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K1区块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石炭系砂岩平面变化较快,砂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储层预测难点,文章从地震地质特征入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随机地震反演相结合为主要手段,揭示了卡拉沙依组沉积砂体的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为石炭系储层油气藏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河流相储层建模中测井和地震资料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储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的河流相储层来说,如何更好的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探讨了一种综合地震、测井、地质资料的方法,并以大港油田某区块为例建立了基于地质统计和地震反演的定量储层地质模型.首先通过对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分析,提取三维空间变异函数,利用具外部漂移的泛克里金模拟方法建立出砂体的分布模型;然后以此砂体模型为相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经过验证表明,本方法可以避免常规建模方法中存在的物性分布与岩相分布不匹配的现象,从而获得与地质认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断层附近储层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将断层区域划分为“稳定区”和“复杂区”。通过精细解释断层“稳定区”层位,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改变了传统断层附近“稳定区”层位平滑插值解释无法避免相邻层砂体窜层现象,保证了断层“稳定区”层位和远离断层区的层位一样精确。利用泥岩层的相干体属性确定断层“复杂区”的位置,通过振幅属性识别断层“复杂区”范围,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实现了对断层破碎区的反演属性值的计算,从而减少了因断层对地震反演精度的影响。利用此方法,断层附近地震反演砂岩厚度预测精度由80.4%提高到91.3%,提高了10.9%。该方法提高了断层附近砂体的描述精度,对断层附件砂体精细刻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古地貌分析、砂体展布特征为指导,开展了潜江凹陷建新地区多种技术手段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与波形类属性是该区的敏感性参数,并且通过本地区的岩石物理分析,认为波阻抗也能较好地区分储层;在刻画储层展布形态的同时与构造相叠合落实了多个构造-岩性圈闭,进一步明确该区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多属性融合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奥陶系溶孔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又受火成岩影响,其预测难度大,地震属性蕴含丰富的缝洞发育带及其分布特征的信息,由于属性种类很多,单因子判别存在片面性,而多属性人工综合工作量大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把多属性线性和非线性融合技术应用于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对与缝洞发育敏感的振幅变化率与反映流体性质敏感的频率衰减参数进行线性融合,对振幅变化率、相干值、均方根振幅、振幅方差、20Hz时频属性、能量半衰时等6种地震属性,基于人工神经技术进行地震属性非线性融合来综合预测储层发育程度及其储层厚度,其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对比得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河油田石炭系油气藏储层预测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讨论相控超深薄层预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采用相控模式下的储层预测新方法,以沉积模式"定"形态、地震属性"定"边界、叠前反演"定"厚度,对石炭系薄储层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沉积环境、岩心相、测井相等资料确定石炭系目标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切片对比和等高程对比...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同一研究区不同研究目标,对地震反演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后,得到相应的波阻抗反演体,再进行储层参数转换。测井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及多门槛制法砂体厚度预测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歧口地区深层砂体厚度预测的准确性。根据原始波阻抗反演结果,结合Fillippone法计算地层压力系数理论,提出断陷盆地不同埋深地层压实差异影响因素下地层压力系数计算方法,通过歧口地区异常压力预测可能的深层天然气富集区,预测与实际钻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融合水文随机模拟的方法产生超长系列径流数据,建立了王快—西大洋水库联合调水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Vensim PLE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模拟。运行结果表明,王快—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现状、未来的运行状况均能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工程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和储层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保护技术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效益,其涉及钻井、固井、完井、油气开采、增产措施等从勘探到开采结束的整个开发过程.分析了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机理,介绍了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油藏经营管理”近年来已成为油田开发研究的热点和当今国际石油界最流行用语之一,油藏经营管理模式亦成为国外油同效开发油气田的基本模式。综述了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影响油藏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及运作程序,简要介绍了基于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油田开发管理在CNPC勘探开发数据库基础上,由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研制的现代油藏经营管理软件,指出实践现代油藏经营昌提高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和钻井试油资料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对油气藏分布的确定是十分有用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的方法原理。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可以提取4类地震特征参数,进行4种地震特征变换,设计3种分类器  相似文献   

15.
以段六拨油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微相以及储层的岩性、空间展布、物性特征研究为基础,阐述了储层建模的原理及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模型的过程,并在该油藏的沉积、储层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油田的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S气藏含砾砂岩段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结合砂体和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研究区含砾砂岩段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程度中等一强,由于渗透率韵律的多样性使各小层层内非均质性程度不一,整体为中等一强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泥坪相所在区域非均质性较弱,而潮汐砂坝和潮控河道表现为中等一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家湾地区长2储层主要为细—中细粒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孔隙连通性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地区长2储层成岩作用主要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集空间变小,对储层的破坏性较大,而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王庄地区郑4潜山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描述了微断裂体系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的方位角则代表了裂缝的方向,通过最大曲率属性的两个不同量得到裂缝密度和方向,从而刻画出裂缝空间的网状结构及其横向的连续性,成像裂缝性储层的三维的微断裂体系,结合已完钻井的生产资料,明确了该区裂缝的发育特征,为下一步部署井位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浅3井区Ⅵ1油层是杨楼地区的主力油层,但层间油水关系比较复杂,造成油层漏失、解释失误等情况。另外,由于地质情况不同,电性差别较大,造成这部分地区解释符合率一直偏低,成为区域开发生产的一个障碍。针对这种现状,为进一步地提高新井解释符合率和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收集大量试油、测井、嗄嗄动态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法,弄清储层的四性关系,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水层,建立了杨浅3井区相关解释标准。后期在储层的识别和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当储层参数是分布函数时的储层分类方法,引入了分布贴近度、综合分布贴近度概念,并以此作为度量点与点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标准,获得了相应的新分类方法。如果储层参数的分部函数是通过纵向高密度取样而得,通过计算刻划储层参数变化复杂程度的量──吸引子关联维来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