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水样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的方法。结果表明,用这项技术可以得到可靠的校正曲线,各半挥发性有机物在0.5μg/L~1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在0.02μg/L~0.20μg/L之间,回收率在54%~1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10.0%之间。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种类繁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仅广泛用于工业,也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导致饮用水源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各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我国于2005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新增加了25种VOC化合物作为严格控制的目标化合物,包括5种苯系物、6种氯苯类化合物和14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由于水源水中VOC含量低,对分析人员和仪器需求很高,本研究目的是建立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标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饮用水源水中45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分析45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4%~122%,精密度RSD%范围为4.2%~22.0%,检测限范围为0.04μg/L~0.15μg/L。均满足水源水痕量分析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本方法可作为水利水质监测部门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行业标准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对杭嘉湖地区1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体中的氯代苯、多环芳烃、硝基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等4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共检出10余种有机污染物,浓度范围为0.01~4.26μg/L,检出率为5%~10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双(2-二乙基己酯)、2,6-二硝基甲苯等化合物的检出率为超过50%;在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被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别为12,9,14种,被检出污染物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5~4.26,0.01~0.20,0.01~1.00μg/L。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吹扫捕集(Purge-and-Trap)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并对GC/MS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这项技术可以得到可靠的校正曲线,各挥发性有机物在0.4μg/L~6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在0.0021μg/L~0.20μg/L之间,回收率在95.6%~10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4.4%之间。 相似文献
6.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30种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满足地下水污染调查的要求,采用吹扫捕集—GCMS联用仪测定了水中30种挥发性有机物。实验中采用多梯度升温,缩短了色谱运行时间,可以在14.12min内完成检测。采用短程选择离子扫描,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获得了较低的检出限和较高的回收率,检出限均低于0.2μg/L,回收率为77.33%~108.17%。 相似文献
7.
通过优化传统液-液萃取方法及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地下水中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及1,2-二氯乙烷5种混合挥发性氯代烃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萃取剂正己烷与待测样品体积比为5∶1的情况下,涡旋3 min后各污染物质一次萃取率最高;在该最优条件下进行方法优化,表明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及1,2-二氯乙烷的检出限分别为2.6、3.0、2.5、3.8、35.9μ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7.3%~114.6%,低浓度与高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8%~113.3%、107.4%~114.5%。该优化方法缩短了传统液-液萃取方法的萃取时间,提高了污染物的一次回收率,对取自于代表场地的地下水样品中5种挥发性氯代烃浓度检测结果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乐果、敌敌畏、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极性有机磷农药与水具有相似极性,而且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偏低,采用常规二氯甲烷作萃取溶剂,液-液萃取时提取比较困难,存在检测组分萃取回收率低、方法稳定性差,方法检出限高等问题。通过加入丙酮作为辅助萃取溶剂,显著提高了检测回收率和方法稳定性。该方法以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1∶9)为萃取剂,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地下水中敌敌畏、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对硫磷7种极性有机磷农药。优化条件下,水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1%~109%,相对标准偏差为0.28%~4.27%(n=3),方法检出下限为ρ=1.17~4.22 ng/L(水样1L)。改进后的分析方法显著改善了准确度、精密度等有效性参数,有利于更准确地测定地下水中极性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对松花江45种有毒有机物的毒性进行了预测与理论研究。文中主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松花江有毒有机物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首次对有机改进剂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预处理中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有机改进剂在水中有机氯液液萃取及固相萃取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固相萃取前处理水样中添加一定量有机改进剂,可提高水中有机氯的回收率;而液液萃取前处理水样中不加有机改进剂,回收率较高。对不同有机改进剂及其用量在水中有机氯固相萃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效果较好,当每200 mL水样添加2.0 mL甲醇时回收率最高。考察了优化条件下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16.
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有机物淋溶迁移性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估算了91种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和有机碳吸附系数,并分析了这些有机物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性。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污染物,它们的地下水污染指数与其有机碳吸附系数有着很好的负相关性,这为评价地下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淋溶迁移性)提供了简易方法。所评价的91种有机物中,38种具有高淋溶和迁移性,易对含水层造成较大范围的污染。通过分析发现,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中主要有机物的检出率与其淋溶迁移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地下水污染指数法的应用将有助于预测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下水水质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状况,本文以聊城东阿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为例,结合Matlab编程,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水质参数监测值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硬度序列在2013年初发生跳跃且跳跃后呈上升趋势,序列无周期成分,说明2013年初存在导致总硬度含量上升的开采行为,但无周期性影响总硬度变化的开采活动。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现状水质状况下若不加治理,总硬度将于2018年达到Ⅳ类水范畴。本文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地下水生态环境评价和地下水源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