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18℃供水温度下,对重庆地区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分析了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的室内热工参数。结果表明: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供冷稳定时,人员活动区的平均温度依次为26.27、27.22、26.57℃,辐射表面平均温度依次为20.96、21.14、22.76℃,PMV依次为-0.27、0.32、-0.2,PPD依次为7.06%、7.47%、6.34%。在实验条件下,3种敷设方式供冷时室内温度均能满足≤ 28℃的要求,PMV、PPD均能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2012)Ⅰ级热舒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将相变蓄能和毛细管网型太阳能供热2种技术同时运用在火炕上,通过实验研究相变蓄能材料和太阳能毛细管网低温热水联合辅助供暖时对室内温度和舒适性的影响,得出采用该系统的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40.96℃、39.06℃、37.52℃,温差最大处仅为3℃;普通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65.7℃、43.28℃、39.82℃,温差大于20℃,夜间炕面温度下降阶段,铺有相变材料的炕面温度下降缓慢,在0:00~7:00之间均高于普通火炕炕面温度,优势明显。新模式下的房间白天室内平均温度比普通房间提高10.83℃,夜间比普通房间高7.21℃,大大改善了农居室内及炕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湿法施工毛细管末端冬季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湿式施工法的毛细管辐射末端,在冬季工况下对其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不同敷设面层厚度及不同管间距的毛细管辐射末端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板辐射供暖方式相比,地面湿式毛细管末端具有较低供水温度,并有良好的冬季换热性能和系统节能性.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室内散热量与人体热舒适性的...  相似文献   

4.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阴冷潮湿、热舒适性差,属于非传统供暖区。通过对重庆村镇住宅供暖现状的调研,了解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和供暖需求。选取重庆村镇地区某住户,对实际供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针对不同供水温度进行了供暖效果和运行能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结合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为35、40、45、50℃时均能满足冬季供暖需求,35℃工况下的耗电量仅占40、45、50℃工况下的83.0%、66.8%和57.7%。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长江流域辐射供暖间歇运行的可行性,对重庆地区空气源热泵常规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和毛细管网辐射系统进行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供水温度、三种不同流量下,对其热响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从辐射表面温度的角度,毛细管网系统的响应时间为3.2 h,温度极值为27.6℃。常规地暖系统未达到设定温度,极值为21.6℃。从室内空气温度的角度,毛细管网系统的响应时间为3.2 h,温度极值为18.3℃。常规地暖系统的响应时间为5.3 h,温度极值为16.6℃,均满足规范要求。毛细管网相比常规地暖热响应时间减少40%,毛细管网系统的单位时间温升高于常规地暖系统71%。  相似文献   

6.
实验测量了室内设计温度为18℃时,分别采用风机盘管、顶板辐射、侧墙辐射、地板辐射4种不同供暖末端时的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速和壁面温度等。结合16名受试者的皮肤温度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这4种供暖末端的热舒适性。结果表明:4种供暖末端室内竖直温差和辐射非对称性均满足热舒适要求;地板辐射的竖直温差最小,脚背温度及脚部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最高,整体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都高于其余3种末端;顶板辐射的头部和上身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高于其余3种末端;毛细管网底端距地面0.5m的侧墙辐射,头脚温度梯度最大,其整体热感觉与热舒适投票均偏低;对于顶板辐射和风机盘管,在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有较高黑球温度的顶板辐射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更高;PMV预测评价辐射环境热舒适时,需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对哈尔滨地区某被动房样板间楼板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该被动房为顶棚辐射供暖,测试了供回水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空气温度,计算得到了顶棚和地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和表面传热系数、辐射热流密度和对流热流密度以及总热流密度。实验样板间位于第3层,仅南墙为外墙,室外空气温度在-8. 9~-2. 1℃范围,供水温度在30. 0~31. 6℃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为-2. 1℃,邻户正常供暖,但该样板间未供暖时,其室内空气温度也能达到21℃左右。供暖开启后,供水温度在30. 0~31. 6℃范围内每上升1℃,室内空气温度上升1. 3℃。辐射换热占比约为91. 5%。在顶棚辐射换热量计算中,可以根据辐射热流密度估计总热流密度。辐射换热系数和表面传热系数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辐射换热系数比表面传热系数高一个数量级。顶棚辐射供暖中,总热流密度随顶棚表面温度(或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总热流密度和顶棚表面温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文末附有严寒地区被动房的应用实例视频,可扫二维码观看。  相似文献   

