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移动通信中常见的慢衰落下有效分集数有限的特点,给出了这种信道的性能理论极限的新定义,并分析了常见的高斯信号和MPSK信号在这种信道中的极限性能。讨论了tur-bo-code应用于这种信道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turbo-code在这种信道中可以获得接近极限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IS-95是北美制定的基于CDMA技术的无线空中接口标准,本文给出了IS-95反向信道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学模型,一般认为Nakagami(m)分布较好地描述了多径衰落信道,本文分析了IS-95反向信道在Nakagami(m)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结果可以用来综合分析系统和信道的不同参数对系统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同步CDMA(S-CDMA)解决了双向HFC系统的上行信道噪声和容量问题,基于S-CDMA的HFC是新一代HFC系统。从系统实现的角度来看,非理想功率控制会明显降低系统业务容量。本文简单介绍了S-CDMA-HFC系统模型和上行信道概况,分析了非理想功率控制对S-CDMA-HFC系统上行信道Erlang容量的影响,并给出了数值结果与结论。  相似文献   

4.
张权  李玲 《光通信研究》1997,(2):17-20,26
Fabry-Perot光滤汉器是波分复用(WDM)系统中实现信道解复用的关键器件,本文根据F-P腔光滤波器特性,给出了WDM系统串话模型,并分析了信道误码率和信道串话造成的的功率代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码分多址技术(MC-CDMA)是第三代数字移动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将信道纠错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技术与MC-CDMA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纠错编码(特别是Turbo码)在低信噪比时的优异性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纠错能力。分析了系统在不同信道中的误码性能,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非恒包络高效网格编码调制TC-MQAM应用于瑞利慢衰落信道下的直接序列扩频多址系统中。针对衰落信道和TC-MQAM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析TC-MQAM用于衰落信道下DS/SSMA系统性能的方法,数值模拟表明在系统用户数、用户信源比特速率以及码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所构造的非恒包络1/4TC-16QAM性能优于同状态数3/4TC-16QAM和恒包络2/3TC-8PSK。这说明通过增大最小分支数等适  相似文献   

7.
实用化网格编码调制(P-TCM)方案能够利用同一芯片实现不同码率的网格码之编译码过程,其性能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与UngerboeckTCM码相比差别不大。本文针对编码率为2/3的64状态P-TCM码,从理论上计算了在相干检测和差分检测两种情况下,该码在Rician信道上和轻微遮挡的Rician信道上的误比特率上、下限或渐进曲线,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当误比特率为10-3时,该码在上述信道上约有3.4dB~5.2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8.
在多径衰落信道上FD/SSMA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载波频率分集扩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是一种基于多载波传播,与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存在时间-频率对偶关系的扩频多址通信方案。在多径传输信道下,基于FD/SSMA信号的锐自相关和低互相关特性,本文提出了FD/SSMA系统可以采用路径分集接收的方案。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采用路径分集方案时FD/SSMA系统的性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多信道自组织分组无线电网的组网算法和实验系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李建东 《电子学报》1993,21(10):38-46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多信道全分布式控制的自组织算法,接着,给出了采用上术组织算法的一个由八个节点组成的MCOSN-Ⅱ型多信道自组织分组无线电网络的实验系统,最后,给出系统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使用MPT—1327信令的准传输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学治  沙学军 《移动通信》1994,18(6):31-34,40
本文分析了MPT-1327信令并提出本话务信道概念,介绍了一种采用MPT-1327信令及利用本话务信息概念较好地实现传输集群的方法,给出利用该方法的实验系统,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1.
单音串行HF MODEM的研究及DSP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单音串行HF MODEM样机的系统工作原理及主要算法,包括解调器/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自适应的均衡算法,载波恢复算法,定量同步算法,差错控制原理,传信率变化原理和系统联调原理等,给出了DSP实时实现的方法以及室内模拟传输和上无线数据传输的实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宇  孟凡计  王玉文 《通信技术》2012,45(1):22-24,28
Watterson模型是多年来仿真短波信道的标准表示方法,其对短波信道多径时延、多普勒扩展、多径增益等特性都有全面的描述。针对无人机短波通信信道的特点,结合无人机的各种不同飞行状态,提出一种改进的Watterson模型,并在Simulink软件平台上对改进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主要分析了不同飞行状态对短波通信性能的影响。在当前没有权威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对无人机等高速移动通信的信道衰落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可校正多普勒频移的多相差分调制解调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生 《电讯技术》2003,43(5):61-6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波航空信道条件下的具有多普勒频移校正功能的多相差分(DnPSK)调制解调器,分析了超短波信道下多普勒频移的特性及对信息传输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突发格式的多普勒频移校正方法以及具有频差校正功能的差分解调算法。  相似文献   

14.
在通信系统的仿真中,信道模拟器对真实信道的逼近程度,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仿真所得性能参数的有效性。因而,开发性能良好的短波信道模拟器是十分必要的。详细叙述了短波电离层信道Watterson模型的原理,根据军标所给短波信道参数,提出了具体的短波信道模拟器实现方案,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短波信道的时间选择性衰落特性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短波信道微观多径干扰引起信道的扩展,提出了窄带短波单音串行数据通信模式下的时变信道系数信道均衡算法(VCC-DDEA);该算法屏弃了传统(DDEA)算法中信道系数在一帧数据范围内恒定的假设,相对DDEA算法性能有显著提高。在保持训练序列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数据帧中用户数据的长度,在相同的误码率下,可提高系统数据率达15%。仿真验证了VCC-DDEA算法的有效性和提高系统数据率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实时软件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短波信道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及扩展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模拟器,该模拟器采用全软件实现,具有简单易行、可移植性强、费用低等优点,并可实时嵌入到调制解调器中。通过对仿真中关键技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系统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拟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短波通信受多径衰落、干扰复杂等影响严重。空时分组码(Space Time Block Code,STBC)技术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提供的分集增益提升传输可靠性。分析短波MIMO研究现状,提出短波单载波STBC频域均衡(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FDE)系统架构,针对短波信道引入的码间干扰研究MIMO MMSE-FDE均衡技术,并将单载波STBC频域均衡与时域均衡及短波现有波形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短波现有波形,单载波STBC频域均衡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幅度提升,且性能与STBC时域均衡接近,但计算复杂度远低于STBC时域均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在有差错信道中能够高可靠性传输数据的双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 ,它采用DSP技术 ,实现两个MODEM在同一平台上实施 ,发送数据时先将数据分帧打包 ,再用两条线路同时传输 ,接收数据则根据两条线路误码率的高低进行选择接收。重点分析了系统热切换功能的实现 ,并给出线路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短波天波传播存在严重的多径效应。在短波扩频通信中,采用Rake接收技术可利用多径信号的有效能量提高输出信噪比,改善短波通信质量。Rake接收的关键在于多径信号的识别和分离,论文针对短波信道传播特性,对短波扩频通信中的Rake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有效的多径分离和合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Rake接收技术后,误比特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通信短波信道误码率性能,比较不同通信体制短波信道误码率性能的优劣,对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原理,结合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通信特点,提出了基于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通信短波信道仿真方法,并对短波信道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