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塑化剂的危害及其在食品中含量限值的有关规定,对比了目前白酒中塑化剂检测的几种方法及特点,并得出白酒中含塑化剂的原因是迁移所致。针对白酒塑化剂的去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四种去除方法,其中最方便实用的是活性炭去除法,关键因素是选择合适型号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3.
4.
微黄透明是白酒陈酿过程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但目前还缺乏对于陈酿白酒中黄色呈色强度的客观精确表征技术方法。该文基于分光光度法,以焦糖色作为参比,优化建立了一种陈酿白酒中黄色呈色强度的快速精确分析方法。采用单一波长下的分光光度法,优化了酒样浓缩体积(50 mL)以及测量黄色强度的吸光值,使用焦糖建立黄色强度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实现黄色量化表征。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2.5 mg/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290 3x(R2=0.999 9),检出限为3.4μg/L。选取了一种样品6个平行做精准度测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7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76%。通过对不同香型以及酱香型不同轮次酒样进行检测,线性拟合了年份酒的黄色物质浓度,用Boltzmann函数拟合了轮次酒的黄色物质浓度,黄色强度值也符合行业对于不同酒样黄色强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建立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白酒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纯水稀释,依次过0.22 μm微孔滤膜、Dionex OnGuard II RP小柱处理后进样检测,选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氢氧化钾淋洗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以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氟离子在0.005~0.2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5.21 μg/L;在0.01 mg/L、0.02 mg/L、0.10 mg/L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7.18%~99.54%。该方法线性范围广,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操作较简便,结果满意,能满足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7.
8.
阐述了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工艺过程,对比分析了植酸处理前后的基酒质量,分析了植酸处理后的基酒在贮存过程中的坍塌效应,以及植酸在酒脚串蒸中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地介绍了白酒中常见的各种沉淀物质。对其形成机理、主要原因及工艺、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并详细介绍了解决白酒中各种沉淀物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酒产品主要质量缺陷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介绍了白酒的香味缺陷,感官鉴评中的缺陷,基酒的缺陷及新工艺白酒的质量缺陷,重点介绍了感官缺陷和新工艺白酒质量缺陷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白酒中乳酸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浓香型白酒中的呈味物质。乳酸的测定方法有直接进样色谱法、酯化处理间接进样色谱法、比色法、综合法,综合法是最实用最简便的方法。(孙悟) 相似文献
12.
13.
14.
白酒中四大乙酯在酿造发酵中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四大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是我国白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其含量占总酯的90%~95%,乳酸乙酯含量高是我国白酒的显著特征之一。己酸乙酯是己酸与乙醇经酯化而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酯化能力的微生物有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在生长活动期,其胞内酶将己酸酯化合成为己酸乙酯,而曲霉菌则是胞外酶合成己酸乙酯,主要有红曲霉和根霉菌。乙酸乙酯的形成有3条途径:一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的副产物;二是酒醅中多量乙酸经微生物酯化而成;三是其他微生物发酵的代谢物。乳酸乙酯一是配醅带入,二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而形成。丁酸乙酯是由丁酸菌或己酸菌产生的丁酸与乙醇经生化反应而合成。(一平)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一种快速测定桉木碱法制浆黑液中残余有效碱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黑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后,采用0.100 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直接滴定,省去标准滴定法中样品静置沉淀及过滤等步骤.对桉木不同蒸煮工艺下产生的黑液样品的滴定结果表明,桉木碱法制浆黑液中残余有效碱直接滴定法的终点pH值为10.2;且终点pH值在10.2±0.05范围内的测定精度可以满足残余有效碱分析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适用于生产中对桉木黑液残余有效碱的快速测定,也可供其他碱法制浆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苄基溴对白酒中的乳酸进行酯化处理,以2-乙基正丁酸为内标,在HP-FFAP 19091F-413型毛细管柱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此法测定乳酸的相对标准偏差少于0.5%(n=7),回收率为95%以上,线性范围为0-950mg/L,r=0.99975。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