8.
分析毛细管辐射对流空调末端设备的构造、实验方法、总供热量及辐射供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供水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分别对5种工况进行实验。得出该设备的总供热量中,辐射供热量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32.56%。当热媒进、出口平均温度为47.5℃时,单位面积供热量最大,可达285.1 W/m~2。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2,(11):19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新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编号为JGJ142—2012)。新标准定于2013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同时废止。据业内权威人士介绍,近年来辐射供暖供冷技术发展很快,已不再局限于地面辐射供暖形式。顶棚、墙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及新型的辐射供暖供冷方式在国内都已得到应用。因此发布新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势在必行。据介绍,本次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为:增加了辐射供冷的有关规定;增加了绝热层采用发泡水泥、预制沟槽保温板、预制轻薄供暖板和毛细管网供暖供冷以及电热膜供暖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蒙东牧区冬季供暖存在的室内地面局部过热和热舒适度差的问题,文中以牧区典型户用生物质燃料地下燃池-烟道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和ANSY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地面温度场分布、地面瞬时温度、地面瞬时平均温度和地面瞬时温度标准差等指标,分析了现状烟道模型和改进后的3种模型的地面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4种不同模型烟道和地面的温度场分析对比可知,加入导烟墙可有效降低地面温度,3种改进模型地面温度分布情况优于现状烟道,地面的局部过热现象得到改善,地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改进模型Ⅲ地面测点的最大温差为4.1℃,平均温度温差为1.6℃,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改进模型Ⅲ在卧室2、卧室1、客厅的地面瞬时平均温度值分别为29.85℃、28.95℃、29.65℃,都在人员停留区的适宜范围内;地面瞬时温度标准差最高为3.2℃,最低为0.2℃,随燃料燃烧的时间变化幅度较小,改善了室内地面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了牧区室内的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高层民用建筑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有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及供水方式,如室内消火栓或利用消防水带铺设临时给水线路等存在的不足。介绍了高层民用建筑室内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优势,比较了该系统与垂直铺设水带供水的优劣。提出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系统的给水管道及室内应急干式消火栓设置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选取重庆某住宅卧室进行实测分析,在供水温度为20、18、16℃,室外天气为晴天、多云、阴天(雨)工况下,研究毛细管地板供冷房间温度、地板供冷量、地板结露特征。供水温度为20、18、16℃时,室内最高温度27.6℃,最大供冷量分别为23、33、32 W/m2。开始结露时间为10:30—14:50之间,其中80%区域开始结露的时段为11:00—13:00之间,室内气流涡旋区最早出现结露。供水温度为18℃时,除湿能明显改变地板结露现象;供水温度为16℃时,除湿能改变大部分地板结露现象,室内气流涡旋区仍为结露区,但结露时间延后1h以上。地板结露区域与室内气流组织有关,毛细管铺设位置应避开房间气流漩涡区。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对哈尔滨地区部分既有住宅室内温度测试发现:典型起居室室内平均温度16.2℃,点测90%室内不足18℃;遂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全因素实验法对哈尔滨地区既有住宅就围护结构及采暖方式进行优化。对比Fluent模拟结果发现,当使用壁挂式采暖器时,采暖温度起主要影响作用,以EPS保温板为例:370 mm外墙选用90 mm厚保温层、PVC三玻窗、采暖器表面温度65℃。当采用表面温度23℃低温辐射供暖时,保温层对其影响较大,370 mm外墙选用100 mm厚保温层、20 mm双玻塑钢窗,当墙体厚度为490 mm时将保温层减少5 mm。  相似文献   

14.
空调大温差研究(3):空调送风大温差经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殷平 《暖通空调》2000,30(6):75-76
对采用空调大温差的办公楼、工厂及商场分别进行经济比较,结果表明在各种条件下,增大送同温差,空调系统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可以减少,同时室内相对湿度的降低可以明显提高人体舒适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王飞  江慧妍  屈国伦  李继路 《暖通空调》2012,42(6):27-29,26
某五星级酒店利用人造瀑布形成的水池来改善室内热环境,分析比较了在热压通风、夜间风机运行、空调运行三种工况下水池中采用10~16℃不同温度的冷水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效果。结果显示,利用风机和水池的低温冷水可以使酒店部分区域在不开启空调的情况下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建议设置水池温度为10℃,白天运行空调,夜间部分区域运行风机,部分区域运行空调,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空调大温差研究(2):空调大温差送风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殷平 《暖通空调》2000,30(5):63-66
提出用定露点法计算常规空调大温差系统,逐项介绍了设计步骤;认为定露点法不但可以较准确地控制室内设计参数,掌握室内实际空气状态,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使大温差送风的设计计算更加简捷、直观。强调采用定露点法计算时,单个系统不宜过大,热湿比不同的房间宜采用不同的空调系统,空调机组风量或风压较大时,宜采用风机压出式布置。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蓄热型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该系统具有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辅助热泵供热和热泵供热3种运行模式,可根据环境工况及供暖负荷的变化自动切换运行模式,保证室内供暖的稳定性.在通辽市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供暖季内,该系统可持续提供42.6 ℃的热水,维持室内温度在21.3?24.1 ℃之间;平均C...  相似文献   

18.
李连众 《建筑科学》2012,28(2):88-94
本文通过创建房间Zonal Model和热水供暖系统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室内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及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而后利用测试室温作为反馈信号,对3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基于Zonal Model信息的控制系统能够反映供暖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仅采用室外气候补偿器时的室温波动较大;应用供水温度和散热器循环流量两级控制策略既可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和控制精度,又可获得10.5%~15.9%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地铁站变风量空调风系统提出三种控制方法,即送回风温度控制法、优先控制水阀法和优先控制风机法。以武汉地铁2号线螃蟹甲站的空调系统作为模拟研究对象,建立了房间、风机、水阀、盘管和控制器等数学模型,以TRNSYS为仿真平台,搭建了地铁站变风量系统的模型,比较三种控制方法与定风量控制下系统在制冷季节的运行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送回风温度控制法能较好地控制室内温度,且在适当的出风温度设定值下,功耗能达到最小。在不考虑送风结露和考虑送风结露的情况下,节能率分别达到67.0%和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