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在开挖支护后所表现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现象,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呈现“顶板下滑,底板臌起”的相互错动变形特征,导致支护结构承受围岩的载荷也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锚网索非对称耦合支护技术”,通过非对称布置且相互间工作性能耦合的锚网索支护方式来控制巷道的稳定性,达到对围岩变形破坏有效控制的目的。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非对称耦合支护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剧烈变形,巷道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鹤壁十矿倾斜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钢带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膨胀性软岩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的支护历来十分困难,采用传统的支护形式很难控制住巷道围岩的变形。本文结合鹤壁十矿1202中工作面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倾斜煤层膨胀性软岩回采巷道的破坏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锚网索钢带耦合支护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同时分析了其在类似巷道支护中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龙煤集团七煤分公司新强煤矿的地质与生产技术条件,以该矿45051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程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急倾斜松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合理支护方式与支护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巷道修复成本,提高了巷道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葛玉剑 《煤》2011,20(7):84-86
王家庄煤业公司是潞安集团在吕梁市文水县整合的一座矿井,其很大一部分煤层的倾角在40.以上,巷道掘进中的支护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针对急倾斜煤层的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地压条件下倾斜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已成为约束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在分析总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回采巷道顶部采用1/4圆拱形断面、巷帮采用锚索钢梁护帮支护优化方案,确定了锚、梁、网+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工程实践表明,优化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急倾斜煤层无煤柱开采过程中保证穿越煤层巷道的稳定性,需要对穿越的巷道进行合理的支护。根据相似理论原理设计了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巷道支护结构变形研究的模拟试验系统,并对支护结构的轴向变形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分为压缩-再次压缩-稳定型、稳定-压缩-回弹-稳定型和稳定型3种类型;支护结构与煤层交界部位是支护设计的关键部位;支护结构应具备柔性和可伸缩性;验证了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支护结构稳定-压缩-回弹-稳定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7.
大倾角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现场探测信息,建立了不同岩层倾角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机制,得出围岩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关键部位非对称耦合支护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岩层倾角增加,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通过对围岩变形破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试验巷道概况、施工工艺及操作方法、矿压观测结果分析以及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湖煤矿因煤层倾角大、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等因素,给生产带来诸多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该矿在大倾角煤层掘进过程中采用锚索、锚杆和金属网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吕情绪  曹军  高亮 《中国矿业》2023,(5):96-103
工作面在高强度开采过程中,回采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针对布尔台煤矿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受强采动围岩变形特征,以42203综放工作面为例,根据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对其辅运顺槽受一次采动、二次采动时围岩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蝶形”扩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与巷道埋深、侧压系数及围岩的力学特性有关;围压比值决定着围岩塑性区的发育形态。在采动影响作用下,巷道周边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42203工作面辅运顺槽在受采动影响时应力发生偏转,致使塑性区呈现出非对称性扩展。基于42203工作面辅运顺槽受采动应力分布规律与塑性区演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加强支护技术方案,在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良好,为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的变形机理及稳定控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难以控制的现状,结合菏泽某矿区的巷道地质资料,采用FLAC软件对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近水平煤层巷道相比,大倾角煤层巷道开挖后巷道变形表现为非对称性;对大倾角煤层巷道应加强低帮中部、高帮煤岩交界处的支护强度和重视靠近低帮侧的顶底板支护。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巷道支护控制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大倾角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淮南矿区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斌 《煤矿开采》2010,15(2):25-26,74
介绍淮南矿区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并对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瓦斯治理措施及应用条件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应用该技术成功的典型范例、安全及综合经济效益对比。该法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青山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倾角大,属急倾斜煤层,且煤层厚度不一,并伴有自燃、瓦斯与水突出等威胁,属于典型的复杂型急倾斜煤层。由于地质条件和赋存情况的差异,复杂型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赋存条件好的缓倾斜煤层有着诸多的区别。文章以青山煤矿为例,简述了复杂型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技术,为我国其它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邵小平 《煤矿开采》2010,15(3):53-56
针对新疆乌鲁木齐矿区铁厂沟煤矿707m水平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原支护设计存在的弊端,并对原支护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模拟表明:经优化设计后回采巷道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巷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该优化设计为铁厂沟煤矿下一分段工作面及类似条件煤层开采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急倾斜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巷道顶板支护效果差,地质构造应力影响,煤层开采方法不同等导致了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及顶板冒落,给正常的工作面回采、煤炭及其他物料的运输带来巨大影响,导致工作面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因此,以赵家坝矿1922工作面巷道为工程背景,对急倾斜薄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及顶板冒落的影响因素及特征,急倾斜薄煤层巷道及煤层、顶底板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此特征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巷道顶板冒落发生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支护形式下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现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问题,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相同条件下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工字钢支护、锚杆支护和锚(索)梁网支护3种支护形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围岩变形规律、以及不同支护形式在急倾斜煤层巷道条件下的适应性及支护机理,从而为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总结国内大倾角煤层综采的历史和淮南的生产实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了大倾角煤层综采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倾角煤层综采的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条件,工作面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设备选型配套的原则,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旗山矿倾斜煤夹层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旗山矿区埋深1 032 m的北翼联络大巷变形破坏巷道的稳定性控制,采用现场地质调查、物理力学实验、物化微观结构分析、地应力测量、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应用等手段,分析了围岩的软岩特性、煤夹层结构、高地应力水平、支护设计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巷道失稳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该类型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并揭示了该类型巷道由于巷道围岩体结构中存在煤夹层引起岩层中存在薄弱面,造成了巷道的非对称性变形破坏现象.针对该类型巷道变形破坏特点,提出了非对称耦合补强支护下的控制对策及支护设计方,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耦合补强控制对策下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利用锚索、注浆锚杆、底角锚杆等对引起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有效地消除巷道围岩关键部位产生的差异性变形,使得巷道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锚网索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现状,在试验巷道探索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对试验巷道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和锚杆(索)受力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试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试验表明,在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可行的,为锚网索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巷道的推广应用和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