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动态分阶段蚁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根据仿生优化算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算法对参数和选择策略进行了分阶段设计,而且参数的分阶段是根据寻优状态动态划分的.通过对蚁群系统马尔科夫过程进行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性.针对典型的TSP问题进行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速度和精度方面优于传统蚁群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动态贝叶斯转移网络的特点,以I-ACO-B为基础,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的分步构建转移网络的结构学习算法ACO-DBN-2S。算法将转移网络的结构学习分为时间片之间和时间片内2个步骤进行,通过改进隔代优化策略,减少无效优化次数。标准数据集下的大量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更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学习精度和速度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小波神经网络(WNN)预测混沌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该方法融合了遗传算法和梯度下降算法两种方法,在遗传算法中嵌入梯度下降算法以解决遗传算法不具有的细节搜索能力,对遗传算法训练后的小波网络再次利用梯度下降算法寻找最优点。对Henon映射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确保小波网络收敛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罗旭 《福建电脑》2008,(1):60-61
通过对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研究,发现小波基函数的平移、伸缩因子和网络边的权值难以确定。于是提出采用蚁群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中的各参数进行学习训练。仿真试验表明经过蚁群算法训练出来的参数正确率较高,训练时间较短,且所得到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范化能力和自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5.
侯景伟  孔云峰  孙九林 《计算机应用》2012,32(10):2952-2955
为了解决投影寻踪(PP)需水预测模型的高维、非正态、非线性参数优化问题,提高需水预测的精度,尝试用基于网格划分的自适应连续域蚁群算法(ACA)在不同拟合和预测时长内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并运用该模型进行年需水量预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需水预测模型参数优化进行了实例仿真。对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预测精度与基于人工免疫算法(AIA)和BP神经网络的模型(BPANN)参数优化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1)这三种算法的拟合精度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2%、10%和10%;2)预测精度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6%、11%和12%;3)改进蚁群算法能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收敛速度较快。因此,改进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需水预测结果明显优于人工免疫算法和BP神经网络。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高维非线性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范黎 《福建电脑》2010,26(10):97-99
针对模糊神经网络结构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利用蚁群聚类算法确定模糊神经网络的初始结构,在网络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网络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达到自适应调整权值参数和结构的目的。最后,针对非线性函数遥近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系统的逼近精度明显提高,而且网络的自适应能力强,并可以将其有效地用于模糊建模和控制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网络的BP算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P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权值平衡算法的基础上,应用小波网络对其进行改造,提出了基于小波网络的BP权值平衡算法,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既具有BP网络的简捷性,又能够提高学习速度和精度,避免了BP网络易出现的收敛速度慢、易产生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是一种较好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小波网络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迹Kalman滤波(UKF)的小波网络算法.该算法使用一种基于简化球形分布Sigma点的UKF(SSUKF)来训练小波网络的参数,以提高小波网络的学习性能和训练质量.飞行器气动力建模算例表明,相对于BP算法和EKF算法,SSUKF算法训练的小波网络收敛速度更快,估计精度更高,计算量更小.同时也为飞行器的气动力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光谱影像波段数目多,易造成维数灾难的问题,结合遗传算法提供的初始启发信息和蚁群算法寻优能力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二进制蚁群算法的波段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寻优获取几组较优解,经过计算后作为二进制蚁群算法的初始启发式信息,利用二进制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获取最优解;另一方面,为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与空间信息,将波段组合的光谱特征与改进二进制蚁群算法选择的纹理特征融合进行分类,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二进制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蚁群算法、二进制蚁群算法相比全局搜索能力更强,且该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5.63%。  相似文献   

10.
