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相似文献   

2.
张泽生  侯冬梅  贺伟  王婧宜 《食品科学》2011,32(11):306-309
目的:通过体内给药动物实验探讨植物甾醇的降血脂功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正常组)、高脂饲料(模型组)和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2.0%植物甾醇的高脂饲料(剂量组),检测相关指标。结果:饲喂高脂饲料的干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植物甾醇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模型组胆碱酯酶(CHE)活力在血清及肝脏中显著降低(P<0.01),剂量组CHE活力随着植物甾醇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植物甾醇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并且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50、75、100、125、150mg/(kg ·d))的植物甾醇酯。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会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DL-C/LDL-C)和HDL-C/TC值,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甘油三酯(TG)水平却无明显影响;植物甾醇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高于75mg/(kg ·d)植物甾醇酯可显著降低(P<0.05)高血脂模型小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两种植物甾醇纳米粒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胆固醇效果。方法: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随后将小鼠分为8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植物甾醇(PS)组、植物甾醇纳米粒(PNP)组、空白纳米粒(NP)组、壳聚糖修饰植物甾醇纳米粒(CS-PNP)组、空白壳聚糖修饰纳米粒(CS-NP)组,连续干预4周。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变化,脏器指数、血清指标、肝脂含量以及粪便中甾醇含量,并进行肝脏切片观察。结果:各给药组对小鼠采食量及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PNP和CS-PNP组小鼠肝系数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心系数、脾系数显著升高(p<0.05),对肺系数和肾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PNP和CS-PNP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脂中TG、TC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显著降低肝脏中TG与TC含量(p<0.05);PNP和CS-PNP组能有效治疗小鼠的脂肪肝。结论:PNP和CS-PNP对膳食诱导的高血脂小鼠有较好的降胆固醇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发芽糙米米糠(GBRB)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了GBRB的降血脂功效。将5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对照组饲喂高脂饲料,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了30%、20%、10%GBRB的高脂饲料,喂养83 d,结束后,从小鼠股动脉取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并计算体脂率。结果表明:食用GBRB对大鼠的体脂率、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饲喂GBRB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和LDL-C浓度都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的TG浓度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而中、低剂量GBRB没能抑制食用高脂饲料产生的高TG浓度。GBRB的摄入能显著降低食用高脂饲料大鼠的血清TC、TG以及LDL-C水平,显示出GBRB的降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的作用。昆明种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按总胆固醇及体重分为5组,即高血脂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辛伐他丁组。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连续灌胃5周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葛根素、辛伐他丁。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动脉硬化指数(AI),肝脏系数(HI),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TG、TC、LDL-C、AI、HI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24.22%、28.01%、21.17%、67.68%、15.34%,HDL-C显著升高45.51%(P0.05);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时能降低高血脂小鼠TG、TC、LDL-C、AI、HI,其中部分差异显著。说明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具有降低血脂作用,而且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治疗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茶多酚饮食对HFA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将24只无菌C57BL/6J小鼠灌胃健康志愿者粪便悬液,构建HFA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8),分别为常规组(Low Fat,LF),喂养常规饲料;高脂组喂养高脂饲料(High Fat,HF);茶多酚组在饮用水中添加质量分数0.2%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同时喂养高脂饲料(HF+0.2%TP)。干预8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脂肪质量及血糖血脂水平,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脂组小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血清中TCH、TG、LDL-C水平相比于常规饲料组极显著升高(P0.01),肝质量显著增加(P0.05),茶多酚组小鼠体重、脂肪质量、TCH、TG水平极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LDL-C含量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此外,高脂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低于常规饲料组和茶多酚组(P0.05)。茶多酚干预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以及血清中甘油三脂、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酯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然后饲喂添加了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同时用添加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小鼠,探讨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和饲喂高脂饲料的正常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使小鼠的HDL-C/LDL-C比值增加、动脉硬化指数减小。由此说明,植物甾醇酯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以作为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食品和喜食高脂食品人群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乳酸杆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 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和Lactobacillus casei NCU011054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和Lactobacillus casei NCU011054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U433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U433高剂量组。每周对小鼠称体质量,并在第9周末(动物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浓度、Lee’s指数、器官指数及器官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质量浓度、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肝脏胆固醇(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制作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和分化情况,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两株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了小鼠体质量增量、Lee’s指数、空腹血糖浓度以及血清中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瘦素水平(P<0.05),并显著升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联素水平(P<0.05)。此外,乳酸杆菌的摄入有效抑制了肥胖小鼠脂肪细胞的分化并改善了肝脏脂代谢紊乱。结论:两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具有有效的干预作用,其能够通过调节小鼠体内脂类相关水平的变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用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3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小鼠给予调整后的高脂饲料并同时以灌胃方式给予ω6/ω3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1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及肝脏中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ox-LDL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53.0%、64.6%、46.8%和25.0%;肝脏组织中ABCA1、ABCG1、ACAT-1、LAL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分别提高了17.0%(P0.01)、16.0%(P0.05)、24.0%(P0.05)和21.0%(P0.05),而CD36、MSR-1和LOX-1的mRNA表达分别极显著(P0.01)下调了43.0%、35.0%和40.0%。结果显示,以ω6/ω3 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有助于降低血清脂质水平,这可能与PUFA抑制胆固醇吸收、增加胆固醇外排和酯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及胶辊、胶圈的使用寿命,分析了纺纱过程中胶辊、胶圈的硬度、直径、材质以及与工艺的配合,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控制,通过生产实践说明胶辊、胶圈与罗拉组成的牵伸区是须条内纤维运动引导力和控制力平衡的关键,指出采取优选工艺管理措施对不利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纺织器材及零部件的维护维修,控制棉纱质量波动,分析了纺纱器材、零部件的控制要求及数字技术在线控制在其维护维修上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微电子数字离散控制技术、数字在线控制技术在纺织机械设备、纺纱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说明应用数字技术在纺织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等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存在的难题。指出数字技术在纺织生产的关键纺纱工序和关键纺织质量的控制应用中取得了飞跃性发展,是当代纺织厂生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喷气织机主喷嘴喷射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进口日本津田驹ZAX-e型主喷嘴与国产主喷嘴的喷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与分析,指出进口主喷嘴的喷射性能优于国产主喷嘴,并分析了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2):196-201
通过国标方法测定香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与普通大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香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普通大豆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大豆高,氨基酸、钙、铁、磷含量也与大豆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对以香豆为原料生产的豆乳风味进行研究,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豆乳中的香味组分,以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结合GC-MS方法,分别测定香豆乳及大豆乳的香味成分,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GC-MS方法定性出的香味组分有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等,其组成和相对含量不同,检测得到大豆乳香味组分有34种,香豆乳有45种,香豆乳香味组分种类较普通大豆乳多,可制备出品质高,香味浓郁的特色豆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延长胶辊使用寿命,着重分析在胶辊胶圈选型、理论认识和应用方法的诸多误区,并结合生产实践给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指出:胶辊选型相当重要,是应用好胶辊的前提;提高胶辊理论认识水平才能适应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器材的快速发展;实际应用中应重点做好工艺配套、正确处理绕花及起槽问题,注重保养并制订合理保养周期。  相似文献   

