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缺血治疗新药的机制研究,探索T2DM合并脑缺血再灌注(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优化方法。方法: 以4至5周高脂高糖(HFG)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形成T2DM模型,按STZ注射剂量分为A、B、C、D、E五种方法。再建立T2DM MCAO/R损伤大鼠模型:A、B、C法采用颈总动脉(CCA)进线法,D、E法用颈外动脉(ECA)进线法;A法为单次给药,B、C法连续给药3 d,D、E法在手术前连续给药2周。通过观测大鼠的症状,测量各阶段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手术后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等来评价成模率和模型质量。结果: T2DM-MCAO/R成模率为80.0%、77.8%、84.6%、100.0%、100.0%,其中,E法T2DM成模率最高,为93.3%,死亡率最小。胰岛素和尼莫地平都可以使模型大鼠血糖和神经功能行为学明显改善,并使脑梗死面积减小。结论: 以两次低剂量注射STZ,结合ECA进线法手术,建立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死亡率低,稳定性好,是成功的优化模型,值得推广应用于T2DM合并脑缺血治疗新药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倩  李霞辉  张学梅 《金属学报》2013,18(10):1196-120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应用广泛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主要有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糖尿病小鼠模型。不同实验方法制备的糖尿病小鼠具有模拟临床糖尿病不同方面的特点,该文对各个模型的发病机制和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利于研究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验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来验证或实现科研设想。  相似文献   

3.
刘倩  王清  张学梅 《金属学报》2013,18(9):999-1003
目的: 通过对链脲佐菌素(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的糖尿病模型鼠的特点以及对三类降糖药反应性的比较,客观评价两种糖尿病模型鼠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离乳、雄性BALB/c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空腹 12 h STZ(45 mg/kg)腹腔注射,连续3次,一周后检测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大于 8.0 mmol/L 的为STZ模型鼠。将STZ模型鼠和8周龄空腹血糖大于 8.0 mmol/L 的db/db模型鼠各随机分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罗格列酮(12 mg/kg)、格列苯脲(45 mg/kg)、胰岛素(1 U/kg)和生理盐水(0.1 mL/10 g),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两模型鼠及其对照组糖脂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结果: 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分别与正常BALB/c鼠、C57BL鼠对比,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空腹血糖、血TG和TC显著升高。但STZ模型鼠的胰岛素与C肽水平低于正常;而db/db鼠血C肽、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3种降糖药给药4周后STZ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OGTT显著改善;罗格列酮对db/db模型鼠也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并改善糖耐量,但相同剂量的格列苯脲和胰岛素对db/db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无影响。给予3倍剂量的胰岛素,db/db模型鼠才表现出空腹血糖的显著降低。结论: STZ模型鼠胰岛功能受损并有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对3种降糖药均敏感。db/db模型鼠表现出高度的胰岛素耐受,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胰岛素都不敏感,对罗格列酮的敏感性与STZ模型鼠相当。  相似文献   

4.
