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金渠金矿区位于老鸦岔复背斜中段jE翼,西阴一雷家坡次级向斜核部。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韧、脆性不同深度层次形成的断裂构造发育,金矿脉分布普遍,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王世军 《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89-289,282
清原下甸子铁矿赋存于鞍山群通什村组古老变质岩中,围岩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严格受地层控制,铁矿矿石类型单一,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综合矿体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总结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属于海相火山喷发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变质铁硅建造铁矿,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3.
煤层含气量决定煤层气能否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控制煤层气含量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变质程度、煤层埋藏深度、构造类型、岩浆活动、煤层厚度、煤层封闭性等,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Al-2%Fe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试验表明:变质后,富铁相的形貌有利于在熔体中迁移,并且电磁净化的效率比变质前提高了20%,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瓦房店市仙浴湾地区古生代寒武纪时期沉积环境为潮坪环境沉积,为碳酸岩建造,沉积了一套以浅海相为主石灰岩地层,该矿床产于馒头组石桥段中层地层之中,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均不发育,矿体呈中、厚层状产出,岩性为灰~浅灰色粉晶,鲕状、含藻泥晶、碎屑粉品灰岩。  相似文献   

6.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福建老鹰山矿区石墨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童子岩组一段(P1t^1)地层中,属隐晶质石墨矿,其产状总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分布,一层稳定可采,局部二至三层可采,石墨矿固定炭含量较高,达到工业品位以上,矿石质量相对较好。区内花岗斑岩较发育,为煤层变质成为石墨矿提供了热液来源。经过分析认为,矿层为煤层受热液变质作用形成,其成因类型为接触变质型,应属于后期热液接触变质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
安燕 《中国科技博览》2014,(29):264-264
青海省都兰县查汗达洼特石墨矿赋存于石英闪长岩与下元古界白沙河岩组(Ptlb)的接触带中.石墨矿化大理岩呈灰白色,局部灰~青灰色,细晶结构,薄~中层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少量石墨、石英等。矿石自然类型为灰白色,矿体大致受层控制,矿床系含较高有机质的碳酸盐岩经沉积变质叠加热变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详细描述叶里克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为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体的赋存地层、侵入岩岩体性质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认为叶里克矿床经历了沉积富集、热液破坏、矽卡岩型变质富集三个阶段,矿床主要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Mg-20%(质量分数,下同)Ce中间合金对过共晶Mg-Si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了Ce加入量对该合金中初生Mg2Si相变质效果(主要是形态)的影响规律,并讨论其变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量达到并超过0.4%以后,稀土Ce可有效变质过共晶Mg-Si合金中的初生Mg2Si相,其形态由粗大树枝晶转变为具有非规则外形...  相似文献   

11.
刘野 《中国科技博览》2013,(20):159-159
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石类型有片岩型石墨矿、矽线片岩型石墨矿和变粒岩型石墨矿,以前二者为矿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综合报道了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和主要作用,并从稀土的特性,深入分析讨论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机理。阐明稀土是钢的一种有效的强净化和变质剂,固溶稀土的存在强烈影响微结构。通过强净化、变质和微量合金化。稀土可有效控制局域弱化.降低微结构的能态,有效抑制钢中有害元素和脆性相偏聚所造成的脆性断裂,稀土可望作为发展21世纪高强韧钢,提高高强钢韧性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3.
