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贮灰场灰水渗漏特性及防渗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砂、细砂、粉砂、砂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贮灰场底部包气带的主要代表土层,试验研究了贮灰场灰水在包气带土层中的渗漏特性。防渗试验表明,压实后的粘性土层和上工膜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且简便易行、无污染。结合各土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地震、岩芯、测井和录井资料,在准中地区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SQ1低位三角洲岩性为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分选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包括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发育冲刷充填、磨圆泥砾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体。SQ2低位三角洲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多跳一悬式为主,发育爬升层理、波状复合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为主。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厚层泥岩,发育有效输导体系,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区海陆交替相沉积的砂和淤泥组成的复合土体,其结构特征从上到下可分为10层,依次是:(1)杂填土;(2)粘土;(3)淤泥,(4)细砂夹淤泥;(5)中砂夹淤泥;(6)淤泥中粗砂互层;(7)淤泥;(8)粉质粘土;(9)淤质土(粉细砂);10含泥圆砾卵石。以上这些地层组成了沉积盖层;(2),(3)两层是福州湾晚期内陆相积,(4),(7)层为中期海陆交替相沉积,(8)-(10)层是早期陆相冲洪积而成的,(10)层以下为基层风化而成的基底。本文探讨的重点为(4)-(6)层的复合土体,埋深在7-30余m,厚度20多m,其工程特征随着分布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一系列的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所获数据经过分析对比,再通过成桩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可达800KN左右,从而证实复合土体可作为多层建筑物及厂房的桩基础持力层,在付诸工程实践后,经过2-5年跟踪监测,沉降量在15-63mm,建筑物未出现裂缝或倾斜,表明复合土体作为一般厂房及多层建筑物的桩基础持力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典型微生物礁地层岩相组合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基于高精度剖面实测(1∶100)、镜下鉴定及生物化石分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分为上下两段,岩石类型以灰色粉晶云岩、残余砂屑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可见硅质岩薄层或条带,常见沉积构造有水平层理及叠层石构造等.肖尔布拉克组下段为微生物丘及局限台地潟湖沉积,上段为微生物礁滩发育段,岩性在横向上有变化,在东北部的礁主体剖面上,主要为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在西南部的礁翼剖面上,则为灰色薄层状粉晶白云岩,见硅质结核,为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复合体环境.微生物礁沉积演化特征为颗粒滩→附枝菌礁→凝块石→叠层石.  相似文献   

5.
在缺乏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单纯利用测井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和砂体连井对比,可能出现穿层现象.利用最大熵时频谱预测误差滤波(INPEFA)分析技术,可突出测井曲线包含的地质信息,反映砂体在沉积过程中的韵律变化特征.针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五段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根据INPEFA曲线的特征,将须五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四级层序和9个五级层序;同时结合粒度中值的测井计算方法,在须五段中识别了5套粒级为中砂的相对高能砂.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介绍2009年,在四川省成都地区,某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冶炼工厂,我们通过竞标成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商。根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分析,在建设场地内分布的岩土层为(从上往下):素填土层、可塑粘土层、含卵石粉质粘土层(含约5%~20%的卵石,最大粒径30厘米)、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泥炭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松散卵石层(卵石含量  相似文献   

