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用重影线法求解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线判别可见性的新方法.它是对两直线在某投影面上投影重影的现象进行分析,从空间角度认识其几何位置,由此得出重影线的定义,将其用于解决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问题,可直接求交线,并随即确定可见性.  相似文献   

2.
用重影线法图解线、面相对位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用重影线法判断两重影直线的相对位置和求解一般位置直线与平面相交求交点判别可见性的新方法.笔者是从空间角度分析两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阐述了空间重影两直线的投影特征和一般位置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内重影线的存在性及投影的表现形式,并应用这些规律,直接判断重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线与平面相交交点的求法和直线投影可见性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探索出平面与平面相交,判别可见性一套新方法,沿两平面图形的公共用部分走一圈,即可把难变易且能提高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直线与曲面相交求交点的问题,可以根据直线与曲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和曲面特性,采用辅助平面法、辅助射影法和反演变换法改变直线和曲面的投影特性后求解。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可见性的判断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平面的投影特点入手,将平面分别设定为正面、背面两面,讨论了平面图形各顶点投影顺序与平面正面、背面投影的内在规律.阐述了空间直线与平面相交,彼此相对位置的不变性.提出并论证了各种位置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相邻两投影面上可见性的投影规律.它与用重影线法求直线与平面相交交点相结合,为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可见性判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侧平线几个图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探讨关于侧平线的空间几何问题,如两条指向相同的侧平线平行与否的判定、交叉的一般线和侧平线重影点的可见性判别等问题,使一些空间几何问题的求解,比一般常用的方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9.
关于直线几个图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工程图学中直线的几个空间几何问题,如直线上重影点的标注、投影面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区分、特殊情况下两直线相对位置的判断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斜投影法解决直线与平面,直线与锥面、平面与斜棱锥,平面与椭圆柱,正圆锥与椎圆柱等相交,求交点,交线的作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斜投影法来求解常规方法不便解决的直线与锥体的贯穿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寻求到两种不用画出椭圆就可准确的找其与直线的交点之简便方法,从而解决了可以用辅助平面法解两二次曲面斜偏交相贯线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学解析法,给出了相贯线正面投影的数学表达式,从而确定了最左点的坐标,并由此获得了用几何作图作出该点的简捷方法,还对圆球直径变化时最左点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首次以齐次射影坐标研究平面场上的对偶问题,揭示出对偶问题的本质:在平面场上,同一齐次射影坐标既可表示点、也可表示直线;并且所表示的点与直线之间有对偶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讨论圆柱与圆锥轴线成正交时相贯线的范围和用解析法确定相贯线上特殊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准确地画出它们的相贯线。  相似文献   

16.
研讨了各种情况下鲍尔点的求解法以及高精度近似直线机构的设计,尤其是利用各种简化的驻点曲线和拐点圆的交点,来求解鲍尔点和设计近似直线机构。  相似文献   

17.
运用空间“点”占有三维空间,应用于直线与平面的空间角度计算。求解公式中有三个变量,较之其它民有公式数量要少。应用“点的几何变换”,可建立起“直线与平面”,不但可解出已定空间直线与平面角度,还可写出“特定角度”的平面与直线。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车道线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环境中车道线检测易受图像中其它直线段的影响而出现较多误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对原始RGB图像灰度化,将Otsu阈值提取方法引入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中,得到边缘图像;判断边缘点在原RGB图像中的R、G、B三分量颜色信息,剔除非类似车道线颜色的边缘点,降低其它非车道线的直线段影响;使用Hough变换进行车道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其它直线段的影响,在复杂环境中获得良好的车道线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记图的所有顶点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和为S(G)。在本文中利用图G与线图L(G)之间的结构性质,我们给出了路,圈以及最小度数为2的图的S(G)和线图的S(L(G))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