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2.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3.
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关系,且由低水平耦合向高水平耦合发展,由极度失调状态向优质协调状态发展,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况逐年改善,这与山东省经济和城市化不断发展关系密切。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为其城市化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其城市化的推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土地供应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有利于山东省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衡量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为科学揭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及协调关系,本文以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人-地-业"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地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了协调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系统总体呈现较高的发展程度,土地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较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勉强耦合或初级耦合阶段,人口、土地、产业共振性较差;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程度较高,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人-地-业"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培育接续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人才政策和城市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地-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论文首先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样本,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弱后强的态势,2011—2015年耦合协调度明显下降,2015年之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则明显回升,其中,耦合度持续上升,耦合情况向好及以上的城市占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数量的84%以上;2)协调度时空格局基本未变,除北京协调度始终保持高位以外,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四个城市始终处于第二梯队;3)从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变格局来看,北京、天津和廊坊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整体呈现出从中心向东南外围辐射,且从东南向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在空间结构上存在正的全局自相关,发展质量较高的城市在地理上往往更接...  相似文献   

7.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均衡发展是能源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耦合系统理论,构建了能源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EES)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框架,并分别建立了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绩效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作为衡量企业三重绩效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判断依据。以中石油2007—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协调发展水平,以验证耦合系统理论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发现:期间中石油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在0.6~0.8范围内平稳波动,处于中等协调等级,企业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但近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三重绩效之间存在相互钳制关系,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提升会使经济绩效提升,经济绩效的波动进而显著影响企业综合绩效,因此经济绩效仍是一个企业三重绩效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均衡发展是能源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耦合系统理论,构建了能源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EES)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框架,并分别建立了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绩效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作为衡量企业三重绩效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判断依据。以中石油2007—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协调发展水平,以验证耦合系统理论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发现:期间中石油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在0.6~0.8范围内平稳波动,处于中等协调等级,企业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但近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三重绩效之间存在相互钳制关系,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提升会使经济绩效提升,经济绩效的波动进而显著影响企业综合绩效,因此经济绩效仍是一个企业三重绩效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念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黑龙江省及所属城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7—2018年黑龙江省及各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此为基础,以耦合协调度为别解释变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各地市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经济系统指标回归系数高于生态环境系统回归系数,正向指标对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指标的影响程度。需要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因地适宜实施激励型环境规制,注重两种规制手段“关联效应”和合理规划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南宁市为例,通过对南宁市2005—2012年PRED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循环复合系统,构建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区域各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南宁市区域PRED系统整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综合协调度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年间均呈现上升状态。南宁市应该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人口结构,重视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对外型经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问题日益凸显,为确定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速度在发展上的空间协调状况,区别于以往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水平的静态耦合协调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结论表明,2000-2015年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在发展上的空间协调状况差异较大:济南、东营等城镇化质量与水平高的地区其城镇化质量和速度发展放缓,城镇化质量增幅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度低,滨州、菏泽等经济城镇化质量与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和速度发展加快,城镇化质量增幅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度反而较高。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本文以我国24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8—2017年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②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初级协调状态下呈缓慢上升趋势,其时空演变特征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高度一致;③复合系统整体水平良好,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其中,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均呈恶化趋势,西部地区三大子系统呈改善趋势,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扶持政策的效力日渐彰显,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应针对各类城市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因城施策,做到精准转型。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为例,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剖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正处于高速提升阶段,但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相对较差。山东省内17个地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局部突出”的特征,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东部,以青岛、济南为双核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探究浙江省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预测两者的耦合协调趋势,为实现浙江省科技绿色发展、水资源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基于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城市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相关数据,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计算科技创新系统和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并分析其变化情况。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并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最后采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未来6年的协调度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2019年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分别为0.398 1和0.458 7,年均增速分别为14.62%和3.94%,相比水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更低,但其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两个系统均存在地区差异;2)11个城市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上升态势,浙江省整体耦合协调度由从0.411 3上升至0.636 8,2010—2013年为濒临失调,2014—2017年为勉强协调,2018—2019年实现初级协调;预测结果显示6年后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系统处于良好协调阶段,但年均增速放缓,由4.98%下降至4.58%;3)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且在未来6年内未发生显著变化。2010—2019年浙江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优化水资源环境,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但11个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差异,未来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仍将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增强科技创新和改善水资源环境、预防未来耦合协调度增速放缓、缩小地区差异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也使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年来,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各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出发,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为样本,运用指标回路法完善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背景,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水资源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基于熵值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沿线11个省市的协调程度还存在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等建议,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和熵值法对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模型度量安徽省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化效率的变动主要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的,并且各地市的城市化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历史、人力资本、产业和政策等因素,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安徽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情况总体较差,表明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区域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调高整体耦合度,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构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耦合度整体由低水平耦合向拮抗阶段转变,协调度由微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迈进;2)从空间分布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的格局特征,随时间演进,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主的高值中心,并逐渐向周围辐射,但空间溢出效应还未完全显现;3)由于污染排放的流动性特征,大气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因此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在不同城市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探索区域边界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