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第一类分蓄洪区,也是江西省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裹头保护工程是蓄滞洪区工程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泥搅拌桩格墙分洪口门裹头保护设计方案有利于工程运行,有利于工程管理,有利于节省投资。针对水泥搅拌桩格墙分洪口门裹头保护工程设计,给出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2.
康山蓄滞洪区为重要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设计关系到蓄滞洪区启用的成败。本文对三种方案分别从分洪口门的启用灵活性、分洪可靠性、工程投资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终推荐康山蓄滞洪区分洪口门采用1/2分洪闸+1/2扒口分洪口门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海堤堤身,高压旋喷桩加固海堤护岸基础,提高海堤堤身和堤基土体的整体抗剪强度,从而解决该海堤的深层滑动稳定问题,这种加固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较为节省,值得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堤防防渗墙施工过程中高压旋喷桩桩身开裂问题,以堤身迎水坡潜在滑体为研究对象,借助AutoBank有限元模拟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浆液凝固前的静止浆压力对堤身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对比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边坡抗滑稳定系数的不同,发现由于堤身土质,灌浆压力、桩身位置等因素影响,险工段堤身出现抬起效应和劈裂效应,此时未凝...  相似文献   

5.
蓄滞洪区是我国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防洪措施,然而对于蓄滞洪区的启用频率有不同的状况,对于启用概率较低的蓄滞洪区来说,分洪口门裹头的设计形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吉林省月亮泡蓄滞洪区6号坝裹头设计的相关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赣东大堤丰城段堤身堤基塑性砼防渗墙、深层搅拌桩防渗墙、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堤身锥探灌浆与复合土工膜防渗加固技术措施的主要设计指标、施工方法和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力军  陈小刚 《人民长江》2009,40(12):39-40
上海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口南支下游分流口的北港侧前端部,该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高压旋喷桩分为围堰防渗兼加固、坑内防渗、坑内加固高压旋喷桩。施工采用双重管法。该工程对在软弱地基及充泥管袋环境下进行高压旋喷加固防渗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围堰防渗兼加固高压旋喷桩进行阐述,亦是对该工艺的施工总结。  相似文献   

8.
高压旋喷桩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工程,但用于边坡加固及稳定分析计算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以某水电站厂房进水渠边坡工程为例,对加固区边坡根据桩土合算法和桩土分算法分别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对高压旋喷桩加固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后,各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值,边坡加固方案满足规范要求;各工况下按桩土合算法和桩土分算法计算的边坡稳定系数差值均小于0.01,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和形状基本一致;在高压旋喷桩加固边坡的稳定计算中,设计人员采用桩土合算法或桩土分算法均能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闸闸基经高压旋喷桩处理后的施工质量,以虺湖水闸工程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为例,介绍了该类复合地基常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发现,该工程中,桩身完整性较好、混凝土浆液连续、分散均匀,桩身垂直,有效直径为612~720mm;对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指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比相对沉降量法的结果略大;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绝大多数都大于设计值1. 5MPa。结果表明:经过加固后,桩体强度较高,地基的防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光莉 《陕西水利》2016,(1):176-177
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堤岸进行整体稳定及渗流稳定计算,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加固处理前后对比,阐述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堤防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根据计算分析及对比表明,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对堤身及堤基的防渗有明显的效果,且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1.