张佳虹  邢书明 《材料导报》2018,32(11):1870-1877
铸造Al-Si合金具有轻量化、流动性好、气密性好、收缩率小和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已成为铸造业中最受重视的结构材料之一。铸造Al-Si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组织中的α-Al相、共晶硅、初生硅、金属间化合物、缺陷以及它们的形态、尺寸和分布,其中硅相和富Fe相的形貌、尺寸及分布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尤为显著。未变质的Al-Si合金中针片状共晶硅和针状β-Fe相严重割裂基体,粗大块状初生硅和针片状共晶硅尖端和棱角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合金的性能尤其是塑性、强度和耐磨性显著降低。此外,硬脆的粗大初生硅还会加快机加工刀具的磨损,加工后零部件的表面光洁度也较差,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快速凝固、电磁搅拌、超声处理、机械振动等特殊工艺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铸造铝硅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但是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特殊的条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变质处理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只需添加少量变质元素,就可以实现对其中α-Al相、共晶硅、富Fe相、细化初生硅等的有效调控,具有成本低、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改善Al-Si合金组织、提高性能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各变质元素的变质机理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极其复杂,如何充分发挥各变质元素及它们之间积极的交互作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单一变质元素的变质作用机理和效果的研究进展迅速,先后发现了Na、Sr、Sb、P、Ti、Mn和RE等都对铸造铝硅合金有一定的变质作用,并且对它们的变质时效性以及经济性都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多元素的交互变质作用并在Sr-X、P-X、Mn-X、Ti-X等二元交互变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使变质技术更加经济、有效和灵活。本文综述了铸造Al-Si合金常用单一变质元素的特点、变质作用机理和局限性,系统归纳了Sr、P、Ti、Mn和RE与其他元素间的交互作用规律,筛选出具有协同变质作用的二元/多元变质元素交互作用对,以期为深入探究二元/多元变质元素交互作用的机理,开发更高效、多样、绿色的复合变质剂及变质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l-2?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试验表明:变质后,富铁相的形貌有利于在熔体中迁移,并且电磁净化的效率比变质前提高了20%,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鞍山地区位于辽宁省南部,包括鞍山市、辽阳县中部和海城县北部,面积3000平方公里。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7′~123°35′,北纬40°51′-41°17′。本地区铁矿床主要有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近年来大部分矿山矿石中出现碳酸铁,给矿山生产带来一定难度,本文仅想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造山运动中地热流和动力联合作用的体现。在早前寒武纪的造山带中,随着地壳的缩短,古地热流向构造边界聚敛,形成由高温到低温的区域变质相带序列,它既指示占地热流运移的方向,又是构造边界的指向。古地热流值的高低同构造环境的性质有关,如陆内裂陷带的区域变质仅达绿片岩相而陆缘活动带的侧可高达角闪岩相。古地热流从活动带的边界向中心运移,具有向心性,随着构造层的深埋,构成地热槽,它的片段则表现为地热斜。识别这些古地热状态,可为构造环境属性的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变质作用一般可划分为区域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碎裂变质作用、糜棱变质作用和气热变质作用6种,不同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类型不同。在各种成因类型的变质岩中,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其它成因类型的变质岩分布有限。区域变质岩主要出露于各大陆的前寒武纪地盾区及显生宙各时代的造山带中,约占地球大陆面积的18%左右。地壳上的变质岩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内(65—3850百万年),由于地质事件发生频繁,使岩石中活性元素产生分离、迁移、富集,形成丰富的矿产,世界上至今为止发现的各种矿产,变质岩系中都有发育,前寒武纪矿产特别丰富,许多特大矿床(如鞍山式铁矿)都产于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8.
马家店铁矿床,是一处矿床类型简单、易开采,矿石质量稳定、矿石易选等特点的小型优质磁铁矿床,经开展地质详查评价工作,求出332+333铁矿石资源量189万吨,矿床中矿石平均品位TFe38.26%,MFe32.34%。该矿床赋存于太古宙深成变质岩中,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矿区内鞍山群通什村组红透山段是重要的含矿层位。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新宾县铌钽矿是我国东北地区罕见的稀有金属矿床,区域地层以太古代基底构造层为主,区内岩浆活动以吕梁期和燕山期为主。矿区内有NE向及NW向两条主要控矿构造。本文通过矿区的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特征等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做出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相关规律并为矿区找矿方向做出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侯文胜  陈刚  谢俊  赵玉涛  徐勇华  余莹 《功能材料》2012,43(22):3126-3130
以还原Fe粉和Al-20Si为反应物,采用熔体反应法原位反应生成Al-Si-Fe/Al-20Si复合材料,通过Mn、Sr、Y对复合材料进行变质处理,并对样品进行T6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变质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高于基体,热处理后所有样品的耐磨性均高于铸态,其中热处理前采用Sr变质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热处理后经过Y变质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主要受富铁相和硅相粒子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富铁相和热处理后高强度的基体会促进摩擦转移膜的形成,提高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