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增层及增建地下空间改造模式的优越性,着重介绍了既有建筑物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并结合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项目的施工经验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上拓展生存空间,增加城市空间容量.地下空间建筑独特的环境特点及热工性能决定了地下建筑主要能耗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机械通风以及电梯的电能耗.因此,节能关键技术包括地源热泵、光导照明、LED节能照明,以及自然通风等高效节能系统.随着我国许多大城市进入大规模开发规划地下空间的历史时期,地下空间领域节能关键技术的应用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不久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技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重点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岩土工程技术、防水技术、暖通空调技术、防火技术以及采光照明和噪音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北京金融街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实践,其中10余项目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  相似文献   

4.
<正>为更好的交流世界各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探索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资金等问题的新途径,推进地下空间安全运营管理工作,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开发成果和先进设备的推广,经研究决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讨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相似文献   

5.
结合杭州亚运村片区的开发建设,全面介绍了基于RBD功能的CAZ城市片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上位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重点分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途径,论述了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归纳了亚运村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打造了城市CAZ高品质片区立体化交通集约型地下空间的典范布局。探索了界定地下空间要素的控规编制原则,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本专项规划具有中国新时代城市建设特色,可为地下空间开发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现状和城市化发展需求,本项目重点进行了城市大型地下空间暗挖建造与地下水渗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建造大型地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浅埋暗挖大直径管幕法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研究、地下空间建造设计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控制技术研究等,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成果和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示范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能力和建造技术集成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日益规模化与多样化,在统一的框架下加强对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与地上空间具有统一的空间数据模型与应用模型不同,地下空间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具有更大的异构性与复杂性,因此地下空间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框架设计需要以对地下空间数据及管理特征的认知为基础。本论文首先对地下空间实体的分类及信息化内容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地质及地下管线两类典型的地下空间信息化应用模式,从空间数据维数、数据结构、多细节层次、应用模式及标准化等五个方面对地下空间信息化的数据特征及应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空间管理平台的统一框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对该框架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支持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型基础测绘是当前城市基础测绘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也需要满足“空间一体、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的要求。本文从地下空间管理需求及难点出发,分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下的地下空间管理应用关键技术,以常州市为例,引入新型测绘技术,研究地下空间“基于参数”的三维建模方法,融合BIM搭建地下空间搭建纵向统一、多尺度融合、面向应用的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GIS可视化技术形成以地理实体为基础的新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昊  孙云鹤 《城市勘测》2014,(5):114-116
《物权法》对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规定,给地下空间单独确权登记提供了法律依据。地下空间产权测绘对地下空间确权登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初步探讨了地下空间产权测绘需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如何保持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坐标框架统一,地下空间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技术以及地下空间房产丘号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电气设计应充分体现整体性、灵活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下综合体类项目电气关键技术的研究,为该类项目前期策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部科技司于7月在广州举办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讨会”。主要涉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空气调节.有害气体控制.防火.采光照明、噪声控制.开挖技术以及工程实例等内容。本期摘要刊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的论文。另特约北京城建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肖燃设计师介绍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城市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须加快开通城市深层地下空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深层地下空间的投入和建设使用,因此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底下空间开发取得长远进步。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建设开发难度大、市民信任感低,不过较易规划。但深层地下空间也并不是完美无瑕,一些深层地下空间设计的问题及施工方面的关键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分析国内外深层地下城市发展的典范及相关内容,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为后期深层地下城市的发展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规划落后于建设实践的矛盾日益突显,地下空间的碎片化开发及不合理规划带来了诸多问题。基于既有浅层地下空间建设网络化地下空间的需求导向,提出了“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拓建开发后天弥补”的浅层地下空间拓建思路。通过地下空间拓建案例统计分析,提出了网络化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拓建等相关概念,以及拓建方式的5种基本类型和18种亚级类型。在地下空间拓建扰动传导路径及内在工作机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拓建扰动分级评价体系,建立了不同拓建方式之间的联系。基于不同拓建方式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典型案例解析,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技术将向透视地下、高效装备、装配结构和智能建造方向发展的未来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高效、规范拓建提供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站交通枢纽工程中地下空间及地面广场的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为例,针对设计要点、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开发历史保护建筑区域地下空间是拓展功能,增加配套设施最好的解决办法。历史保护建筑区域地下空间开发主要有邻近和原位开发两种形式。以上海外滩源33号项目和上海爱马仕项目为工程实例,介绍了邻近历史保护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和原位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技术。指出地下空间原位多层和深层开发是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广东建设信息》2004,(7):20-20,32
7月10日,广州召开了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讨会。会上,广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了广州将开发4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示范点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门近几年来在不断飞速发展的新兴测量技术,其在地下空间测量中具备一些传统测量技术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文章中以昆明市2020年地下空间普查项目为例,讨论了基于徕卡RTC360及配套软件的点云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以及点云质量控制三个关键技术点。同时论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空间测量中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下空间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地下空间1.0演绎到地下空间5.0的新思维,剖析了地下空间1.0至地下空间5.0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地下空间1.0至地下空间5.0的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揭示了地下空间时空变化特征与演绎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地下空间总体形态从“地下一个点”发展到“地下一条线”,再上升至“地下一张网”,规模愈发大型化,通过地上地下三维立体规划和区域整体开发先进理念可打造成“地下一座城”,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绿色低碳直至碳中和等前沿技术逐步得以广泛应用,在可预见的未来终将蜕变升级为“智慧立体城市”和“绿色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9.
周俊青 《安徽建筑》2019,(4):188-189
合理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现状,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拓展空间,提高城市的空间容量。基于此,文章以地下空间节能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类型,分别从地源热泵能系统、采光照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和暖通空调系统等方面阐述其节能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砖瓦》2021,(9)
基于江西地域特性,从被动技术、主动技术和绿色资源三个方面研究江西地下公共空间绿色设计关键技术。江西地下公共空间主要采用自然采光及通风设计被动式绿色技术,在地下公共空间合理运用天窗、下沉广场、光导照明技术等,提高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科学设计风路、进风口、排风管、太阳能烟囱,充分利用中庭和下沉广场,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自然通风效果。江西地下公共空间设计中使用节能照明、全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等主动绿色技术。江西地下公共空间加强利用雨水回收、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绿色资源,有利于节约常规资源。在未来江西地下公共空间设计中,将被动绿色技术和主动绿色技术相结合,共同运用多种绿色技术,相互补充,有利于提高地下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实现更高效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