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塑化剂的危害及其在食品中含量限值的有关规定,对比了目前白酒中塑化剂检测的几种方法及特点,并得出白酒中含塑化剂的原因是迁移所致。针对白酒塑化剂的去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四种去除方法,其中最方便实用的是活性炭去除法,关键因素是选择合适型号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由于白酒贮存于铝质容器中,致使酒中固形物增高。应用植酸降固处理后,再选用专用活性炭吸附除浊处理。实践证明,植酸活性炭结合除浊降固,能有效降低酒中固形物(氧化铝),使产品质量达标,并且不影响酒的风味质量。(陶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技术,建立了白酒2种中主要呈味酸乙酸和乳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将2种目标峰分离,测得乙酸和乳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6 mg/L、0.4~0.8 m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并且回收率能够达到95% ~112%.采用该方法对不同香型...  相似文献   

4.
微黄透明是白酒陈酿过程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但目前还缺乏对于陈酿白酒中黄色呈色强度的客观精确表征技术方法。该文基于分光光度法,以焦糖色作为参比,优化建立了一种陈酿白酒中黄色呈色强度的快速精确分析方法。采用单一波长下的分光光度法,优化了酒样浓缩体积(50 mL)以及测量黄色强度的吸光值,使用焦糖建立黄色强度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实现黄色量化表征。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2.5 mg/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290 3x(R2=0.999 9),检出限为3.4μg/L。选取了一种样品6个平行做精准度测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7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76%。通过对不同香型以及酱香型不同轮次酒样进行检测,线性拟合了年份酒的黄色物质浓度,用Boltzmann函数拟合了轮次酒的黄色物质浓度,黄色强度值也符合行业对于不同酒样黄色强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建立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白酒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纯水稀释,依次过0.22 μm微孔滤膜、Dionex OnGuard II RP小柱处理后进样检测,选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氢氧化钾淋洗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以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氟离子在0.005~0.2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5.21 μg/L;在0.01 mg/L、0.02 mg/L、0.10 mg/L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7.18%~99.54%。该方法线性范围广,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操作较简便,结果满意,能满足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离子色谱仪进行白酒中甜蜜素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敏  刘斐  魏功  陈晓丽 《酿酒》2014,(6):108-110
利用离子色谱仪检测白酒中的甜蜜素。选用柱容量较低、亲水性较强的Dionne Ionpac AS17分析柱,此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准确性和稳定性高,适用于白酒生产厂家的质量监控,保证酒类市场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7.
皮革中痕量六价铬的形成原因及其检测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六价铬离子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讨论了皮革工艺中操作条件对六价铬离子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钱国友 《酿酒》2024,(1):44-49
阐述了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工艺过程,对比分析了植酸处理前后的基酒质量,分析了植酸处理后的基酒在贮存过程中的坍塌效应,以及植酸在酒脚串蒸中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地介绍了白酒中常见的各种沉淀物质。对其形成机理、主要原因及工艺、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并详细介绍了解决白酒中各种沉淀物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酒产品主要质量缺陷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和 《酿酒》2007,34(1):102-105
详细地介绍了白酒的香味缺陷,感官鉴评中的缺陷,基酒的缺陷及新工艺白酒的质量缺陷,重点介绍了感官缺陷和新工艺白酒质量缺陷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白酒中乳酸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浓香型白酒中的呈味物质。乳酸的测定方法有直接进样色谱法、酯化处理间接进样色谱法、比色法、综合法,综合法是最实用最简便的方法。(孙悟)  相似文献   

12.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然而决定白酒风格香气和口味的却是仅占白酒重量2%左右的微量成分,其中也包括构成白酒的杂味物质,主要有臭味,苦味,酸味,辣味,涩味,油味,辅料味等,由于这些异杂味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浓香型大曲酒的风格,而且也影响了香气,干扰了口味,破坏了酒体,是名优山酒之大敌。因而,掌握异杂味的来源和防止措施,是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白酒的脱黄降固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酒在贮存中由于容器原因(铁质),造成酒液变色发黄,影响产品质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用植酸结合饱和颗粒活性炭柱过滤处理,效果较好。方法:植酸用量必然通过小试,并应选检测酒中铁离子含量,以此为基础,找出植酸最佳用量。试验酒植酸用量为0.03%,静置48h,取上清液经饱和活性炭柱过滤。(丹妮)。  相似文献   

14.
白酒中四大乙酯在酿造发酵中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四大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是我国白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其含量占总酯的90%~95%,乳酸乙酯含量高是我国白酒的显著特征之一。己酸乙酯是己酸与乙醇经酯化而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酯化能力的微生物有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在生长活动期,其胞内酶将己酸酯化合成为己酸乙酯,而曲霉菌则是胞外酶合成己酸乙酯,主要有红曲霉和根霉菌。乙酸乙酯的形成有3条途径:一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的副产物;二是酒醅中多量乙酸经微生物酯化而成;三是其他微生物发酵的代谢物。乳酸乙酯一是配醅带入,二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而形成。丁酸乙酯是由丁酸菌或己酸菌产生的丁酸与乙醇经生化反应而合成。(一平)  相似文献   

15.
酱香专用调味酒的生产及在浓香型白酒中的调味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特殊工艺生产的酱香专用调味酒有两大特点:一是酱香突出,陈味好,酒体醇厚、丰满、细腻协调、回味悠长;二是香味物质成分种类繁多,含量丰富,这二者决定了它对浓香型白酒调味时能够较好地掩盖异杂味,使酒体更加醇厚、丰满、味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快速测定桉木碱法制浆黑液中残余有效碱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黑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后,采用0.100 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直接滴定,省去标准滴定法中样品静置沉淀及过滤等步骤.对桉木不同蒸煮工艺下产生的黑液样品的滴定结果表明,桉木碱法制浆黑液中残余有效碱直接滴定法的终点pH值为10.2;且终点pH值在10.2±0.05范围内的测定精度可以满足残余有效碱分析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适用于生产中对桉木黑液残余有效碱的快速测定,也可供其他碱法制浆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化学工程角度阐述低度白酒酸、酯平衡 ,引伸出适量增加酸值是稳定低度白酒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乙醇-水缔合体系产生的吸收峰强度与乙醇含量成比例的关系,建立了测定乙醇的新方法。乙醇体积浓度在15%-85%范围内,相关系数0.9983,变异系数0.186%。回收范围在99.52%~104.87%。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将其应用于白酒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比重法相近。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苄基溴对白酒中的乳酸进行酯化处理,以2-乙基正丁酸为内标,在HP-FFAP 19091F-413型毛细管柱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此法测定乳酸的相对标准偏差少于0.5%(n=7),回收率为95%以上,线性范围为0-950mg/L,r=0.99975。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