16.
周群娣  陈德华  邹小祥 《纺织器材》2011,38(1):24-27,38
为了在纺纤维素纤维纱时合理搭配钢领与钢丝圈,提高生产效率、成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分析了钢领、钢丝圈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纺纤维素纤维纱的要求,重点从要求、选型及维护、保养等方面阐述了钢领、钢丝圈的选配、使用以及两者相互配套的原则、系列化、磨合、管理等,指出:高精密合金钢钢领配弓形截面或瓦楞形截面钢丝圈是纺制纤维素纤维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针对国内普遍纺制的纱线品种,探讨新型精梳机梳理度与梳理元件配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应于目前新型精梳机的梳理元件,主要分为中密度型和高密度型,两类锡林各有所长。根据不同的用户质量需求,应选择相适应的工艺方案及梳理度配置,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多元经济发展速生林及林纸企业对接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万华 《中华纸业》2003,24(2):18-19
沈阳绿丰园速生丰产林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辽宁省内大型的以速生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专业公司。为了适应林业改革的需要,公司率先进行了林业改革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建设大工程,实现大发展,一是要成立专业造林企业,以企业的大投入,以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去管理林业,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去管理林木;二是要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造林,包括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个人投资等各种方法。而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更是锦上添花。沈阳大家知道,我国现有的林业状况不外乎是国有林场和个人小面积的林地…  相似文献   

20.
陈玉峰 《纺织器材》2011,38(4):51-56
介绍了棉纺工程用胶辊、胶圈的分类、技术要求、应用及发展方向,重点讨论了条卷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及细纱工序中胶辊、胶圈对其半制品质量的影响,通过不同品种试纺对比分析了如何选用产品的原则;指出应系统进行胶辊、胶圈应用技术研究,稳定并提高其使用一致性,同时保证相关牵伸部件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器材工作效率,合理进行成本管理;牵伸胶辊、胶圈应适应现代纺纱技术重定量、高速度、大卷装的发展趋势,提高其耐磨性、耐高温性能,优化其弹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