±0.24 和0.57±0.21 h ;Cmax:129.1±60.7和138.3±72.5 μg·L-1 ;T1 2:5.9±1.7 和6.4±2.1 h ;AUC0-24:295.6±90.9 和291.6±89.3 μg·L-1 ·h-1 ;AUC0-∞:320±97.2 和318.0±98.3 μg·L-1 ·h-1 。萘哌地尔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24 、F0-∞分别为101.9 %±12.9 %和101.2 %±12.3 %。结论: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李庆忠  顾世芬  吴际  陈汇 《金属学报》2004,9(8):897-900
目的: 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伊托必利颗粒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2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0 mg 盐酸伊托必利颗粒剂(受试药)和盐酸伊托必利片(参比药)后,血浆中伊托必利浓度变化情况,用3P97 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测得受试药和参比药Cmax 分别为594.8 ±152.3 和628.6 ±261.4 μg·L-1,Tmax 分别为0.766 ±0.213 和0.900 ±0.392 h,T12ke 分别为3.21 ±0.86 和3.49 ±0.77 h,AUC0-15 分别为2266.0 ± 1340.9 和2339.4 ±1831.7 μg·L-1·h-1,AUC0-∞分别为2472.1 ±1800.3和2496.9 ±1952.3 μg·L-1 ·h-1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9 % ±27.3 %;选择Cmax 、AUC0-15 和AUC0-∞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 检验,结果表明受试药与参比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产溴莫普林胶囊与进口hyprim 片的生物等效性,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单剂双交叉试验设计, 以乙萘酚为内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溴莫普林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溴莫普林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 分别为(2.1 ±1.0)和(1.9 ±0.9)h, t1/2(β)分别为(43.2 ±4.8)和(42.4±4.3)h, Tpeak 分别为(3.4 ±1.6)和(3.1 ±1.5)h, Cmax 分别为(5.9 ±0.9)和(5.9±1.0)μg·ml-1 AUC0~132分别为(360.2 ±55.3)和(358.7 ±52.6)μg·h·ml-1, AUC0~∞分别为(423.8 ±56.0)和(422.5±51.1)μg·h·ml-1。试验制剂溴莫普林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F 为(99.7 ±4.8)%。结论 溴莫普林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单剂口服双交叉试验AUC0~132无显著性差异(P >0.05)。进一步双单侧t 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个体间、周期间和剂型间符合生物等效的假设, 即溴莫普林胶囊和进口hyprim 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健康男性自愿者口服国产丙硫氧嘧啶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单次口服丙硫氧嘧啶国产及进口片剂各200 mg 。用HPLC 法检测血药浓度,以内标法定量。结果 峰浓度Cmax分别为(5.7±1.5)及(5.8±1.8)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4±0.8)及(1.4±0.7)h;消除相半衰期t1/2分别为(1.7±0.3)及(1.7±0.2)h;AUC0 -t分别为(18.0±4.4)及(17.8±4.6)mg ·h·L-1;AUC0-∞分别为(18.1±4.5)及(17.9±4.7)mg·h· L-1 。受试片相对于参比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1.9±13.2)%。结论 丙硫氧嘧啶片国产片和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肖峰  吴成义  陶春蕾  干磊  魏伟 《金属学报》2008,13(3):315-319
目的 研究比较国产苯扎贝特胶囊与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方法 20 名健康志愿者按体重随机、配对交叉单次口服400 mg 试验制剂苯扎贝特胶囊和参比制剂苯扎贝特片剂, 洗脱间隔为1 周。于服药后各时间点采血3 mL,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用DAS 软件计算苯扎贝特胶囊的药动学参数, 进行等效性检验。 结果 经药动学参数计算其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 (1.9±0.5) 、(2.0 ±0.6) h;Cmax (12 ±4) 、(11±3) μg mL;t max (1.7 ±0.9) 、(1.9 ±0.7) h;AUC(0-12)(36 ±10) 、(33±7) μg·mL-1 h;AUC(0-∞) (37±10) 、(34 ±7) μg·mL-1 h 。试验制剂苯扎贝特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 为92.3%, F' 为92.9%。 结论 苯扎贝特胶囊与片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曲马多分散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2名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国产盐酸曲马多分散片100mg 和进口盐酸曲马多胶囊100mg, 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两种制剂的 血药浓度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T1/2分别为(7.69+3.74)h和(7.66+3.41)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100土1165)μg·h·-1和(3212土1260)μug·h·L-1,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制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 12例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 单次(5、10、15 mg)给药后伊伐布雷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9±10)、(47±24)、(79±41) μg/L,tmax分别为(0.7±0.5)、(0.6±0.3)、(0.5±0.1) h; AUClast分别为(58±32)、(138±83)、(189±115) μg·h·L-1;AUCinf分别为(59±32)、(140±84)、 (191±116) μg·h·L-1;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1±1.2)、(7.9±2.8)、(15.0±5.4) μg/L; tmax分别为(1.1±0.8),(0.8±0.4),(0.6±0.1) h;AUClast分别为(17±8)、 (47±19)、 (76±29) μg·h·L-1;AUCinf分别为(20±8)、(52±21), (85±30) μg·h·L-1。