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活性炭上CS2与CO2混合气体的吸附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纯气体的等温吸附数据,研究了303K下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采用两种混合气体模型方程即扩展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模拟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结果显示,分别以纯气体的Langmuir方程和D-R方程为基础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均能较好地描述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且误差均小于士5%.混合气体中CS2的吸附量约为COz吸附量的20倍.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以对CS2的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
Dubinin方程在CO2吸附于活性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O_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数据,利用线性拟合和非线性拟合分别得到Dubinn-Astakhov方程中的q值。结果表明,在整个压力范围内D-A方程的非线性拟合所得的q值更能表达吸附系统的正确信息。而在相对低压下(P/Ps<0.1)的线性拟合所得到的q值与非线性拟合所得到的q值有很好的吻合。此外,将所求的q值代入D-A方程中,求得的微孔体积与修正的D-R方程求得的微孔体积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4.
氧化-负离子化活性炭吸附锌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未处理炭和氧化-负离子炭对锌离子的吸附,发现未处理炭对锌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无论处理炭还是未处理炭其吸附量均受溶液pH值的影响,氧化-负离子化炭对锌离子的吸附要好于未处理炭。 相似文献
5.
6.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硝酸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将得到的样品分别浸渍在银氨、硫酸铜及咪唑溶液中进一步改性,然后采用Boehm滴定法对改性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改性,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羧基含量增加较多,从而活性诙的吸附性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尾气回收活性炭吸附柱内逐渐积累氯硅烷、HCl和B、P等杂质,导致碳吸附塔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降低,从而影响循环氢气纯度和成品质量,结合活性炭吸附柱的穿透曲线,调研了活性炭的再生工艺。 相似文献
9.
不同结构活性炭对CO2、CH4、N2及O2的吸附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943 m2/g的纯微孔活性炭AC-1和比表面积为1567 m2/g,中孔比例为47.18%的活性炭AC-2.分别以AC-1及AC-2为吸附剂测定CO2、CH4、N2和O2的298 K吸附等温线,考察了两种活性炭对CO2/N2、CO2/CH4及CH4/N2气体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孔结构是影响吸附剂吸附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富中孔活性炭AC-2较AC-1更适用于CO2/N2、CO2/CH4气体混和物的吸附分离,而微孔活性炭AC-1对CH4/N2混合体系的吸附分离性能优于AC-2.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采用Fenton试剂再生被苯酚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研究H2O2和Fe2+的投加量、pH值、温度、振荡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再生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再生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H2O2投加量为7.5mL、FE2+投加量为400mg/L、反应pH值为3、温度为25℃、振荡速率300r/min、反应时间60min时,再生活性炭... 相似文献
13.
提出用二氧化碳活化法再生乙酸乙烯合成用触媒载体活性炭工艺。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二氧化碳流量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1 273 K,活化时间100 m in,二氧化碳流量0.5 L/m 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 091.33 mg/g,乙酸吸附值为518.30 mg/g,强度为72%,活化得率为80.33%,并对制得的活性炭做了比表面积测定和孔结构分析。再生后的活性炭强度和乙酸吸附值均达到标准,符合乙酸乙烯合成用触媒载体活性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容量,考察了两种活性炭吸附剂在不同气氛条件下SO2和NO的常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无氧条件下,活性炭对NO吸附能力较弱;有氧时,O2可促进NO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转化;无氧条件下,活性炭吸附SO2的性能远远强于吸附NO;O2的存在均可提高两种活性炭对NO和SO2的吸附能力.预吸附NO形成的某些NOx物种可促进SO2吸附.SO2对NO的吸附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吸附时,SO2和NO不会单独占据同一活性中心,即SO2与NO可能有共同的吸附位,并形成新的吸附态中间产物.且比较两种活性炭的常温吸附性能,椰壳活性炭强于煤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对食品级二氧化碳要求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乙烷的脱除是难点。文章首先考察了市售的不同吸附剂,包括Y型、X型、A型等分子筛类,椰壳和煤基活性炭以及吸附树脂等吸附剂对CO2中微量C2H6的吸附效果,之后考察了不同浓度盐酸酸改性与氢氧化钠碱改性、双氧水氧化改性、氨水还原改性等改性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微孔和适量中孔结构的活性炭更有益于二氧化碳中微量乙烷的吸附;浓度为1%的盐酸溶液浸渍活性炭3 h后,能增强其对CO2中微量C2H6的吸附能力;浓度3%、浸渍时间6 h为氢氧化钠碱溶液改性活性炭的最佳条件;弱氧化剂双氧水改性能略微提高活性炭对二氧化碳中乙烷的吸附能力,弱还原剂氨水改性对吸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的研制是实现吸附饱和活性炭原位再生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再活化法在商品活性炭表面合成TiO2光催化剂,制得新型炭吸附材料一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该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的光催化再生性能。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液氮吸附研究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的表面结构、孔径结构和TiO2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保留了原料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紫外光照射下即可逐渐恢复其吸附性能。其吸附性能随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再生率随担载量的增加而升高,催化剂担载量为2.0wt%活性炭具有适宜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再生性能。其再生率随再生次数增加而下降。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具有原料炭相似的表面结构和孔径结构。TiO2在活性炭基材料表面呈不均匀分布,主要集中在活性炭的大孔和表面凹陷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