7.
软黏土中盾构掘进地层变形与掘进参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铁某区间单线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层,上覆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和淤泥质土.针对2类典型的上覆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获取了相应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研究地表沉降与盾构施工过程的相互关系.采用经典高斯经验公式对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和纵向沉降发展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各监测断面沉降槽宽度ix及沉降槽宽度系数K.采用平移累积高斯沉降曲线对纵向沉降发展曲线进行拟合,获得盾构掘进引起的沿线地层损失率.研究盾构掘进参数取值对地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推力、开挖面支护压力以及盾尾注浆率对地层损失率的影响显著.给出类似地层中各项盾构掘进参数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进行渣土改良的工程成本,以广州地铁21号线朱村至象岭区间为工程依托,通过对粉质黏土和砾砂不同比例组合的渣土进行颗粒分析,计算得到复合地层的粒径分布曲线,并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研究混合渣土的流动状态和渗透性。结果表明:当复合地层中含有粉质黏土层时,粗粒土层渣土流动状态和渗透性有较大的改善,添加少量的气泡或者膨润土泥浆,渣土状态即可满足盾构掘进的要求。粉质黏土层的含量在30%~70%之间时,渣土能够达到良好的塑性流动状态。粉质黏土层的含量超过70%时,存在结泥饼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利用南京地区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砂性土两种土质水泥土,研究了水泥掺入比、龄期、含水量、外加剂等因素对水泥土变形模量和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处理软土地基及基坑支护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参数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测井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藏一般发育在暗色泥页岩、高碳泥页岩及其间所夹砂质、粉砂质岩类地层中,页岩气储层识别与划分以及矿物组分计算,是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关键内容.目前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一般采用常规测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和岩性密度测井等资料来计算页岩的矿物组分.它们不仅为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对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苏76、苏77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相分析方法探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岩相类型、叠置关系及其反映的沉积相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38口探井取芯段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首次识别出了由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和由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正砾岩相、牵引流成因含砾粗砂岩相、牵引流成因砂岩相和牵引流成因粉砂质泥岩相;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包括杂基支撑的副砾岩、洪泛成因含砾粗砂岩相和洪泛成因粉砂质泥岩相。这二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相在垂向上叠置构成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反映了苏76、苏77区块盒8下段在洪水泥石流沉积期发育湿冲积扇沉积,在牵引流沉积期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中发育砾石质心滩、砾砂质心滩、砂质心滩,为形成有利储集砂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m,最厚达300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13.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由冲积堆积的含漂砂卵砾石层和冲洪堆积含漂卵砾石夹砂土层组成的地层,是钻探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难钻进不稳定地层.文章介绍了通过采用潜孔锤偏心钻头跟管钻进法,克服了砂卵石成孔难点,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岩心观察、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分析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分析,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S5^2-2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等微相为主;S5^2-1到S5^1-1单层、S4砂组和S1砂组各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溢岸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及邻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烃源岩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气源。利用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井、岩屑录井资料,分析吴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吴家坪组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预测烃源岩的厚度,划分烃源岩沉积相类型,讨论烃源岩形成的环境并计算烃源岩的生气强度。结果表明:川东北及邻区吴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大,现今在高成熟晚期至过成熟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高的层段;烃源岩厚度在本区相差很大,达州—开江以北地区厚度最大可达171 m,垫江—石柱以南地区厚度小于20 m;烃源岩发育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湾环境中;宣汉—达州—巴中—通江附近地区的吴家坪组烃源岩生气强度大,满足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振冲法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着重论述了填料振冲和无填料振冲技术加固机理的试验研究成果、适用范围和施工设备。振冲法是一种快速加固松软地基的方法,对于表面承载力很低的吹填土地基具有施工设备较轻的特点。无填料振冲相对于填料振冲具有造价更低、施工更快速的优点,但适用范围更小。目前国内已经有较多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黏粒含量小于10%的松散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地基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下游河床内大量沉积黄河泥沙,黄河泥沙存在细度模数小、颗粒级配不良、含泥量高等缺陷,限制了黄河泥沙应用.为改善黄河泥沙的质量和降低应用黄河泥沙带来的工程缺陷,基于泥沙特性和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河泥沙进行定量固...  相似文献   

19.
坪北油田延长组湖盆东北部边缘河流入湖处,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过渡区域,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上;长4+52~长62小层储集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主,占70%~75%,河口坝砂体占7%~10%,河道间湾砂体占10%~14%。通过对沉积微相及含油性变化的分析,认为该区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道主体和河口坝微相为较好储层,但储层经过压裂改造后,在生产上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油井产量分布主要受裂缝方向与井网、储层含油性及地层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