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悬浮聚合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三元共聚物,将其作为耐热改性剂与PVC共混。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溶度参数的影响及共聚物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用量的增加明显提高,随丙烯腈(AN)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溶度参数随CHMI用量的增加上升,随AN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将此共聚物与PVC共混,当其用量为PVC的40%(质量分数,下同)时,PVC的维卡软化点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2.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得到耐热PVC共混物,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用热分析法以及维卡软化点测定仪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3.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CHMI)对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N—CHMI具有中间型热稳定剂的热稳定作用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VC初期着色,与复合Ba/Cd和Ca/Zn皂均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与苯乙烯(St)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转化率、流变性、表面张力、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单体中NPMI含量的增加,NPMI与St混合单体的转化率降低,聚合物乳液的凝胶量增大,聚合稳定性减弱,黏度逐渐增加。所得共聚物乳液粒径为70~80nm,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得了含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的共聚物,将此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PVC共混,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学性能及其与PVC的相容性,考查了耐热改性PVC树脂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本体法甲基丙烯酸甲酯-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二元共聚体系的组成对共聚物的光学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用量为甲基丙烯酸甲酯量的2.5%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提高了12.3℃;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1.1℃;硬度及透明性也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系中苯乙烯用量对共聚物的透光性、黄色度、耐热性、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品透光性的前提下,St的加入可明显降低产品的黄色度;适量的St可提高共聚物的耐热性并改善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苯乙烯的用量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总质量的15%时,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CLPMI)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乳液的转化率、聚合稳定性、流变性、粒径大小与分布、成膜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滴加法共聚物乳液较稳定,转化率一般高于90%,凝胶百分率低于1%;乳胶粒径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粘度随着NCLPMI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大共聚物乳液较易形成表面平滑的膜;共聚物热降解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分解温度在170~250℃之间,质量损失率低于6%;第二阶段分解温度在280~440℃之间,质量损失率较高一般可达90%。共聚物的第二阶段初始分解温度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且第二阶段质量损失率也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计算核磁谱图中特征峰的峰面积发现,随着单体中NCLPMI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中NCLPMI含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氘代氯仿中N-丁基马来酰亚胺(NBMI)和苯乙烯的络合性能。在多组分O/W微乳液中,用过硫酸钾引发NBMI和St进行微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配比对共聚合的影响,并对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BMI/St微乳液共聚合是按照自由-络合机理进行的,在共聚合过程中,既有自由单体参与,又有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参与。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CLPMI)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孔液的转化率、聚合稳定性、流变性、粒径大小与分布、成膜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滴加法共聚物乳液较稳定.转化率一般高于90%.凝胶百分率低于1%;乳胶粒径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粘度随着NCLPMI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大共聚物乳液较易形成表面平滑的膜;共聚物热降解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分解温度在170~250℃之间,质量损失率低于6%;第二阶段分解温度在280-440℃之间.质量损失率较高一般可达90%。共聚物的第二阶段初始分解温度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且第二阶段质量损失率也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计算核磁谱图中特征峰的峰面积发现.随着单体中NCLPMI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中NCLPMI含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11.
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巍巍  王国英  黄燕 《塑料》2004,33(6):71-73
用冲击试验机、材料试验机和另外一些相关的仪器对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发现,PVC/ABS共混体系的性能是组分的函数。ABS的加入改善了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随着ABS的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地提高,而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几乎是随ABS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地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刘勇  吉玉碧  徐国敏  杨照  赵红波  谭红 《塑料》2012,41(2):78-80,27
采用PVC糊树脂与掺混树脂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初始黏度及黏度稳定性、以及糊制品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初始黏度随掺混树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体系糊黏度稳定性也相应变差,当CPM-31/SB-100=70/30时,PVC增塑糊的黏度稳定性最差,而CPM-31/SB-100=100/0时的黏度稳定性最好;掺混树脂的加入主要影响PVC糊制品在4%乙酸和正己烷浸泡溶剂下的蒸发残渣性能指标,且当掺混树脂含量为10份后两者残渣结果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3.
PVC-C/PVC/MBS三元共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PVC-C) /聚氯乙烯(PVC)与抗冲改性剂MBS[聚丁二烯(P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苯乙烯(St)按枝共聚物]的二儿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在PVC-C/PVC=50 /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共棍物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而冲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棍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能力增强,平衡转矩上升。不同的加工助剂可降低共棍物熔体黏度,改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浓乳液双相法合成PBA,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用量的DVB交联剂和MMA硬单体调节PBA粒子的硬度及性能,研究了不同DVB及MMA加入量的PBA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态分析验证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BA单体中加入硬单体MMA和交联剂DVB均可提高PBA粒子的硬度,当MMA和DVB用量较大时,会导致粒子呈现刚性,不利于PBA对PVC改性;PBA粒子与硬质PVC共混后能较好地分散在PVC中,并能在提高材料冲击强度的同时,拉伸强度也有所改善;DVB和MMA的用量均为2mL时,PBA异形粒子对硬质PVC的改性效果最好。此配方PBA粒子与PVC相容性好、界面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15.
增韧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四元共聚物(BLENDEX^E 338,简称B1endex)对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PVC/OMMT)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PVC/B1endex/OMMT为插层型结构,B1endex不仅不影响PVC对OMMT粒子的插层作用,而且Blendex本身也能够对OMMT进行熔融插层。Blendex显著提高了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OMMT和Blendex能够协同改善PVC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6.
HDP—PVC/ABS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DP-PVC)/ABS二元体系力学性能以及添加第三组分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PVC/ABS配比为100/2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好,体系能形成较完善的海岛结构;HDP-PVC/ABS/MBS体系中,MBS能改善多元体系的界面性能,提高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HDP-PVC/ABS/CPE体系中,CPE能使形成网状结构和海岛结构共存的合金体系,提高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测最终产物的凝胶量、黏度等,结合不同体系聚合过程中粒径分布及动态表面张力变化,研究了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4000、8000的聚乙二醇(PEG)对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机理。分子量会影响PEG在粒子上吸附的牢固程度以及与粒子的相互作用。PEG1000链长过短,易从粒子上脱落,无法有效起到位阻效应。PEG8000的链过长,易形成缠结或粒子间桥接,使脱析分离无法完成。分子量在2000~4000的PEG链长适中,既可以有效保护粒子而不易脱落,又不会过于缠结阻碍粒子运动,使体系的聚并-脱析过程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研究了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种类、掺混树脂加入量对环保PVC增塑糊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C糊树脂聚合度越大,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越长;颗粒呈规则圆状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长;颗粒呈扁片状的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短。增塑剂与PVC糊树脂相容性越差,增塑糊的凝胶时间越长。随掺混树脂添加量的增多,凝胶时间逐渐延长,当其加入量为40 份(质量份,下同)时,凝胶时间从空白时的18 min延长至28 min。  相似文献   

19.
栗磊 《塑料助剂》2012,(6):34-41
利用热失重一红外光谱联机(TG-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PVC/CaCO3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17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PVC脱HCl反应阶段,热降解产物主要为HCl:第二阶段主要为共轭多烯结构的裂解和环化,产物为低烃类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第三阶段为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物为CO2。研究了几种多元醇化合物对PVC的热稳定作用,发现双季戊四醇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好,其添加量愈多,共混物的稳定性愈好。  相似文献   

20.
耐老化ABS/PVC共混塑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国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配以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助剂,研制了耐老化ABS/PVC共混塑料,并对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BS和PVC质量比为60:40,添加抗氧剂1076和紫外线吸收剂UV-327(两者用量均为ABS/PVC共混塑料质量的0.5%)后,所制得共混塑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