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部边缘玛扎塔格山地表构造为一倾向南的新近纪单斜地层,而中深部则为凸向北玛扎塔格背斜弧形构造带。根据该区构造展布特征,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对玛扎塔格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首先从平面上分析了该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然后建立起弧形构造不同部位构造接触关系,引进斜向逆冲断层褶皱概念,分析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并对其进行部分平衡恢复。结果表明:弧形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垂直弧顶(中部),与弧形构造东、西两段斜交;弧形构造中部与东段之间发育撕裂断层——玛4井东走滑断层,弧形构造中部与西段之间的分界构造为玛7井西侧向断坡;无逆冲断层的部分恢复剖面显示弧形构造中部位移较为均衡,古生界地层从上到下缩短量基本一致,说明构造基本上为纯挤压作用形成的滑脱褶皱;弧形构造西段滑脱褶皱北翼的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缩短量大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缩短量,说明滑脱褶皱的北翼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构造可与混合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类比;而弧形构造东段的部分恢复剖面表明中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缩短量增加很快,而石炭系—二叠系缩短量逐渐减少,说明该构造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褶皱类似于简单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属于旋转弧形构造类型,即早期平直构造被晚期挤压导致逐渐弯曲形成的弧形构造,这与剖面上观察到的生长地层得到变形时间认识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大邑背斜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前陆区,是川西地区主要的含油气构造之一。基于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大邑背斜主要表现为双重构造的变形样式,深部F1断层控制了上覆的单剪断层转折褶皱,浅部F2和F3调节性断层对这一背斜前后翼分别进行了改造。基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正演数值模拟,再现了大邑背斜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过程,检验了上述构造解析的合理性。大邑背斜深部构造圈闭在规模和封堵能力上都要优于浅部圈闭,因此深部构造圈闭未来将成为该地区有利的勘探位置。  相似文献   

3.
伊朗Kashan地区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Kashan地区横穿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Kashan地区自晚渐新世以后各个时期的构造,认为中伊朗地区自晚始新世以来经历了弧后残留海盆地(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前陆盆地雏型(早中新世一中新世),前陆盆地成型(晚中新世一上新世)和前陆盆地定型(第四纪)4个阶段.现今为一典型的弧后前陆盆地,由山前冲断褶皱带、山前凹陷带、前缘隆起带、斜坡带构成。  相似文献   

4.
川东南门场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川东华蓥山推覆褶皱带前缘的南门场构造是川东地区主要含气构造之一。从南门场构造的地震剖面分析入手,可建立与实际数据相吻合的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分析表明南门场构造存在三大断裂体系,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南门场复杂构造样式。合理的构造建模促使我们对南门场构造演化过程、多期构造叠加以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诸多因素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6.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叠加组合样式以及相应的构造模型;以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为手段,验证构造模型的合理与否,同时再现龙门山中段山前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对磁峰场-鸭子河构造进行了三维构造分析,配以计算机可视化成图技术,构建出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7.
黑墩目标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遭受强烈挤压作用,地层变形强烈,构造复杂.搞清楚目标区的构造特征成为寻找油气的首要任务.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及可视化计算机技术对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到断层转折褶皱、生长断层转折褶皱及复合型三角构造楔是黑墩目标区的主要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并利用横断层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分段;同时,对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其深部孕震机制十分复杂,而芦山地震没有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为一次盲逆断层型地震;卧龙—怀远一线为地壳物质运动方向和主断裂走滑方向发生反向的转换带,发生在其两侧的地震是各自独立的,即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相互独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时,龙门山断裂带中未活动的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卧龙—怀远和小金横断层之间的断块为强震危险区,虎牙断裂与主断裂交汇处也是强震较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喀什凹陷喀什北区块位于塔西南前陆盆地冲断带的中部,为盆山过渡带,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深部地质构造成为该区地震采集的主要难题。通过地震资料采集的各种影响因素剖析,对比以往的采集方法和剖面质量,梳理出影响喀什凹陷喀什北区块地震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原始地震资料和处理后的剖面效果,认为宽线大组合方法适用于塔西南前陆盆地复杂山地野外施工和室内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了较厚的陆相碎屑岩,同时也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根据地层平面展布特征以及剖面解释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的演变过程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受周缘造山带在不同时期差异隆升的影响,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的沉积中心发生了有规律的迁移,从晚三叠世时的川西前陆盆地迁移至早—中侏罗世时的川东北前陆盆地;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陆相碎屑岩层系遭受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盆地属性也随之发生改变,从陆相碎屑岩层系沉积前的克拉通内裂陷盆地转变为晚三叠世早期的大陆边缘盆地,并最终演变为现今的陆内前陆盆地;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褶皱变形为主,兼具弱走滑作用,主要发育叠瓦冲断带、背冲断块、断层相关褶皱、飞来峰等构造样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横向分带性,并控制了圈闭发育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的地下地质构造,进一步分析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形态,开展了二维地震勘探的试验。针对山前断褶带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条件起伏大,通过大排列小道距的观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为山前断褶带的地震采集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山前断褶带的地下构造认识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2.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前提,提出利用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联合方法来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价。本文论述了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联合方法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得出联合这两种方法能使地质信息互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物探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3.
