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区为一套海相沉积,向东主要为海相三角洲沉积环境,随着龙门山岛链缓慢上升,逐渐由海盆转变为陆盆。须二、须四、须六段充填作用大于沉降作用,盆地周缘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向盆地内至川中平台区,主要为浅水湖盆沉积。须三、五段湖盆面积扩大,物源减少,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及浅湖-半深湖沉积。须二、须四段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层。须二、须四段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被波浪和湖流部分或全部改造后,形成由多个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组成的叠加层,并随着岸线的迁移,最终遍布整个盆地。  相似文献   

2.
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豫西地区上三叠统最有利的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 2和 型为主,大多数已进入主要成油期,测算资源总量为0.373×108t,最有利的勘探区块为伊川盆地、洛阳盆地的洛阳市周围及宜阳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质历史演变出发,重塑了川西北盆地梓潼地区沉积物埋藏史、温度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应用TTI值来计算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量,并在计算方法上有所改进;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该区地质特征,评价了天然气富集程度。经试用效果良好,可普遍用于煤系天然气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梓潼地区上三叠天然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好坏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成岩相及其展布规律,能有效地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和深埋藏溶蚀-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在蜀南地区的中部(川中-川南过渡带)有形成成岩圈闭的条件,因而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应不局限于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成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在80%~96%,C 2重烃含量较高,分布在3%~18%;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以小于0.95为主,为典型的湿气,主要属于干酪根热降解气.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碳、氢同位素均较轻,δ13C1介于-43‰~-37‰,δ12C2介于-30‰~-24‰;δDCH4介于-190‰~-150‰,δDC2H6>介于-150‰~-110‰.甲烷碳同位素值与干燥系数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值明显比海相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轻,具有煤型气特征,表明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地层剖面,薄片观察,粒度分析,X衍射和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对留山盆地上三叠统碎屑岩的沉积构造、碎屑成分和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而对沉积物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山盆地上三叠统是一套近源沉积,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的晋宁期-华力西期侵入岩、中元古界宽坪群变质岩和古生界二郎坪群火山岩,而华北陆块古老基底及其上部沉积岩未对盆地提供物源,佐证了留山盆地为一个孤立盆地.  相似文献   

8.
在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芯观察、薄片鉴定,进而进行准确定名并按成岩作用是否对孔缝形成有利及对油气生、运、储是否有贡献,将成岩作用划分出建设:生成岩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膏溶、岩溶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收缩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强重结晶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孔及裂缝的充填作用)两种成岩作用.同时对孔隙成因作出分析,且找出岩石学方面的证据.依据镜下薄片鉴定与有机地化手段相结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岩作用作详细研究,并对成岩演化史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成岩作用形成成岩期次及与孔隙演化关系,对嘉陵江组成岩作用取得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全新认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赤水地区构造特征及与裂缝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贵州赤水地区天然气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好坏直接受到碳酸盐岩层中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钻探结果证实:凡是裂缝发育的地方,就是天然气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本文利用构造分析方法,对赤水地区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构造与裂缝之关系,探讨裂缝在本区发育的期次、性质、分布状态和分布范围,为本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排水找气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砂岩储层裂缝系统之间在开发动态上表现出相互分隔性,不存在连通范围较大的边底水体,其自生自储的成藏特征决定了裂缝系统中必然气水共存。测试产水井是由于井孔储层位处裂缝系统的含水部位,产水能量主要依靠水体上方的天然气膨胀驱动。低产量排水过程将使裂缝系统中的气水界面按照排水找气理论模式缓慢下降,而高产量排水将使水体上方高流度的天然气尽早突破水体窜入井底产出。建议对川中上三叠统水井开展连续强排水,加大井底与上方天然气的压力差,以较快实现水井变成气水同产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Sanhuiba area in Huaying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sedimentary delta facies in the Chongqing Tianfu Geological Survey and Training Base. In spite of some initial efforts on its lithology and lithofaci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yet to be completed and suffers from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and inadequate evidence. Starting from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ypes and cyclic features, we analyzed the vertical sequence of a sedimentary delta model and discovered that this section is a constructional delta deposit. Eight incomplete and asymmetric regressive cycles are marked off, given that frequent erosion surfaces appeared in the s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monocycle, we summarized the system of cycles, tracts and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section. In view of this systematic series of cycles, we discussed the features of the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area and conclude that, due to frequent erosion, migration and diversion of a sub-channel branch was brought about by oscillating movements of the crust. In a comparison with neighboring sections, we explored the cause of erosion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rosion and cycles. This study greatly strengthens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ories, makes an important and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to geological surveys and training in the area and provides essential suggestions for coal exploration, oil and gas evaluation and in general t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arget stratum.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包裹体均一温度定年、自生矿物K-Ar定年等方法对川西、川中、川南上三叠统气藏成藏年代进行分析,确定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气藏成藏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中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早期与中期(印支期与燕山期)为烃源岩生烃成藏期,晚期(喜山期)为油气调整成藏期.区域差异表现为,川西地区成藏时间相对最早,稍晚为川南地区,川中地区成藏时间最晚.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及邻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北及邻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烃源岩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气源。利用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井、岩屑录井资料,分析吴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吴家坪组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预测烃源岩的厚度,划分烃源岩沉积相类型,讨论烃源岩形成的环境并计算烃源岩的生气强度。结果表明:川东北及邻区吴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大,现今在高成熟晚期至过成熟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高的层段;烃源岩厚度在本区相差很大,达州—开江以北地区厚度最大可达171 m,垫江—石柱以南地区厚度小于20 m;烃源岩发育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湾环境中;宣汉—达州—巴中—通江附近地区的吴家坪组烃源岩生气强度大,满足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的系统采样,剖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研究表明,有机质母质来源既有高等植物的来源,还有细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入;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为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四川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为一套含煤层系。基于岩芯观测、沥青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沥青产状描述,发现泥质烃源岩与砂砾岩储层裂缝中广泛发育固体沥青,这些固体沥青是黏稠状原油裂解的产物;应用三芳甾烷分子标志物对比证实,该原油是由煤系泥质烃源岩中藻类为主的有机质生成的,从烃源岩排出过程中因黏稠度高而残留于运移通道中,成为排烃通道的识别标志。结合须家河组超压发育演化,建立了该层系超压驱动下烃源岩的排烃通道模式,烃源岩排烃可以分为时空上连续的两个过程,即油气初始凝聚于微裂缝和其后经(微)裂缝的排放。初始凝聚过程中烃类的相态、通道与排驱动力学还知之甚少,(微)裂缝排放通道主要由顺层理面及穿层的水力破裂缝组成,强超压与构造应力是(微)裂缝排放通道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由此推断超压水力破裂缝与构造裂缝是烃源岩排烃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murrayana植物化石8.3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野外观测,作者讨论了油房庄组古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认为该组古土壤发育于曲流河泛滥平原上暂时性湖沼泥质沉积以及滨湖粉砂岩沉积两种沉积微相中;与该地区晚三叠世谭庄组的古土壤进行对比后,认为油房庄组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比谭庄组更趋于高温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外观测,作者讨论了油房庄组古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认为该组古土壤发育于曲流河泛滥平原上暂时性湖沼泥质沉积以及滨湖粉砂岩沉积两种沉积微相中;与该地区晚三叠世谭庄组的古土壤进行对比后,认为油房庄组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比谭庄组更趋于高温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