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大功率(传递功率1 000 kW以上)液力偶合器、变矩器性能检测,研制驱动功率1 000kW液力机械性能试验台.详细介绍试验台的功能、系统组成、软硬件的实现、工作原理以及操作功能.偶合器、变矩器性能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安装调试方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采集精确,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大功率液力机械传动性能检测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液力变矩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液力变矩器试验台能够描绘出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曲线。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出液力变矩器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可提高变矩器性能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经过长时间试验,证明该测试系统程序运行稳定可靠,测试结果精确,符合GB/T 7680—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个测试精度高、测试周期短、试验数据处理快速准确的综合试验台来进行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完成对液力变矩器静态和动态性能测试;同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也必须对不同型号变矩器与发动机进行匹配试验.试验台主要由驱动装置、变矩器、变矩器油路供给系统、加载装置、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各系统装置的选择方案和设计直接影响试验精度,信号处理手段直接影响测试周期以及试验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分析确定了各部设计方案.提出为了设计出高性能的液力变矩器,必须对内部流动进行测试,以掌握内部流场的结构和分布.在现有的试验台上进行了改造,以满足上述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部门正在研制一种新式的液力变矩器。它在结构上介乎于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之间。与液力偶合器相似的地方是,它没有内环,泵轮和涡轮均为径向直叶片,与液力变矩器相似的地方是,具有固定不动的导轮。其工作原理简图如图1。这种液力变矩器一般没有辅助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5.
设计和研制了液力变矩器进、出口定压阀试验台和综合传动装置整机试验台架,较为全面地试验研究了综合传动液力变矩器进、出口定压阀的工作特性与试验方法,得出一些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厂自行改进设计的液力变矩器与采用偶合器时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对比情况,并对变矩器叶轮的选择、结构改进和负载特性的校核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液力变矩器是工程机械液力机械传动系中的关键部件,它对整机性能的良好与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上海彭浦机器厂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共同设计的240马力推土机,其传动系中所采用的液力变矩器是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全部自行设计的一台液力变矩器。它已由上海彭浦机器厂于1975年8月进行了试制,并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液力试验室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力变矩器性能良好,结构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程分册》液力传动篇审稿会于1978年2月20日至3月3日在柳州市召开。到会的有该篇主编单位、编写单位、特约编辑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手册编辑组等共46个单位59名代表。会议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与手册编辑组共同主持。与会代表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本篇章节的取舍、内容的增减、编写的深度、广度都做了细致的讨论和研究。经过反复讨论,拟定了本篇的修改提纲。会议认为,从实用出发,本篇应增加切实可靠,行之有效的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的模型资料。对现有性能良好,但资料不全的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应请有关单位作进一  相似文献   

9.
我所100千瓦液力变矩器试验台原系统是采用发电机——电动机供电系统,试验台上采用100千瓦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用以传动受试件液力变矩器,用增减其涡流测功机的激磁电流大小,给受试件加减负载,用数字式转速表及测扭仪测其转速和扭矩。随着液力变矩器容量的日益增大,要求本试验台增容,我们采用保持电动机的额定电流435安不变,征得原制造厂的同意而把其供电电压由220 V增至440 V措施,即改用可控硅双闭环调速装置KGSF_(21)  相似文献   

10.
蒋立俏  侯广猛  吴秀翠 《工程机械》2022,53(3):64-72+10-11
基于一维束流理论设计的一款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整机试验时发现牵引力偏低。利用循环圆优化及调整涡轮叶片安装角度的方法对该款液力变矩器进行优化,并运用CFD三维流场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特性计算,同时与试验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D三维流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好,对液力变矩器特性的预测精度较高,在进一步改进设计过程中,应用CFD三维流场分析方法可以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文  李有义 《工程机械》1996,27(12):18-21
高效液力偶合器,是一种与普通液力偶合器原理不同的新型流体偶合器,其额定工况无滑差的特点,使大功率液力偶合顺发热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本就同步工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试验结果中了解充油量,进口遮盖面积,斗安放角等因素对该偶合器特性的影响,为它的设计和正确使用提供基本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低转速发动机在液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对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力变矩器需要更大的负荷特性。针对匹配低转速发动机的液力传动式大吨位压路机,研制出适用的大转矩容量三元件向心式涡轮结构液力变矩器。在满足整机动力性的前提下,对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燃油经济性进行匹配研究,设计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液力变矩器台架试验及整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大转矩容量液力变矩器各项指标均达到理论设计目标,与普通机型进行对比,配置低转速电控发动机和大转矩容量液力变矩器的压路机,综合节油10%,噪声降低2 d B。  相似文献   

13.
在YOX型液力偶合器的基础上,设计并试制了YOXy型液力偶合器,经台架试验和装于带式输送机运行试验结果表明,YOXy型液力偶合器的比YOX型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工程机械》2021,52(9)
针对液力变速器出厂试验而设计的液力变速器性能试验台,采用电封闭方式实现转矩加载,可完成不同转速及载荷工况下液力变速器的换挡性能试验。试验台测试控系统软件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编程,具有良好的软件可移植性和调试便捷性。转速输入和转矩加载通过PID调节控制,可实现试验过程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报表输出和微动曲线输出打印,整个试验过程自动完成,可显著提高液力变速器的试验效率。介绍液力变速器试验台测控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系统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蔡全福  秦伟一 《工程机械》1995,26(11):23-25
1 前言 液力变矩器早期研制是凭经验,采用多种模型及试验筛选改进,最后定型。随着技术的发展、理论的建立,要求应用计算方法进行设计,使制出的产品试验性能与计算性能相一致。由于束流理论的一些假定与实际流动状况差别很大,一些损失按固定流道方法计算与旋转流道内流动不相符,加之参数众多,使计算变得困难、复杂,且实际试验性能与计算差别很大。因此,一般以计算作为初算,第一轮试制后再根据试验性能以一般理论为指导修改设计,几经修改才能定型。我所研制开发的TY220型液力变矩器,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几何参数对性能影响,尤其是在改变泵轮、涡轮叶栅的进出口角度差值,对提高液力变矩器性能参数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改善和提高液力变矩器性能参数的原理、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叶片的进出口倾角决定了变矩器的性能,是变矩器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对一个性能已知的变矩器(例如通过试验),只有了解它的叶片进出口倾角之后,才能分析该变矩器的内部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对YOXYS型外壳带侧辅室液力偶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偶合器性能试验比较,表明了该型偶合器能进一步延长起动时间、降低起动力矩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8.
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设计软件采用模块式结构,简单易行,摒弃了原有手工设计的不足,提高了变矩器的开发速度及精度,有利于选择最佳方案,保证设计一次性成功.利用所开发的设计软件进行新品设计及对现有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几何参数进行验算,特性计算结果与样机的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为今后新品开发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9.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在我国正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但对其特性的研究还进行得不多。为提高性能以及为系列工作提供资料,我们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作为一种内分流的液力机械式变矩器,其叶轮部分和汇流机构应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图1是结构简图和无因次特性曲线图。图中以第Ⅰ涡轮的脱开点A为界,把转速比分成二个区域即二个涡轮共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旨在降低内燃叉车液力变速器噪声与振动水平.首先,在试验台架上用振动加速度计和传声器采集变速器振动加速度和噪声信号,通过分析其三维谱阵图大致确定故障齿轮;然后对频谱特别是调制边频带进行研究,确定故障原因;最后对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相干分析,确定振动和噪声峰值是否来源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变速器的噪声与液力变矩器同轴的齿轮啮合不良有关.其原因是由于变速器动力输入轴和液力变矩器动力输出轴不对中所致,该分析结果对液力变速器噪声的降低与振动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