江苏黄桥CO2气田裂隙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Fn指标法研究构造裂隙发育部位的基本原理,并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Fn指标法对黄桥地区LH2-3地震地质剖面的控气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构造裂隙是本区CO2气储集的主要部位,走滑断层的存在促成了深部和浅部裂隙带的相互连通,为浅部地层产CO2气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方法,是一种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中采用了Geosec软件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复原和地层伸缩量计算。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并且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小。盆地中、新生代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燕山早期弱挤压与同生变形阶段,燕山晚期强烈挤压阶段,喜山期对冲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15.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靠近中越边界。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该盆地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断裂发育,地层产状高陡,资料品质低,成像效果差。近年来,随着对该区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往采集资料品质已不能满足当前勘探任务的需要。应用宽线采集技术,可以优选激发炮点,同时利用相邻道的面元叠加信息,达到压制干扰的目的,从而提高叠加剖面的质量。宽线剖面与常规二维叠加剖面相比,表现出了有效反射信息更清晰,地质现象丰富,资料信噪比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南盘江盆地构造样式及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盘江盆地进行基干构造剖面测制、平衡剖面建立以及地震剖面解释等技术手段分析,认为:南盘江盆地主体构造样式是挤压构造,同时也发育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和反转构造;深、浅层构造总体缩短率一般为19%~33%,具有多层次滑脱构造特征,深、浅层构造不吻合,但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强震区交通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安全性和结构抗震性能,以汶川地震白云顶隧道进口段为研究背景,开展了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地震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试验设备、相似设计、动力荷载、动力特性及加载制度。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由硬岩向软岩方向发展过程中隧道结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纵向应变、接触应力及结构内力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由硬岩向软岩方向发展,隧道结构PGA放大系数由1.04增大至1.68,纵向应变增加倍数由1.09增大至4.29,接触应力增加倍数由6.34增大至32.16,安全系数最小值减小百分比由26.18%增大至53.48%;随着受软岩影响的增大,作用于隧道结构的地震惯性力和强制位移不断增加,致使结构安全性不断降低。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地震区交通隧道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田采区火成岩分布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国桩采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首先对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对地震子渡进行了分析提取,实现了精细的火威岩的层位标定.通过对国桩采区的火成岩及煤系地层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火成岩与煤系地层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地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火成岩的分布,薄煤层的开采、有利区带的评价提供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对“带内隔板的方钢管混凝土柱-削弱梁端钢梁栓焊连接框架节点”建立了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将有限元模型与试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规律方面吻合较好,进而对“框架节点”在单调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深入研究了其荷载-位移曲线、节点区梁端的应力分布规律、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各种粱端削弱节点P-△曲线的初始刚度和梁端无削弱节点的初始刚度基本相同;梁端削弱节点的承载力比梁端无削弱节点的承载力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梁端削弱节点均能够将塑性铰外移致梁端削弱区域;各种削弱形式的梁端削弱节点均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平面、竖向多项不规则的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复杂高层建筑为背景,利用结构分析设计软件PKPM中的SATWE程序对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弹性分析,考察了抗弯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并研究分析新版规范对此类结构设计带来的影响、配筋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