广东潖江蓄滞洪区采用新形势下的调度原则以后,使得清西围缺少了相应的调度方式。为此,建立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在北江300 a一遇洪水的工况下,潖江蓄滞洪区改变调度原则后,清西围不同开启时机、不同扒口位置及参数的调度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广东潖江蓄滞洪区与清西围联合运用,可使石角站的洪峰流量削减至50 a一遇以下,从而能保障北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当清远站的洪峰流量Q达到13 600 m~3/s时,启用清西围下游的恒屏段扒口(Z=10.9 m,B=300.0 m)的方案最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广东潖江清西围的管理决策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对北江下游防洪体系的优化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肖潇  麻林  庞爱磊 《人民长江》2018,49(7):6-10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童家湖蓄滞洪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根据童家湖蓄滞洪区1:5000实测地形资料,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模拟分析了设计分洪条件下分蓄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还选取了蓄滞洪区内若干有重要代表意义部位,在其模拟计算的水位增长及流速变化过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分洪不同时段蓄洪区各区域的洪水淹没趋势。模拟结果显示:童家湖分洪开始约2 h,分洪洪量主要在分洪口附近填洼;分洪前20 h洪量主要集中在蓄滞洪区南部;20 h后,北部洼地填满后蓄滞洪区内联通,各处水位同步涨落。模型可以较完整地反映童家湖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童家湖蓄滞洪区分洪准备、撤离转移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DHI洪水模拟系统中的MIKE11水动力模块,结合现有调度方式、工程条件和已有规划治理方案进行了防洪对策研究。经方案论证,按照分洪蓄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洪布局调整后,当河系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与现状防洪布局情况下相比,潮白河北京境内河道水位增加约0.20 m,潮白河吴村闸处河道水位增加0.10 m,略微加大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北运河京冀交界处洪峰流量有所减小。蓄滞洪区方面,1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大黄堡洼和黄庄洼分洪水量比现状布局分别增加200万m~3和300万m~3,基本不会影响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因此,通过开挖温潮减河和建设宋庄蓄滞洪区,形成分蓄结合的防洪布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KE21的濛洼蓄滞洪区洪水演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蓄滞洪区分洪之后洪水演进情况,以淮河中游濛洼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21模型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计算。利用2007年实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后,水位模拟最大相对误差约1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最危险分洪方案下蓄滞洪区内任一点的水深、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淹没要素。研究成果可为濛洼蓄滞洪区防洪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糊可变模型对某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城市防洪体系风险分析的权重确定问题,引入了水库、堤防、滞洪区、分洪闸、水利投入比重、堤防达标率等六个评价指标,计算了该市防洪风险特征值。计算结果为1.539,介于微险与轻险之间,与线性模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但略偏于轻险。该方法操作简单,解决了城市防洪风险分析繁琐,分析过程指标权重是否合理等问题,并且便于实际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附近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外就其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运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工程为例,采用动边界模拟技术,建立蓄滞洪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就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武湖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工程桥墩、车站等占用有效蓄滞容积相对较小;工程建设对蓄滞洪区分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场过程的影响较小,对蓄滞洪区退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速过程等影响不大,不会对蓄滞洪区运用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其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供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及防洪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是大清河流域重要枢纽工程,基于雄安新区建设对大清河流域防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清河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白洋淀最高水位最小作为联合防洪调度目标,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联合防洪调度研究,通过优化调度,可保证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不开启文安洼蓄滞洪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洋淀最高水位,可有效减轻了堤防和白洋淀防洪压力,为保障雄安新区防洪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胖头泡蓄滞洪区位于哈尔滨市上游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及第二松花江交汇处,可减轻三江洪水对哈尔滨市的防洪压力。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嫩江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同时为实体模型提供上下游边界条件;实体模型用于研究不同方案下分洪闸的过流能力。结果表明,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嫩江干流水位和分洪通道的水位,而且对二者水位差的变化非常敏感。分洪闸过流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分洪流量、洪水类型及行洪流路走向等。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幅度很小,对干流水位基本不产生影响;分洪流量对嫩江干流水位影响比较明显,最大分洪流量时水位降幅达0.70 m。嫩江干流与第二松花江共发型洪水分洪对蓄滞洪区水位的减小幅度大于嫩江干流型洪水;蓄滞洪区内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分洪通道对分洪闸闸下水位影响显著,是泄洪闸过流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蓄滞洪区内设置能快速分散蓄滞洪水的分洪通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蓄滞洪区、滩区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和人口安全与发展两个方面。鉴于此,1998年后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蓄滞洪区、滩区移民搬迁和安全建设工程,由于未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并不成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蓄滞洪区、滩区等发展条件有限区域的人口会逐步向城市或更具快速发展潜力的地区自然迁移,建立蓄滞洪区滩区土地银行,配合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趋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形成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加速这种迁移,减轻蓄滞洪区、滩区防洪运用时面临的人口安全和大规模临时转移的压力,同时能够使国家获得这些地区土地的使用权,保证其防洪、生态、环境和生产效益更合理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南美洲厄瓜多尔境内的Guayas河流域中下游社会经济发达,但洪水问题突出,是该国流域综合规划的防洪重点地区。通过综合规划论证,拟兴建由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分洪道和挡潮闸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基于MIKE11软件平台构建了Guayas河流域中下游河网洪水一维数值模型,对平原感潮河网的洪水演进规律和规划的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运用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模拟中,通过合理概化河网、优化河道断面布置,以及采用堰闸过流公式代替圣维南方程作为堰闸工程所在断面的水流运动方程,有效避免数值振荡问题。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拟定了洪水安排方案和防洪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