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梳理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文本脉络,探讨各地方政府间的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意向,为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基于2009—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构建包含“时间、主体、类型、词频、工具、数量”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分析逻辑框架,明确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从政策发文时间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经历了初步发展期、平稳过渡期与治理稳定期3个阶段;2)从政策发文主体来看,各市发文主体差异化明显,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余地市较为单一,以市政府发文为主;3)从政策文本类型来看,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主要集中于“通知”类型,占比高达73%,其余文本类型虽有涉及但频率较低;4)从政策文本词频来看,高频词主要集中于“污染”“企业”“防治”,政策文本来源分别为164件、127件、110件;5)从政策工具类型来看,主要偏重于管制型政策工具,占比达4357%,远高于市场型和自愿型政策工具;6)从政策发文数量来看,各城市发文数量差异较大,联合发文数量较少,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程度较低,互动性明显不足。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重视多元治理模式、重构新型的政府网络关系以及进一步提升协同治理水平,共同应对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实现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常态化,从而形成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政府确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出台后,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就更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特点与阶段的分析,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静 《资源与产业》2003,5(6):120-123
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政府确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出台后,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就更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特点与阶段的分析,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爱琴  郭丕斌  薛碧薇 《煤炭工程》2020,52(11):180-186
负责任创新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以煤炭产业为例,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对2012—2018年发布的煤炭产业政策进行回溯、解构,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总体特征、配置重点、政策部门与措施的流转进行了分析,剖析现存问题,明确煤炭产业发展路径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煤炭产业政策价值和制度维度导向优先于技术维度导向。负责任创新理念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注意力配置不均衡|②政策关注较多的是创新质量、管理和安全问题,但对文化、诚信、科技伦理、公众满意、公正等方面多显不足。研究有助于了解政府在产业创新政策中的注意力配置全貌与关注重点,为地方政府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推动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2009—2019年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的协调发展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为0449和0.490,年均增长率为5.84%和7.1%,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取得一定进展,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2)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水平不高,均值水平为0.55,但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2019年达到0.629,由濒临失调阶段最终转向初级协调阶段,说明二者开始实现协调发展;3)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耦合协调度均值水平表现为“下游领先、中游居中、上游落后”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为0.59、0.561和0.529;4)黄河流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二者协调度空间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均值高达46.97%,其次是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值为33.54%。据此提出打造区域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政策和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10项典型的水资源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挖掘和PMC指数模型构建评价体系。根据PMC指数和PMC立体曲面图对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行评估,以期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0项政策中有1项达到完美级别,5项为优秀级别,4项为可接受级别,10项政策的PMC指数平均值为8.17,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治政策设计整体较为合理。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我国水生态治理情况,提出了以下优化建议:政府主导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资金与技术“双管齐下”,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鼓励市场资本投资,强化技术支撑;构建多元均衡的政策工具体系,组合使用多种类型政策工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磊  郑岩 《资源与产业》2015,17(5):14-21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两项重要政策的背景下,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历程,并完成研究阶段划分。对国内外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和工业生产旅游;国内研究已进入深入阶段,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国内外对比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个案研究、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评价体系研究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以上综述,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定,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的双重压力,因此探究资源型城市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如何构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双碳目标约束下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并对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的绿色低碳经验进行梳理,通过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国内外经验借鉴等方法,指出成长型城市借鉴休斯顿进行产业链延伸集约发展、成熟型城市借鉴巴库培育多元化新型主导型产业、衰退型城市借鉴九州依托政府援助引导低碳产业植入和再生型城市借鉴伯明翰培育非资源型产业主导进行低碳创新发展的不同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资源型城市分类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鼓励成长型城市产业链低碳发展、引导成熟型城市产业低碳多元化发展、扶持衰退型城市低碳转型政府主导再发展和推动再生型城市低碳创新主导发展,给面临“经济-资源-环境”约束的资源型城市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48个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28个未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样本城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设立受地方通风系数、工业基础、政府执行力、交通条件和环境规制强度等要素共同影响。较高的空气流通系数和发达的物流交通是设立示范基地的核心条件;良好的工业制造业基础由于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提供稳定的、可回收利用且有经济环境价值的再生废料,因此在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低区域消费是设立示范基地的必要条件;政府的政策因素在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当工业制造业基础和交通基础条件缺失时,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有效引导起到积极作用。空气流通系数的高低和环境规制的强弱是我国城市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和降低污染时需要考虑的互补条件。严格的政府环境规制则对于空气流通系数较低的内陆省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设立起到关键作用。政府主导型设立模式主要关注政府政策因素和空气流通系数对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支撑作用;要素驱动型设立模式强调工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对设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的现实问题,并根据各自地区特点,摸索出衰退产业区振兴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分布面积之广、所面临的衰退趋势之严峻更是引起了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在经济转型和发展循环旅游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能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思路及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而从生态福利视角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生态福利视角出发,评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为该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为例(因数据缺失,西藏除外),运用二阶段、非期望产出动态DEA模型,评价西部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采用Tobit模型寻找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生态福利效率值为0.665,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是生态经济效率偏低,其平均值仅有0.5;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所下降;提高GDP可提高福利水平。