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10)Agm是近年来困扰反应堆停堆辐射剂量水平难以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由核反应堆中使用含银材料腐蚀产物被中子活化后形成的,主要存在于主冷却剂中,通常引发反应堆现场辐射剂量水平升高、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和固体废物量持续升高;另一方面,核素的半衰期长达250d,一旦排放进入环境,经水生物富集后,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因此,采用合适的手段高效吸附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PMRGO),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PS等手段表征了PMRGO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材料在模拟压水堆冷却剂环境下对银离子和银胶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MRGO在模拟冷却剂条件下对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银的吸附在pH=3~8范围内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银初始浓度的增大,PMRGO对银的吸附率逐渐升高。当银初始浓度为5 mg/L时,PMRGO对银离子吸附24 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可达136 mg/g;对银胶体吸附3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可达169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含氧功能基团,在放射性核素的高效富集方面引起广泛的关注。利用自制的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对放射性废水中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了pH、离子强度、温度和氧化石墨烯浓度对U(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U(Ⅵ)的吸附主要是形成内层表面络合物,具有很强的去除能力,是目前所有材料中对U(Ⅵ)吸附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吸附后的石墨烯经强酸处理后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而且吸附能力没有明显降低,但是弱酸处理不能使吸附的铀从石墨烯表面解吸。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氧化石墨烯能够低成本大量制备后,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吸附材料,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在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去除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对其在水溶液中吸附去除放射性元素铀、钍、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表面改性或与其它功能性材料复合可显著提高对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去除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磷酸酯功能化介孔硅材料对钍(Ⅳ)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钍作为潜在的核能资源,其净化富集对未来核能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静态批式方法研究磷酸酯功能化介孔硅材料(NP10)对Th(Ⅳ)的吸附行为,考察Th(Ⅳ)起始浓度、pH、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固液比以及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4±1)℃(室温)条件下,NP10对Th(Ⅳ)的吸附30min即达到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149mg/g。当吸附温度升至40℃时,吸附容量可进一步增加到192mg/g;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当pH在0.9~4范围内时,NP10对Th(Ⅳ)的吸附容量随着pH增大而显著增大;相比而言,溶液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不大;此外,固液比对吸附影响很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NP10对Th(Ⅳ)的吸附效率逐渐增加并趋于100%。  相似文献   

6.
氧化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吸附性能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功能化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对铀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然后根据改性方法的不同将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为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综合比较了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及分离回收能力,指出这两种改性方法的联合有望成为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功能化炭基磁性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模板,通过纳米浇筑法在模板孔道中引入不同质量的铁源和炭源作为前驱物,经过原位聚合反应,再使用[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UPTS)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有机试剂对其表面进行后嫁接改性,得到介孔结构规整有序的功能化炭基磁性介孔材料(FCMMC)。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分别表征了FCMMC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值、铀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CMMC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和铁基均被负载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上,FCMMC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分布。FCMMC吸附铀的最佳条件为:pH=6.0、铀初始浓度25mg/L、FCMMC用量40mg、吸附时间1.0h。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了分析,FCMMC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8.69mg/g。同时,使用3种不同的解吸剂对FCMMC解吸再生8次后,其对铀的吸附率均在80%以上,说明FCMMC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9.
铀是核能利用过程中(包括铀矿开采加工、乏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等)存在的重要元素之一。铀酰(UO2+2)具有很好的水溶性易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与转化。由于其放射性和化学毒性,铀酰进入环境中将对生物和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开发新型的纳米材料对水中铀酰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评述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纤维(CNF)及其复合材料对铀酰的吸附过程,为实际含铀废水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环境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高锰酸钾/浓硫酸氧化法轴向切割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功能性四氧化三铁/GONRs复合材料(MGONRs),对其进行了SEM、FT-IR、XRD等表征,并考察了其对U(Ⅵ)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MGONRs用量、铀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MGONRs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MGONRs对U(Ⅵ)的吸附过程是与pH值和时间相关的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MGONRs对U(Ⅵ)的吸附量可达123.2 mg/g,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有望用于从放射性废水中分离和回收铀。  相似文献   

11.
<正>~(110) Ag~m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plagued the reduction of radiation dose levels in reactors shutdown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use of nuclear reactors containing silver materials corrosion products after neutron activation,mainly in the main coolant,often results in higher radiation dose levels at the site of the reactor,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吸附量和较好吸附选择性的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的偕氨肟化复合材料(■-AO/GO)吸附剂,采用XRD、红外光谱对■-AO/GO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固液比、吸附时间、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铀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剂对铀的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铀酰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这些因素达到一定值时,吸附达到平衡。在pH=5、固液比0.6g/L、吸附时间60min、铀初始质量浓度150mg/L的最佳吸附条件下,■-AO/GO对铀的吸附量达237mg/g。■-AO/GO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说明■-AO/GO对铀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AO/GO对铀的吸附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去离子水为初始释放环境,考察了1年释放周期内,两类典型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在被水完全浸泡情景下,3种关键核素60Co、137Cs、90Sr的向外释放行为。使用平均有效扩散系数作为表征参数。多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3种核素向外释放表现出规律性的趋势,即137Cs最快,60Co最慢, 90Sr相比居中。对于不同的核素,起始活度对释放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借助SEM探讨了废物体微观结构对核素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氢原子代替氚原子的办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结合能,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了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吸附、解吸附机理与相应的份额,并得到HTR-10在20年寿期末各部分氚的累积量及事故工况下氚释放量的估计值。本文结果为研究估算高温气冷堆氚释放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水提出一种络合-吸附处理方法。初步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有机络合剂、活性炭作为吸附剂、Co~(2+)作为去除对象,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废水中加入EDTA后可显著提高活性炭对Co~(2+)的去除率,符合理论预期,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络合-吸附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振荡16h后吸附达到平衡;溶液的pH值显著影响络合-吸附过程,最适宜pH值约为7.0;EDTA与Co~(2+)摩尔浓度比为1∶1时,Co~(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吸附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活性炭对EDTA-Co络合物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去离子水为释放环境,研究核电厂废树脂和浓缩液水泥固化体被完全浸泡情景下核素90Sr、137Cs、60Co的浸出行为。分析中以有效扩散系数表征浸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中的核素累积浸出份额不超过4%,137Cs浸出最快,90Sr其次,60Co最慢;同类废物体的抗压强度越大,核素浸出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吸附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相关研究表明:(1)花岗岩的物化性质(包括形貌、化学组成及表面酸碱特性)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2)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的吸附速率普遍较快,吸附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3)各种环境因素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天然有机质、低氧条件等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吸附的影响因吸附质离子不同而变化各异;(4)建立在基本吸附数据基础上的表面配位模型可以用于间接探讨相应的吸附机理,拓展了研究核素迁移的思路;(5)采用先进光谱表征技术如XPS可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的吸附机理进行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碘在银丝上的吸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在银丝上的吸附是125Ⅰ种子源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碘在经特殊处理的银丝上的吸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卤化剂类型、卤化时间、吸附时间、pH值、离子浓度、载体量等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碘在银丝上的吸附工艺。银丝的酸化:将银丝放入冷的4 mol/L HNO3溶液中,置于振荡器上酸化20 min;银丝的卤化:选择2 mol/L NaClO3作为卤化剂,卤化时间3 h左右;碘在银丝上的吸附工艺:室温、pH≈3、吸附时间30 min、载体量27.5μg,根据对源芯活度的要求来选择吸附液初始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