巫冠中  洪钢  丁玮  刘国卿 《金属学报》2004,9(3):318-321
目的:研究鲨肝刺激物质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 观察鲨肝刺激物质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果糖胺、胰岛素、肝糖原、己糖激酶、过氧化脂质等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离体培养原代小鼠肝细胞, 研究鲨肝刺激物质对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鲨肝刺激物质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果糖胺水平, 增加血清胰岛素、肝糖原含量, 提高己糖激酶活性, 减轻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对原代小鼠肝细胞的损伤。结论:鲨肝刺激物质降血糖作用机制与保护胰岛和肝细胞功能、提高己糖激酶活性、促进肝糖原合成和抗氧化损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永荣  钟凯龙  洪浩 《金属学报》2015,20(4):409-413
目的: 研究补气活血颗粒对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17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挑选血糖值≥11.1 mmol/L 的小鼠,分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每周空腹血糖(FBG)水平,并于给药4周后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给药4周过程中,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每周空腹血糖值与同期阴性对照组血糖值相比均有降低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给药4周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值得注意的是,补气活血颗粒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补气活血颗粒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有改善趋势,但效应不显著,其中,对总胆固醇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通路表达,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影响,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人。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药物+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16周。结果: 1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1%,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FPG、2 hPG、HbA1c、TC、TG、LDL、HDL、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水平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 hPG、HbA1c、TG及LDL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 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GSK 3β水平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显著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逆转颈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宋婧  吴平  王锡梅 《金属学报》2013,18(12):1406-1409
目的: 通过测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内脂素表达水平,探讨内脂素与孕期糖尿病间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06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足月分娩且具备完整产前检查的初产妇共60例,其中30例为妊娠糖尿病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选取的孕妇均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并留取母体孕晚期空腹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孕晚期体重指数,测定母体孕晚期空腹血内脂素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孕期体重增加值、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孕晚期BM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胆固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组母血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特力利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采用Markov模型评估其长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并追溯纳入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由2位研究员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数据、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对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建立Markov模型评估长期疗效。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糖尿病患者9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特力利汀明显降低主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SMD=-0.87, 95%CI(-0.99,-0.76), P<0.000 01]、降低次要指标空腹血糖[SMD=-0.71,95%CI(-0.85,-0.58), P<0.000 01],增加β细胞功能指数[SMD=0.46, 95%CI(0.33,0.60), P<0.000 01],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次要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kov模型结果表明,特力利汀可以降低糖尿病死亡人数。结论: 新型降血糖药物DPP-4抑制剂特力利汀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显著,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还可以对胰岛β细胞功能起保护作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夏亚斌  郑成竹 《金属学报》2012,17(8):888-891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建立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所有动物给予8周的高脂高糖饮食,随后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4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一周后行手术,选取24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组(DJB,n=12)、Roux-en-y旁路手术组(RYGB,n=12)。结果: 术后大鼠的总生存率达到83.3%,术后第8周,两组大鼠均存活10只。结论: 胃肠道手术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可行的,可用于长期观察及检测研究,有助于临床评估相关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韩陈燕 《金属学报》2002,7(6):550-551
目的 评价血脂康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7 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3 g,每日2 次,共观察8 wk 。如4 wk 后胆固醇降低10%,可增加剂量1.2 g·d-1,服用血脂康同时加服降血糖药,观察降脂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血脂康治疗,总胆固醇(TC)从(7.38±0.71)降至(5.20±0.70)mmol·L-1(P <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70±0.70)降至(3.10±0.90)mmol·L-1(P <0.05);甘油三脂(TG)从(3.1±0.5)降至(1.70±0.05)mmol·L-1(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95±0.77)上升至(1.50±0.30)mmol·L-1(P <0.01)。结论 血脂康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明显降低TC 、TG 、LDL-C 水平,并有升高HDL-C 作用;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时合用血脂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寿荣伟 《金属学报》2013,18(11):1284-128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 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翟葳葳  余巧玲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金属学报》2022,27(9):1067-1074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起防治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传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本文对非奈利酮的基本介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局限性等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卢守四  俞蕴莉  刘晓东  杨永革 《金属学报》2008,13(11):1298-130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 是由肠道L 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激素, 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腺β 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胃的排空、促进饱食感的产生等。GLP-1 对糖尿病和肥胖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由于GLP-1 在体内很快被二肽酰基肽酶Ⅳ降解, 血浆半衰期很短, 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现已发现了促进GLP-1 分泌的物质, 开发了多种GLP-1 的衍生物和二肽酰基肽酶Ⅳ抑制剂, 为开发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王守义  柳兆芳 《金属学报》2012,17(11):1244-1248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T2DM)兔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18只造模成功的T2DM兔随机分成3组(n=6):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1%丙泊酚组(P组)。C组输注 0.9%氯化钠,P组输注1%丙泊酚,E组输注依托咪酯。分别在给药开始前(T1)、给药 2 h(T2)、4 h(T3)、6 h(T4)后及给药结束后 24 h(T5)抽耳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BG)、空腹血浆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含量,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G×IN)/22.5。结果: 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BG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E组与P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浓度,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在不同的时点明显降低血清IN浓度(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or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均能使T2DM兔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更持久的作用时间。依托咪酯、丙泊酚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可能与二者抑制机体内在及外在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