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我国广大村镇砌体房屋的低造价新型隔震装置——聚酰胺纤维板橡胶隔震支座。为了考察新型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对支座的竖向压缩、极限压缩、水平剪切性能以及加载频率相关性和剪应变相关性等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新型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稳定、隔震效果明显,适合在我国不发达的村镇地区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村镇砌体结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历次地震造成我国村镇房屋大量倒塌的震害特点,研究一种用于村镇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橡胶垫隔震技术,为验证本文设计的橡胶隔震支座对低矮砌体结构房屋的隔震效果,获得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参数,完成了1片未设置隔震支座的砌体墙对比试件和3片设置不同规格隔震支座砌体墙的拟动力试验。研究设置不同参数的隔震支座在模型结构中、经历不同强度地震波激励时的抗震性能和受力破坏过程,验证隔震措施及隔震构造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表明,GT-3和GT-4墙体试件分别在相当于9度和10度中震强度的模拟地震波下未发生破坏,所设置的隔震支座达到了预期目标,GT-2试件所设置的隔震支座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还应做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姜大力 《建筑技术》2007,38(2):94-96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有效减轻房屋地震反应,在北京三里河三区12号地办公楼工程采用此项技术,达到橡胶隔震支座安装的高精度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中国和日本生产的铅芯橡胶支座作为隔震支座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 ,对两种隔震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 ,同时进行了基础固定模型试验 ,对两种基础隔震模型与基础固定模型的结构反应做了比较 ,并比较了两种隔震系统的性能 ,结果表明两种隔震系统均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中国生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日本生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具有同样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远小于抗压性能这一客观情况制约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大高宽比建筑的推广应用。在研究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抗拉机构,利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压能力来承受隔震层的拉力。通过对一栋高层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新型抗拉机构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型抗拉机构巧妙地把拉力转化成压力,构造简单,易于设计和制造,采用新型抗拉机构,可以提高隔震层的抗拉能力,减少隔震层竖向位移,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此机构对于隔震技术向大高宽比结构应用和推广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隔震结构可以有效地减轻房屋的地震反应,减轻地震灾害。在隔震结构中,叠层橡胶支座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别阐述了天然叠层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纤维加强板支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的新型村镇建筑简易隔震结构,该结构利用叠层轮胎片制成隔震支座,配合两层齿型圈梁作为房屋隔震层进行隔震。对平面尺寸为180mm×180mm的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下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发现支座竖向极限压应力离散性较大,取下包络线得到,叠层轮胎隔震支座竖向压应力为9MPa。对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不同设计压应力下竖向压缩刚度试验,分析得到,随叠层层数自4层增至8层,竖向压缩刚度最高下降53.58%;随设计压应力从3MPa增至6MPa,竖向压缩刚度最高上升80.19%。对叠层轮胎隔震支座进行了不同叠层层数、不同设计压应力下竖向变形性能试验,发现各支座第1次循环竖向刚度较其他循环小,其余循环下支座竖向刚度稳定,变化量小于1%。分析得到该结构竖向力学性能稳定,隔震效果良好,适合我国广大村镇建筑。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叠层橡胶支座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以结构布置实例为背景,介绍了叠层橡胶安装工艺、构造措施,通过设置隔震层,从而保证上部结构在地震时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寒区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 - 5 0℃低温环境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了几点规律性认识 ,为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的中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 ,作了一点有益的探索。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可以看出 ,环境温度降低使隔震层的水平位移有所减少 ,隔震层总剪力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础隔震叠层橡胶支座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进行热空气回速劣化试验和压剪试验得到相当于在环境温度为293K时使用80年后其水平刚度的变化情况,预测出其使用寿命,同时对作为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部分之一的橡胶片进行对比试验,得到其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中的橡胶与裸露橡胶片的老化规律不同,前者的耐久性远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刘诗瑗 《山西建筑》2014,(11):211-212
介绍了板式橡胶支座的结构及适用范围,重点对其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支座作为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必须严格控制支座的质量及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温下叠层橡胶支座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高温下圆形和矩形叠层橡胶支座的热应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叠层橡胶支座位移和应力的对比,获得了叠层橡胶支座位移和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圆形叠层橡胶支座随着温度的提高,位移和热应力增大且成环形分布,由于温度荷载与内聚力同时作用,最大等效应力明显增大出现在中间部位;矩形叠层橡胶支座边缘受热不均匀导致边缘部位位移和等效应力不同,而在内部受热逐渐均匀,位移和等效应力相同。  相似文献   

13.
垫板加强Y型圆钢管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支管受轴向压力作用的垫板加强Y型圆钢管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几何参数对加强型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设置适当尺寸的垫板能够增强Y型圆钢管相贯节点承受荷载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求出垫板加强Y型圆钢管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提高系数φp的回归方程,从而提出了垫板加强Y型圆钢管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钢-混组合桁架是一种新型铁路桥梁结构,节点受力复杂,通过对3个采用PBL连接件的钢-混组合桁架节点进行水平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外接式节点的受力特性、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3D模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表明:钢-混组合桁架节点受力性能良好,PBL连接件传力效果明显;钢腹杆为节点薄弱环节,增加腹杆厚度可有效提高节点屈服后强度和节点极限承载力;通过模型分析,提出的腹杆不对称的设计方法,破坏顺序明确,与3个钢-混组合桁架节点的试验结果相比偏于安全,能够满足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节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3组共9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管件轴心受压稳定性试验,观察其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研究管件变形、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同时建立了管件的ANSYS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推导出GFRP圆管构件实用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孙静  余聪杰  谭明 《山西建筑》2012,(31):39-41
指出了村镇民居抗震能力较弱的事实,根据村镇民居的特点,对适用于村镇农居的低造价隔震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期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应用塑性极限分析法上限定理及变分原理,确定非均质及各向异性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导出了确定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公式。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土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将结果与其他学者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承载力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叠层橡胶支座是隔震技术关键因素之一,研发了一种串联型变刚度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该串联型变刚度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初始阶段提供较小水平刚度(小于串联型变刚度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中较小直径支座的刚度)。当水平剪切变形达到设计目标时,通过限位装置提供第二刚度,使其出现较大变形时具有较大的大水平刚度。通过足尺支座试验,研究了该串联型变刚度支座的竖向性能、水平性能和滞回性能,并给出了该串联型变刚度支座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杨常生 《山西建筑》2009,35(24):235-236
介绍了板式橡胶支座的使用现状,从监理工程师现场质量控制方面,对支座施工安装各个环节控制要点和验收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以提高板式橡胶支座施工安装的质量,从而保证橡胶支座的使用性能及寿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干湿循环法将钢纤维进行加速锈蚀,在分析其表观锈蚀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轴向拉伸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锈蚀程度对其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处理后钢纤维表面出现了较多的锈坑,截面损失和锈坑处应力集中使其力学性能退化,而应力集中程度又取决于锈坑深度、宽度和钢纤维直径.建立了考虑锈坑深度、宽度和钢纤维直径影响的锈蚀钢纤维极限拉伸荷载退化模型,经试验验证,该模型也适用于计算锈蚀钢筋的极限拉伸荷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