连续多次给药 5 mg 后伊伐布雷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20±7) μg/L;tmax(1.0±0.7) h; AUClast( 67±32) μg·h·L-1; AUCinf (69±33) μg·h·L-1;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4.5±1.3) μg/L;tmax(1.1±0.8) h; AUClast (34±11) μg·h·L-1; AUCinf (39±13) μg·h·L-1结论: 单次5~15 mg 给药后,伊伐布雷定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代谢产物S-18982的体内过程呈非线性;连续多次 5 mg 给药后,母药和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第5天可达稳态,母药在体内无蓄积,代谢产物存在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方二甲双胍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20 名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复方二甲双胍胶囊(试验药) 或合用二甲双胍片 格列本脲片(参比药), HPLC-紫外法和LC-MS 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浓度, 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口服试验药和参比药后二甲双胍的Cmax 分别为1.87 ±0.36 和1.77 ±0.35 mg·L-1;Tmax 为1.7 ±0.6和1.8 ±0.5 h;AUC0-∞ 为8.13 ±1.32 和8.62 ±1.47 mg·L-1·h-1 , 格列本脲的Cmax 分别为129.2 ±51.4 和123.9 ±50.7 μg·L-1;Tmax 为2.3 ±0.7 和2.6 ±0.9 h;AUC0-∞为0.690 ±0.228 和0.632 ±0.211 mg·L-1 ·h-1, 以上参数在试验药和参比药之间皆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片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相对于参比药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0 % ±11.5 % 和109.6 %±8.8 %。 结论 复方二甲双胍胶囊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与参比药相比皆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辅酶Q10 的血药浓度,进行两种辅酶Q10 片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方法 10 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交叉试验口服两种辅酶Q10 片,每天3 次,每次20 mg,连服7 d,于d 8 晨服药60 mg 。在d 8 晨于服药前、服药后1、2 、3 、4 、6 、8 、12h 各采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辅酶Q10 浓度。2 w k 后进行第2 次试验,交叉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或试验品。结果 试验品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 =(5.9±1.78)μg·h·ml-1,Cmax =(0.66±0.17)μg·ml-1,Tpeak =(4.00±1.25)h;对照品的参数分别为AUC =(6.30±2.09)μg·h·ml-1,Cmax=(0.70±0.20)μg·ml-1,Tpeak =(4.60±1.58)h 。两制剂的AUC 、Cmax 及Tpeak 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辅酶Q10 试验片与对照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9%,经等效性分析表明这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红  傅军  戴群  李艳艳  熊玉卿 《金属学报》2000,5(3):245-247
目的 评价尼莫地平胶囊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100mg 国产尼莫地平胶囊或片剂,2wk 后进行第2次试验,交叉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或供试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表明,该药物符合体内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模型。其Cmax为(56.4±16.9)μg·L-1,t1/2ke为(2.08±0.42)h,tpeak为(1.27±0.52)h,AUC0~9为(197.2±46.5)μg·h·L-1,与对照品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品相对于对照品的生物利用度为(99.3±13.1)%。结论 两制剂体内过程相仿,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头孢克罗泡腾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双交叉试验,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头孢克罗泡腾片和胶囊两种制剂0.75g,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罗浓度,药-时数据用ATPK拟合,按一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泡腾片和胶囊Tmax分别为(0.58±0.12)和(0.73±0.17)h,Cmax分别为(31.27±5.81)和(30.56±5.25)μg·ml-1,AUC0~4分别为(35.5±4.65)和(35.9±2.90)μg·h·ml-1。试验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6±7.5)%。结论 头孢克罗泡腾片与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 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200mg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和左旋氧氟沙星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旋氧氟沙星血药浓度,用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拟合血浓-时间数据,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 检验进行制剂的等效性分析。结果 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3.18±0.57)mg·L-1,tmax=(0.83±0.33)h,AUC0~24=(20.0±2.9)mg·h·L-1,t1/2(β)=(7.8±2.0)h;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2.96±0.43)mg·L-1,tmax=(0.96±0.33)h,AUC0~24=(21.5±1.9)mg·h·L-1,t1/2(β)=(6.82±0.84)h,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0±11.8)%。结论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和左旋氧氟沙星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单剂量试验判定格列美脲片剂与参比胶囊剂的生物等效性。 方法 20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3 mg 单剂量(口服) 交叉试验设计, 以高效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 以3p97 药代动力学程序求算, 等效性分析用双单侧t 检验。 结果 格列美脲片剂和参比胶囊剂的AUC(0-t) 分别为(1.23 ±0.19) 和(1.31 ±0.22) mg·h·L-1, AUC(0-inf)分别为(1.32 ±0.20) 和(1.45 ±0.24) mg·h·L-1,Cmax分别为(0.30 ±0.05) 和(0.30 ±0.06) mg·L-1,Tpeak分别为(2.43 ±0.29) 和(2.55 ±0.46) h, T1/2Ke分别为(6.9 ±2.5) 和(9.3 ±7.9) h。FAUC(0-t) =96.4 ±21.1, FAUC(0-inf) =93.7 ±20.7。 结论 格列美脲片剂和参比胶囊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