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Y12铝合金铈化学转化膜的结构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成  江峰 《材料保护》2002,35(4):23-25
应用电化学方法及腐蚀试验研究了LY12铝合金表面常温稀土化学转化膜。结果表明,铝合金的稀土化学转化膜具有成膜温度低、速度较快、膜的耐蚀性能好等优点。电位-时间曲线表面,成膜动力学包括铝合金的溶解及随后的成膜两个过程。SEM表明,铝合金稀土化学转化膜的形态为片状,EDAX能谱表明转化膜主要由Ce,O,Al及少量的促进剂离子组成。腐蚀试验表明,未经处理的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经过21天浸泡后,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点蚀,而经稀土处理的铝合金经过相同时间的浸泡后,表面只发生了轻微的均匀腐蚀,而未发生点蚀,浸泡后稀土处理的铝合金的失重较空白试样的下降了近1倍,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LY12铝合金表面双层稀土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电化学阻抗谱评价了LY12铝合金表面双层稀土转化膜的抗腐蚀性能,膜的存在使材料的腐蚀电阻增大,腐蚀速率降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稀土(REM)转化膜的表面形貌,膜是以不同尺寸的圆球状颗粒层辅满基体表面。利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膜的微观形态,发现膜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的膜的成分,膜是由铈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铈的价态呈三价和四价。  相似文献   

3.
LY12铝合金表面有机-无机杂化膜的防腐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和γ-环氧丙基醚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三种硅烷偶联剂为前驱体,制备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膜.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了膜层的防腐性能,考察了TEOS含量对其的影响.以腐蚀电流为指标,比较了三种体系杂化膜的防腐能力.利用盐雾试验和电子扫描照片研究了杂化膜耐长久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杂化膜的存在有效地抑制了腐蚀反应的发生,VMS和MPMS膜层可使腐蚀电流减小300多倍.当TEOS含量为15%~20%(质量分数,下同)时,膜层的腐蚀电流最小.比较而言,VMS-TEOS膜层的耐蚀能力最强,GPMS-TEOS膜层最差.VMS膜层和VMS 20%TEOS膜层耐盐雾腐蚀的能力最强,总体来说,杂化膜耐长久腐蚀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4.
荔小娟  郭瑞光  李乐 《材料保护》2015,(2):11-14,22,6
前期研究的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外观及耐蚀性不够优良。以硝酸锆和植酸对其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中性盐雾试验(NSS)、极化曲线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改性前后膜的外观形貌、结构、成分及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转化膜除含氟铁酸钾外,增加了二氧化锆水合物及植酸-Fe3+配合物,膜外观更均匀光滑,耐中性盐雾时间从改性前的13 h提高到改性后的60 h,腐蚀电位较氟铁酸钾转化膜正移了168 m V,钢铁的耐蚀性能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钛/锆/钒复合转化膜的自愈性,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分析了钛/锆/钒复合转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与结构,借助扫描电化学工作站观察了膜层的自愈现象,通过划痕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验证了膜层的自愈性,分析了钛/锆/钒复合转化膜自愈过程中的物质迁...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转化处理法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获得淡黄色的钛/锆/钼转化膜,通过浸泡法并借助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钛/锆/钼转化膜的耐蚀性,采用划痕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钛/锆/钼转化膜的自愈性。转化液的组成为:2 g/L H_2TiF_6,2 g/L H_2ZrF_6,2 g/L有机酸着色剂,3 g/L Na_2MoO_4。结果表明,在pH=3.0、温度为35℃、时间为5 min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在6063铝合金表面获得淡黄色、致密且耐蚀性良好的膜层,膜层微观表面均匀分布着白色颗粒和裂纹。人工划痕的钛/锆/钼转化膜在3.5%NaCl盐雾氛围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划痕逐渐愈合,形成新的膜层,这表明制得的膜层具有自愈性。当在中性盐雾中的腐蚀时间超过5 d后,划痕处附近膜层中的氧化剂不断被消耗,迁移至划痕处发生络合的物质逐渐减少,膜层自愈性能退化,膜层被腐蚀。  相似文献   

