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个人电脑》2004,10(9):93-93
面对Linux日渐强势的挑战,Microsoft开始在Windows CE这一操作系统上给予开发者更多的空间,并通过公布系统的源代码来迎接Linux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曹晓钢 《程序员》2006,(5):86-88
CVS、SVN介绍当我第一次阅读Karl Fogel大牛编写的《Open Source Development With CVS》(中译本:《CVS开源软件开发技术》)一书的时候,第一页就够人震惊的,他写道,“软件商店里能得到的不是有用的软件”。虽然CVS在商业封闭源代码开发环  相似文献   

3.
卢敏 《软件世界》2007,(12):30-30
如何让国内的开源企业全面融入到国际社区中,已经是我国开源界在积极解决的一个课题。5月15日,以“开源与创新交流与奉献”为主题的“首届OpenOffice.org高峰论坛”对中国开源业界影响很大。在中国开  相似文献   

4.
开源软件是否当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强 《软件世界》2002,(11):129-13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PC得到较大规模的普及。但与之相对应的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方面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虽然2000年我国软件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30亿元,但与同期全球软件产业的5400亿美元相比尚不到1%,且并非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除了产业基础外,还有在软件教育及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了巩固其在推动开放源代码软件应用进程中的领导地位.Novell公司宣布将在近期将Market Start项目的规模扩大近一倍.以帮助那些新兴开放源代码的公司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开放源代码公司Alfresco、Black Duck.EnterpriseDB、SpikeSource和Novacoast已成为Novell公司Market Start项目的新成员.与Pentaho、SugarCRM、MySQL AB、Lumen Software和Groundwork等领先企业一起.使得该项目成为了真正的开放源代码创新者的”名人录”。  相似文献   

6.
开源软件商业应用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 《软件世界》2006,(21):48-53
总体看来,开放源代码代码软件的商业化还是有路可循的,本文就来深入探讨开源商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源模式等待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敏 《软件世界》2006,(11):42-43
开源软件既要符合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要求,开放源代码,又要建立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开源软件基本上找到了若干个成型的商业模式,但距完全成熟还需时日。  相似文献   

8.
汤韬 《程序员》2004,(1):19-20
在2003年里,在开源领域,两件事始终牵动着整个IT人的目光。不得不佩服SCO的勇气,小小的SCO公司一纸诉状不仅将业界巨人,也是整个开源运动最大商业资助者IBM送上了被告席,也把自己放在了全世界开源爱好者的对立面。现在就预测SCO案件会对Linux以及开源软件的重要基石——GPL协议产生怎样的影响似乎还太早。但是有一点已经很明白,那就是Liunx在大型商业级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的势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遏制。这也许正是SCO及其幕后支持者所要达到的同的。从技术上讲,Kernel只是整个Linux很小部分,而受到  相似文献   

9.
开源     
近日,微软宣布向Apache软件基金会捐款10万美元,支持“Apache方式”,并首次将代码捐献给一个Apache项目。此外,微软还将100个协议从其“通讯协议计划”中移植到其“开放规格承诺”中,以确保开放源代码社区在使用这些协议时无需担心是否侵犯了微软的专利。  相似文献   

10.
熊节 《程序员》2006,(6):69-71
也许由于软件行业固有的“高科技”特性(或者说,软件人固有的顾影自怜),软件项目的管理和过程控制中从来就不缺少形形色色的工具。在一些大型的、“正规的”软件企业中,配置管理要通过ClearCase,软件设计要使用Rose画出  相似文献   

11.
一份有关软件业的报告让业界一头雾水.引发争议侧目,甚而招致开源厂商的口诛笔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立即被业界解读为指责国家偏向开源模式的做法。报告中在探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之路时,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历陈了开源模式不值得政府支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张斌  何嘉锐 《数码世界》2006,5(5A):10-10
4月的天津春意盎然、气候怡人,正是人们举办各种活动的最佳时机。13日.第四届东北亚开源软件推进论坛在天津天保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是OSS(开放源代码软件)论坛的例行会议,前三届分别在中国北京、日本札幌、韩国汉城举行。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管理司官员丁武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此次会议。天津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孙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日本IPA理事长藤原武平太、韩国KIPA副总裁也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3.
阐述Java开源项目工具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介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信息模块结构,介绍通过Java开源工具实现的系统技术框架、系统的实现方法和系统工作流程,并说明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特点,并进行工作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陆首群 《软件世界》2006,(17):26-26
中国开源推进联盟的成立起源于中日韩三国的OSS合作项目。联盟的使命就是加强东北亚地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合作,共同推动开放源代码事业发展。2004年4月,中国信息产业部,日本国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和韩国情报通信部在北京联合主办了“首届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会上签署了《开放源代码合作备忘录》,这是三国官方合作的开始。三国达成共识,推动开源运动也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因此要实行官民合办。日本、韩国先后成立了代表民间的开源组织,称之为开源论坛。中国则于2004年7月22日成立了中国开源推进联盟。三国还商定,从第二届论坛开始,…  相似文献   

15.
《程序员》2005,(11):34-34
包括Linux(操作系统软件)在内的开放源代码软件(OSS)在全球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发展.据IDC预测.全球Linux市场每年以25%的速率增长.到2008年将达350亿美元(其中桌面Linux将达10亿美元,占3%)。以网络服务(WebServices)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开源软件LAMP架构(即Linux操作系统,Apache-开源web服务器.MySQL-开源数据库,PHP超文本语言)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黄思源 《软件世界》2006,(17):30-31
开放源代码的法则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得软件,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一种结果:用户使用开放源代码,但是并不一定购买开放源代码提供商所提供的相应的服务。所以,尽管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先进的、越来越流行的技术理念,但是,迄今为止大部分开放源代码供应商还不能充分地赢利。  相似文献   

17.
一场以开放源代码、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为目的的软件开发模式变革运动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在中国蓬勃兴起,开源软件正在真正走向普及化。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创软件分会、台北市计算机公会Linux促进会及香港新华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香港新华Linux承办,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协办的“2005金企鹅杯两岸四地开源软件大赛”颁奖典礼于10月14日在香港隆重举行。本次大赛是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开源软件领域首度携手合作之大型比赛,旨在积极促进基础软件研发新模式,倡导和实施灵活开放源码策略及建立有利于海峡两岸四地共性…  相似文献   

18.
王敏 《软件》2002,(5):58-60
1.版本控制工具的选择在Windows NT4或Windows 2000 Server环境下,可以选用的版本控制工具有rational rose的clear case,Microsoft的visual source safe。以上工具虽然功能强大并且简单易用,但是费用不菲。使用CVSNT这个工具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CVSNT是免费的,你可以到www.cvsnt.com或www.cvsnt.org免费得到它。这里我采用它的1.1.1.3版本作相关的安装和应用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是在开放源代码许可证下发布的产品,以保障软件用户自由使用及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同时也保障用户自行修改、复制以及再分发的权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源软件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微型计算机》2009,(17):36-40
前面我们讲过,开源运动不仅仅是软件领域的革命,它是包含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开放内容(Open Content)以及开放标准(Open Standard)这三大“开放”支柱的全球行动。虽然开放源代码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但开放标准和开放内容的发展同样举足轻重;后两者完全有可能推动开放源代码的前进,直到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那么这三大支柱到底有何内涵和意义?它们又是遵循怎样的版权协议使用和分发的?现在《Geek》就来回答你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