针对蚁群算法(Ant Colony System,ACS)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中对网络拥塞问题和能量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算法将蚁群的信息素与网络节点的能量结合起来,在蚁群算法收敛的同时,减少其最优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避免了网络拥塞和个别节点能量消耗过快的问题,从而延长了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朱海湾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2):390-397,420
针对基于蚁群聚类的蛋白质复合物挖掘算法中,静态PPI网络难以真实反映细胞的动态特性,收敛速度较慢、聚类准确性和召回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粒度和紧密度的蚁群聚类动态加权PPI网络复合物挖掘方法(FGCDACC-DPC)。首先基于动态PPI网络的拓扑特性和生物特性设计了综合性权值度量(comprehensive weight metric,CWM),准确描述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根据复合物的基本特征,构建一组稠密且高度共表达的复合核,然后设计模糊粒度和紧密度的拾起放下模型对其余节点聚类,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随机性,加快聚类速度;最后基于功能信息传递和时序功能相关的思想分别构建了局部和全局权值更新策略,实现不同代蚁群和不同时刻网络之间的功能信息传递,提高聚类准确性。将FGCDACC-DPC算法应用在DIP数据上进行复合物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精度和召回率较高,能够较准确地识别蛋白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连续函数优化问题,基于图解的蚁群系统,提出二进制蚁群算法,并实现与遗传算法混合编程,以提高求解效率。算例表明,蚁群-遗传算法混合编程求解连续优化问题,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用于求解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波及混沌学习神经网络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提出了采用小波和神经网络混合模型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将负荷序列分解成具有不同频率特征的序列。然后,根据分解后的各个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各分量分别进行预测。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混沌学习算法,与传统BP算法相比,该算法利用混沌轨道的游动性使系统能够跳出局域极值的束缚而寻求全局最优点,这样克服了BP学习算法所存在的本质问题,可以加快网络学习速度和提高学习精度。最后对各分量预测信号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在构建网络模型时,该文考虑了气候因素的影响,并把它作为网络的一组输入点。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这一方法的负荷预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精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规则集学习问题,提出一种遵循典型AQ覆盖算法框架(AQ Covering Algorithm)的蚁群规则集学习算法(Ant-AQ)。在Ant-AQ算法中,AQ覆盖框架中的柱状搜索特化过程被蚁群搜索特化过程替代,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陷入局优的情况。在对照测试中,Ant-AQ算法分别和已有的经典规则集学习算法(CN2、AQ-15)以及R.S.Parpinelli等提出的另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规则学习算法 Ant-Miner在若干典型规则学习问题数据集上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首先,Ant-AQ算法在总体性能比较上要优于经典规则学习算法,其次,Ant-AQ算法在预测准确度这样关键的评价指标上优于Ant-Miner算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量子进化计算中反馈信息利用不充分并容易早熟的不足,将量子进化计算与及蚂蚁寻优策略融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混合量子进化算法(HQEA).以量子染色体表示智能蚂蚁所有可能的搜索路径,初始阶段采用量子进化学习,设计了智能蚂蚁网络及衔接算子,进化学习所得结果表示智能蚂蚁路径选择的概率,并利用蚁群寻优策略继续搜索求精确解.理论证明该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最后以背包问题对算法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6.
张然  高莹雪  赵钰  丁元明 《计算机工程》2022,48(3):162-169+188
在微纳卫星网络中,传统蚁群路由算法不能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网络业务的服务质量,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较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实现多目标优化的Q学习量子蚁群路由算法。该算法在选择下一跳节点的转移概率时,将路径的平均信任值和路径的费用作为两个优化目标,构成最优路径的节点性能指标,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网络业务服务质量。在考虑路径费用函数时,将量子计算引入到状态转移概率计算中,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并在算法中引入Q学习的思想,将信息素映射成Q学习的Q值,强化算法在动态环境中的学习能力,以提高路由的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蚁群优化算法和改进的蚁群多约束路由算法相比,Q学习量子蚁群路由算法明显改善包投递率、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节点平均能耗等性能指标,避免了蚁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提高了收敛速度,可适用于具有高速移动节点的微纳卫星网络。  相似文献   

17.
刘啸 《计算机仿真》2012,29(5):118-121
研究网络资源管理中的负载均衡与优化问题,网络资源有限且负载具有突发性,造成资源浪费。采用传统单一蚁群算法或遗传算法均存在各自不足,难以适应用网络负载变化特点,使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网络拥塞严重。为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使网络负载更加均衡,提出一种蚁群-遗传算法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负载均衡问题进行全局搜索,使网络负载均衡的解迅速处于全局最优区域解附近,然后将遗传算法的解作为蚁群算法初始信息素,进行进一步搜索,最后找到网络负载均衡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用蚁群-遗传算法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丢包率,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路段通行时间随旅行时段变化的实际城市路网环境下的选址–路径问题, 建立其混合非线性整数规划 模型; 并在双层规划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设施选址, 改进蚁群算法进行车辆路径优化, 提出一种遗传算 法与改进蚁群算法协同的求解方法(GA–IACO). 在路径优化中, 基于NNC算法生成初始可行解集; 采用Max-Min蚁 群系统策略动态更新信息素范围, 降低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 并通过模拟退火过程, 对邻域解集按照Metropolis准 则进行接收, 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在测试集上的结果表明了算法在时变有向网络上的可行性, 为验证算法 的有效性, 通过构建杭州市路网的富属性网络模型, 在得到路网结点间OD成本矩阵的基础上进行求解, 实验结果表 明, 配送成本平均降低6.92%, 选址–路径规划总成本平均降低7.09%, 所得结论为实际优化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本粒子滤波方法存在的权值退化和计算效率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分享机制的粒子滤波算法.该方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的优化思想共同作用到粒子更新中,实现粒子之间信息共享,从而增强粒子的多样性和最优估计能力.同时分析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视觉跟踪实验表明,该算法能用较少的粒子实现单目标和多目标跟踪,综合跟踪性能优于基本粒子滤波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方法,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Identify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has several benefits such as making students aware of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and the possibility to personalize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their learning styles. While there exist learning style questionnaires for identifying a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such questionnaires have several disadvantages and therefor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learning styles from students’ behavior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Current approaches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learning styles have an average precision between 66% and 77%, which shows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s in order to use such automatic approaches reliably in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four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ant colony syste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automatic learning style identification. Each algorithm was evaluated with data from 75 students.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hows the most promising results with an average precision of 80.7%, followed b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an average precision of 79.1%.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of automatic learning style identification allows more students to benefit from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learning styles as well as more accurate personalization towards accommodating their learning styles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each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udents and be able to provide mor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