7.
2024铝合金表面有色钛锆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铝合金表面高耐蚀、无铬有色钛锆转化膜的制备难题,以2024铝合金为基体,采用钛酸盐、锆酸盐为主盐,单宁酸为着色剂并加入缓蚀剂,制备了一种有色钛锆转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中性盐雾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对有色转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钛锆转化膜均匀平整,无明显缺陷;处理后的2024铝合金经168h中性盐雾试验,膜层颜色略有变浅,但无明显腐蚀产物生成,转化膜腐蚀电位升高了270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极化电阻增加了1个数量级;转化膜在腐蚀过程中自钝化作用及腐蚀产物的封闭阻挡作用是膜层具有较好防护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具有许多优点,目前对无机材料的选择比较慎重,而钛-锆混合金属盐在镀锡板钝化上的使用相对较少。以氟钛酸和氟锆酸为前驱体制备的多羟基钛-锆化合物作为无机组分,再添加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制得多羟基钛-锆化合物复合有机硅烷转化膜。通过电化学、附着力、抗硫性测试以及中性盐雾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比了空白镀锡板、有机-无机复合转化镀锡板和市售有铬镀锡板三者的性能。结果表明:多羟基钛-锆化合物复合有机硅烷转化镀锡板的性能相对于市售有铬镀锡板和空白板性能明显改善,耐蚀性明显增强,抗硫性测试几乎无硫斑产生,其表面更加致密,因而该新型转化镀锡板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2024铝合金表面钒锆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2024铝合金表面单独钒盐或锆盐转化膜存在裂纹而导致其耐蚀性能不佳的问题,采用由氟锆酸钾、偏钒酸钠组成的转化液,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钒锆复合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复合膜的形貌及成分,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研究了其耐蚀性能,采用百格法划格法研究了复合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及复合膜与漆膜的结合力。采用单因素法对转化液组分及转化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2.0 g/L K2ZrF6,2.5 g/L NaVO3组成的转化液中,在pH值为3.0,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20 min,所得钒锆复合膜致密、无裂纹,由O,F,Mg,Al,Zr,V,Cu等元素组成,膜基、膜漆结合较好,复合膜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86 m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为基材的1/5,耐蚀性能较基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已有的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工艺都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了由偏钒酸盐、氟锆酸盐组成的转化液及其成膜工艺条件,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无铬复合化学转化膜,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转化膜的成分、结构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2.0 g/L偏矾酸铵,2.0 g/L氟锆酸钾,pH值2.5,温度60℃,转化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了由70.54%Mg,1.88%Al,0.77%Zn,10.63%O,10.36%F,4.75%Zr和1.05%V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结构转化膜;转化处理后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269 mV,腐蚀电流密度由基体的6.20×10-5A/cm2降低至7.28×10-6A/cm2,耐中性盐雾时间达80 h,使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敛法合成了2种不同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产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IR)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及Zn(Ⅱ)金属配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配体和Zn(Ⅱ)配合物均能溶于常见的溶剂,树枝状修饰使荧光强度变大,树枝状结构的外围官能团影响荧光性质;树枝状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出现明显的红移,有望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LY12铝合金表面有机-无机杂化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倍半硅氧烷(SSO)近年来被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有望成为传统的防腐材料-铬酸盐转化膜的替代物.本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SSO,并涂敷于LY12铝合金表面.用(EIS)对不同水解时间下制得的VMS膜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水解3d所获得的VMS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EIS谱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常数,证实了在VMS膜层与铝合金基体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中间层.根据实际的可能性,该层包含Al-O-Si,膜层与基体以化学键合;然而,完全水解的VMS膜层的EIS谱图中没有这个新的时间常数.不同水解时间的VMS膜层的EIS谱图表明为获得致密的膜层且与基体间以化学键合,VMS需在本文反应条件下水解3d.  相似文献   

14.
可聚合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高分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氯-甲基-8-羟基喹啉与烯丙醇反应,得到5-(烯丙氧)甲基-8-羟基喹啉可聚合单体,进一步与苯乙烯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基团的高分子。将所得的聚合物与铝离子配位得到高分子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512 nm)。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稀土盐Ce(NO3)3与氧化剂KMnO4作为无铬化学转化液的主要成分,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耐腐蚀稀土转化膜,利用正交试验法与单因素实验法对转化膜处理溶液浓度、溶液温度与pH值以及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SEM微观分析法,并对稀土转化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处理工艺参数对转化膜微现形貌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溶液结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相传热、传质过程,溶剂组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溶剂可以抑制晶体生长,有些则可以促进生长,还有通过对某些晶面作用来改变晶形。采用适当的溶剂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的8-羟基喹啉铜进行重结晶,得到了疏松的8-羟基喹啉铜纳米粉体。XRD和TEM分析表明,重结晶后8-羟基喹啉铜的晶形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晶粒尺寸大大减小,为70nm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用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合成了8-羟基喹啉铝.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紫外光谱,证明了铝参与了配位和8-羟基喹啉铝的存在.对得到的晶体进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其主要晶胞参数为单胞尺寸a=1.11882nm,b=1.32614nm,c=1.6701nm,β=94.011(10)°.V=2.4718nm3,Z=4,计算密度1.358mg/m3,吸收系数0.124 mm-1.在氯仿溶液中对Alq进行了单光子荧光测试,其发射峰在520nm处,对以Alq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其EL最大发射峰在516nm,起始电压为3.0V,15V时的亮度为19458cd/m2.最大流明效率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0.70lm/W和1.32cd/A.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镁合金表面V/Zr转化膜的耐蚀性,在转化液中加入植酸,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植酸改性V/Zr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及厚度仪分析了转化膜的性能,并对转化液配方及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转化液最佳配方为3.0 g/L偏钒酸钠,2.0 g/L氟锆酸钾,1.0 m L/L植酸;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p H值2.0,时间15 min;植酸改性后转化膜主要由C,P,O,F,Mg,Al,V,Zr元素组成,呈无定形结构,耐中性盐雾时间为140 h,较改性前增加了60 h,其腐蚀电位较改性前正移了91 m V,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1个数量级,膜厚较改性前增加2.73μm,转化膜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反应时间对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K2ZrF 电解液体系中, 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锆陶瓷膜. 结果表明, 膜层主要由t-ZrO2、m-ZrO2组成, 还含有少量的γ-Al2O3和KZr2(PO4)3.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膜层晶相物质的含量增多; 膜层表面粗糙度增大, 致密性提高; 膜层的厚度近似线性增加, 硬度增大, 耐腐蚀性提高, 抗热震性减弱. 磨损实验表明, 带有氧化锆陶瓷膜的试样耐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 铝合金的摩擦系数约为膜层的2/3,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的磨损量先降低后升高, 摩擦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20.
室温下6063铝合金着色钛锆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6063铝合金表面形成了着色钛锆转化膜.用SEM/EDX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点滴实验研究了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并对着色钛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及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锰盐和有机酸,可生成蜂窝状的着色转化膜,膜层更致密;转化膜的腐蚀电位更低,且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说明钛锆钝化液中添加锰盐和有机酸,可以更好地抑制铝合金的阴极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