为此,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方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城市共同发展路径。然而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惯性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尤其是工业废水污染,大大降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城市群代替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其地域扩容对工业废水污染的影响如何,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运用2003—2019年中国246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通过对比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废水排放实际值与合成值的差值,研究城市群扩容能否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同时使用安慰剂法以及变换处理组对其稳健性进行检验;最后就扩容如何影响工业废水排放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就整个城市群来说,扩容政策显著地降低了城市群工业废水排放。没有发生扩容的合成工业废水排放发生了增长,而实际工业废水排放却是下降的,可见扩容政策的实施是必要的。就影响机制而言,扩容通过人口密度增加了工业废水排放,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三重红利”,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3种权重矩阵下比较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测算出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是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在地理距离矩阵下每增加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将提高0 065%;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表现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 066。2)从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倒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3)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东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则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区应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高污染企业的产业转型,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和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以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式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动力转型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示范运营状态。产业演化与变动趋势直接关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设计,而产业的可预测性也是产业政策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政策效用最大化,经过系统剖析产业机理,依据相关政策及文献,结合产业规划目标,构建了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和存量流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深入分析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演化趋势,针对不同情景进行仿真研究和政策分析,揭示了不同财政补贴政策情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政策下,难以实现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的预期目标;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对销售的影响不大,氢气价格的下降和加氢站数量的增加更能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和产业化;与加氢站相比,油氢站成本更低,可以更好地改善加氢站运营负荷率,从而满足车辆的氢气需求。为加速产业发展、实现2030年目标,应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投入,调整补贴倾向;针对补贴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优化财政补贴资源分配,在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重点支持氢能源基础产业链建设,尤其是加氢站建设等积极性财政补贴政策,并可适当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份额;为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建议前期加大示范应用购车投入,后期加大加氢站建设,特别是油氢站的建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慢等突出矛盾,严重影响着地区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吸引外资水平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取9项指标对我国西部五省4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对比,并对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五省中,内蒙古和陕西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山西转换能力最弱,并依据之前得出的结论,对提高五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即按产业转型所处的时期不同将各国的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政府主导式”、“市场主导式”和“政策引导式”。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分别从产业调整政策和发展替代产业政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启示,即依法规范产业转型政策,适时选择产业转型时机,实行区域竞争优势再造,注重人员安置与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青海省黄金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地方政府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1—2013年青海省黄金资源、技术、资金、环境保护、经济、市场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一直对该地区的黄金开发利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地方宏观经济因素对黄金开发利用的影响程度最高,是黄金年产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金投入和市场价格的影响次之。黄金资源储备量和深加工业的需求量对黄金开发利用的企业数量影响最大。黄金企业的利润却受使用的技术和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该有效抓住“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契机,利用青海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其黄金开发利用市场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大量的磷肥供给,从而造成在磷酸、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其长期堆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我国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对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政策,但直到目前为止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其资源化利用市场还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本文基于我国磷石膏产生量底数不清的问题,采用产废系数法,以《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磷肥产量为基础,估算我国从1957—2019年磷石膏产量,并在对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开展实地调研与分析之后,选取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综合表现较好的贵州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物质流分析,绘制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物质代谢图谱。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方面来看,贵州省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率逐年上升,利用处置率从2018年的58.80%提高到2020年的107.37%,这标志着贵州省已经开始消纳历史堆存的磷石膏固体废弃物;从资源化利用途径方面来看,贵州省2021年第一季度依靠井下填充、制酸及其他化学利用、制造建材、制造水泥缓凝剂,分别消纳磷石膏96.45万t、36.04万t、33.09万t、23.48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55.02%,但利用途径基本还停留在初步发展阶段,具有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消纳等缺点。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探究磷石膏从产生到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的物质代谢规律,揭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关于原材料、技术、产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角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期望能够为我国磷石膏的精准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循环经济、“无废城市”及双碳背景下其他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