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5,(2)
基于流程挖掘中的α算法和流程挖掘平台ProM(process miner),将医疗急诊流程的事件日志转化为Petri网模型,并将其与医疗急诊日志及实际流程对比分析。由于α算法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结构,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挖掘流程。基于逻辑Petri网,给出了一种挖掘模型的改进方法,利用逻辑变迁来避免选择结构,并进行医疗急诊流程的二次建模,进而保证构建的流程模型与实际流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项目风险管理集成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思想,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三维结构——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和知识维度;在对三维结构中的每一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项目风险管理集成化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理论,建立大型三边工程费用控制模型,基于专业维、时间维及逻辑维各自组成维度要素及三种维度要素之间相互集成交互组成关系,深入剖析大型三边工程费用失控原因,并结合案例,分析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芳  周曦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33-137
模型是从思想(虚)到建筑(实)的桥梁,建筑设计的构思与工作模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建筑学教育中通过工作模型让学生对空间进行体验、感知,并进行方案的沟通、交流。文章以教学实例为依托,提出通过分步骤工作模型推进设计方案的方式,分步骤拆解建筑问题,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空间逻辑、形态构成、材质表达、结构表达的研究。要求学生基于设计要求和对模型材料的理解获取空间原型,通过结构和模数引导构建逻辑和操作方法,继而以材质整合空间层次,最终引导出方案的正式图纸和正式模型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本文提出了基于IP的呼叫中心平台的模型,对其逻辑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核心技术SIP的应用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郝素锋  李光  兰磊  陈金波  王璐 《建筑机械化》2020,41(3):36-38,51
通过对软土刀盘结构分析,建立结构间参数关联关系,梳理模型之间的参数传递规则与逻辑,研究了软土刀盘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及技术,阐述了盾构刀盘三维参数化建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完成软土刀盘骨架模型建立及三维参数化建模,并基于Creo4.0及VS2012开发环境,开发了软土刀盘参数化设计导航系统,简要描述了在参数化建模及设计导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经实际应用,该设计导航系统能够实现软土刀盘的三维参数化快速设计及改型产品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7.
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部门繁多,管理工作流程滞后。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基础上,充分融合PPP项目的实际实施路径,分析PPP项目实施路径的霍尔三维结构,并且在对其中3个维度(时间维度、逻辑维度、知识维度)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PPP项目实施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8.
分析医院建筑设施设备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开发设计医院建筑设施设备管理平台,并介绍平台的可视化、精细化、信息集成等建设目标。然后阐述平台的设计,主要包括逻辑架构设计、业务架构设计和模型信息设计等内容。最后应用JAVA、WebGL等开发技术,实现设备告警、可视化展现、设备电路逻辑拓扑结构查看、设备定位和查找等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项目生产力理论,提出了以工程项目经理部为运行主体的全要素精益建造供应链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全要素精益建造供应链结构的逻辑模型,采用SEM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介绍了全要素精益建造供应链在工程项目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结构逻辑形态理论和建筑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当今建筑前沿所出现的“复杂性建筑”现象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和归结,以结构逻辑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时代极大丰富和复杂化的建筑语言.提出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概念,以结构逻辑理论为基础,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中的有序性现象与无序性现象归结为复合结构的形态语言与变异结构的形态语言.从语义系统、语形系统和语法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特点,并对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的价值和未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引进岩石时效强度理论及Kachanov损伤理论,建立以时间变量表示的岩石损伤表达式,并将其与岩石黏塑性流变参数相联系,建立包含加载时间、加载应力等变量在内的岩石黏塑性流变参数非线性表达式,代入西原模型后即建立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当岩石受到的应力大于岩石长期强度时,岩石即出现损伤,岩石内部的微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黏塑性流变参数将随时间非线性变化。将建立的模型编入有限元计算程序,并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可以统一描述软岩和硬岩的蠕变破坏过程,既可以描述软岩在加速蠕变阶段的渐变破坏过程,又可以描述硬岩在加速蠕变阶段的陡然破坏过程,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将大理岩、盐岩的蠕变破坏试验结果与计算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这些成果表明所建模型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体模型的基桩动测曲线ABAQUS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可靠的基桩动测曲线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基桩动测曲线做进一步的分析。文中介绍了基桩动测原理,分析了实体模型数值模拟的必要性。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桩土实体模型,计算得到相应的模拟曲线。归一化对比模拟曲线与模型桩动测曲线,发现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ABAQUS模拟出大量数据,为进一步结合小波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英国GDS公司的STDTTS标准应力路径三轴仪开展了饱和砂土的部分排水试验,从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路径与渐近状态特性等方面研究了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力学特性。将渐近状态方程与剪胀方程耦合,并引入描述排水程度的状态参量mtml_15-0208_bak/img_0.png10.015.0,提出了相变应力比方程,将方程引入到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建立了饱和砂土的渐近状态本构模型。通过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砂土的三轴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条件控制着土体剪胀特性的发挥程度,进而从两个方面影响土的力学特性,一是荷载条件,即影响土体的有效应力路径,以及加载模式;二是土性条件,即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发挥程度,形成渐近状态。  相似文献   

14.
实验及计算结果证明,张力膜结构的风振分析必须考虑其与风场间的耦合效应。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简化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模拟。针对该问题对双坡张力膜屋面利用RNGk-ε模型进行了考虑流固耦合的直接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及不考虑耦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求解张力膜结构的耦合风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PPP-BASED BOT模式产生的背景及PPP-BASED BOT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BOT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将PPP-BASED BOT模式与传统政府独资建设运营项目以及传统BOT模式进行比较,从组织构架、管理模式、运作方法等方面论证了PPP-BASED BOT模式的优越性,最后对PPP-BASED BOT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滑坡预测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滑坡预测的准确性,是滑坡预测的关键所在。该研究利用意大利Alpago地区的滑坡数据和其他相关地理空间数据,以模糊伽马模型、模糊代数积模型、模糊代数和模型以及模糊最小模型等4个定量滑坡预测模型为例,探讨滑坡预测模型的预测率在对比、评价和选择不同模型方面的作用。滑坡预测模型的预测率是,模型预测结果图的各个级别类型中,未用于建模的滑坡面积百分比的累积分布函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已知的滑坡分布数据和模型的预测结果图,可以计算滑坡预测模型的预测率。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模型的预测率是滑坡预测模型自身特性的度量,在输入图层和滑坡类型确定的条件下,滑坡预测模型的预测率可作为对比、评价和选择不同模型的定量指标,可以用来确定最合适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北方大中城市供热系统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大中城市供热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其运作模式导致能源耗用量大、能源供给严重匮乏和污染环境等不足之处,在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现有供热系统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适应北方大中城市的供热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水热耦合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该模型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成果的研究,提出了应进一步进行水热耦合模型中水热参数的机理性研究,探求更实用准确的试验方法,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耦合模型,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研究和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19.
建筑窗墙比对于建筑耗冷量耗热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雷娟  刘春花 《山西建筑》2010,36(33):250-251
概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针对舟山市某居住建筑,分析了建筑传热数学模型,利用DeST—h软件对该建筑模型进行了建筑节能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了利于建筑节能的比较适合的窗墙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室内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下埋管通风的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PD〈25%,室内热舒适性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