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蒋青  吕翊 《激光杂志》2007,28(2):57-57,59
介绍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的数据信道分群调度策略,并将此信道分群调度策略引入多粒度光交换网络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BS信道分群的负载平衡波带分配策略.分析表明,该调度策略能达到改善网络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黄胜  王汝言  阳小龙  隆克平 《半导体光电》2009,30(3):436-440,468
现有的多粒度光交换一般只支持光纤、波带和波长这三种粒度的光交换,其最小粒度通常为波长粒度.针对这种缺陷,提出了一种支持突发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换方案,包括支持突发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换的节点结构、路由策略、波带分配算法.这种方案利用了光突发交换的交换粒度小、统计复用特性等优点来提高链路利用率,同时利用多粒度先交换减少光交叉连接(OXC)的端口数和降低OXC的成本.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支持突发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换能有效降低包丢失率和端对端时延.  相似文献   

3.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闭环竞争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昌彪  隆克平  黄胜 《通信学报》2004,25(12):76-81
为改善光突发交换网络(OBS)的性能,深入探讨了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闭环竞争解析,提出了OBS网络中的主动资源预留方案OBS—RED和显式竞争通知方案OBS—ECN。OBS—RED采用随机早期丢弃策略,即根据数据信道拥塞情况,随机早期地丢弃控制分组。OBS—ECN的实现需要OBS—RED的支持。在OBS—ECN中,不是随机丢弃控制分组,而是将这一信息显式地通知边缘节点,边缘节点再作相应的处理。OBS—RED与OBS—ECN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链路带宽资源利用率,大大减少数据突发的阻塞概率。  相似文献   

4.
OBS网络中竞争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突发交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光交换技术.突发包之间的竞争导致数据的丢失是光突发交换网络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综述了现有几种解决突发包竞争的机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尤其对突发包分段丢弃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今后OBS网络中可能采用的竞争解决机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解决光突发交换(OBS)网络节点中突发数据包冲突的方案.发生冲突时,在OBS层重传被丢弃突发数据包,然后给出评估这种重传机制丢包率的方法,并与偏射路由策略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突发重传机制显著改善了丢包率.可以很好地实现服务质量(QoS)机制.  相似文献   

6.
OBS网突发包竞争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突发交换(OBS)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光交换技术。由突发包之问竞争所导致的数据丢失是光突发交换网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到光突发交换能否走向实用化。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突发包之间竞争钧综合方案,并对它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OBS网络中的数据丢失事。  相似文献   

7.
光突发交换(OBS)被认为是下一代光网络中的有效核心交换技术之一,设计OBS网络的最初目的之一是减小突发包丢失率.解决突发竞争的方法主要包括光缓存、波长变换、偏射路由和突发分段.提出一种改进偏射路由方案,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改进方案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更好的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是迈向全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可变长光突发数据分组的OBS网络性能,给出并分析了不同负荷量大小的情况下网络中的平均突发数据分组数量等参数.在设定网络速率为10和40 Gbit/s的情况下,给出了网络平均时延、突发数据分组负荷量及突发数据分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可作为对OBS网络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
光突发交换(OBS)是很有前途的一种光交换方式,其中的保护恢复策略增强了网络的生存性.介绍了OBS的原理、OBS中的保护和恢复机制及其特点,对OBS网络的保护恢复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这有助于OBS网络生存性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光突发交换(OB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OBS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比电路交换更加灵活,而与光分组交换相比又提供了光层的统计复用能力且易于实现.OBS能提供高吞吐量、高带宽利用率和低时延,使其成为下一代城域网的有力竞争者.文章采用M/G/1排队模型,在限定条件下对不同优先级的突发包在OBS环网中的传输延迟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突发包在OBS环网中所经历的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