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雨中的春芙     
当我的目光与他相触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那就是他——那个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一年多的孩子:狗蛋。一年多前当我在解放军105医院初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一岁多的孩子,现在他已经可以清楚地喊我“阿姨”了。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牵挂着一个人,一位扎根山区、名不见经传、为消防工作摇旗呐喊的编外消防宣传报道员,他对消防宣传工作的痴情劲儿着实令人感动,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眼前才总闪现他那匆忙的身影,他那谦逊的神情,以及他身后那一串串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1998,(3)
惊悉童先生病逝,甚觉悲痛惋惜。之前他还有来华大故地重游、讲学、会见老朋友的计划,然而却永远不能实现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那风尘仆仆的身影了。憾哉!痛哉!童先生虽然悄然地离去了,但在我们的记忆中,他是不可磨灭的。他那学者的风范和率直坦诚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4.
7月17日我们的老领导,原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兼消防处副处长,张振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的心情无比悲痛。连日来,张振亚同志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仿佛又到工厂、街道、乡村去检查防火。张振亚同志是我们的老首长,作为上海消防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人类与火灾作斗争的伟大事业。我们这些50、60年代参加消防工作的同志,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亲身感受和目睹了他热爱消防事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他那保持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5.
1996年7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冀东水泥集团公司时,环视四周,对陪同视察的同志说:“你们看,就是没有污染,这个工厂非常好。”他对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形成的规模经济也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企业上规模才能有市场”。1998年9月25日,国家建材局局长张人为称赞冀东水泥集团公司是“中国建材工业的排头兵”。他说:“如果我们建材行业有十个、八个‘冀东’,那我们建材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我们国有企业的形象、声誉就高得多。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  相似文献   

6.
怀想英雄     
“都说英雄,他随波逐流……”每当听到《英雄》这首歌时,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让我想起那位已逝去的好战友——高日芳。 也许这个名字还有人不熟悉,他的事迹还不为人所知,但我相信对于我们每一位生活在他身边的兄弟,每一位曾经和他一同战斗过的英雄,绝不会忘记他那一脸的笑容,一身的正气,可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淳厚的笑容,再也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一切只能在回忆中去品味,只能在思念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属于我”,这是梵高的爱慕。的确如此.在《向日葵》里,梵高倾注了所有的理想.所有的追求.以及他那不可竭止的热情.然而,当那片灿烂的明黄,出现在我们的家园,流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那该承载着何等心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居平 《上海住宅》2005,(8):76-81
和王奕伟闲聊,是从一首诗开始,他喜欢读诗,喜欢画画,他说,烦闷时,他就去看海,在大海边走走,想想海梦,“好像我们都曾穿越过所有/到那遥远的郊外上看大海/去看海魂吹奏下的海梦/寻找千年万年不解的等待……  相似文献   

9.
“设计来源于生活。”这是与郭为成先生见面时,他对笔者说的开场白,因为在他看来,现代的空间设计并不一定很复杂,也不一定需要太多人为的元素和刻意追求的视觉效果,关键是要体现出一种设计的态度,一种作为艺术创作的态度,那就是对我们生活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一13年前,从偏僻的北京密云山区走出一个山里娃。他话不多,很老实,是个建筑抹灰工人。13年来,这位北京市劳模用汗水凝聚了一个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一个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一个亚运会特别鲁班奖。13年后,他站在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的领奖台上。他是属于只做不说的那一类。他叫张加平,北京建工集团六建八分公司抹灰青年突击队队长。1984年,张加平,密云县山区番字牌乡一个祖祖辈辈躬耕田亩的农家子弟。在他的工作单位,大凡了解张加平的,谈话多是这么开启:“刚到抹灰班,我们就觉得他与众不同,话不多,不合群,经常抱着厚厚的抹灰技术书…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认真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影响并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建材行业发展的总的趋势,认真研讨砖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广先进、表彰先进,提高服务意识等,对砖瓦行业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0年3月23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会长孙向远在北京会见了到访的美国斯蒂尔公司亚洲部总裁黄建先生和美国Direxa窑炉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经济发展使国内建筑设计界变得前所未有的活跃,比如设计团队构成的日益多元化、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境内外建筑同行交流和竞争的增多、媒体和出版物的积极推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既受到推动和激励,又感到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意识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劳永逸,面对和解决任何新的问题不仅需要经验和积累,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在周围一片喧闹声中,我们尤其需要冷静而清醒的独立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建设好我们的城市;在弥补过去的缺憾、大力提倡域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同时,作为建筑师应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巧,专注于把建筑设计做得更精更好,力求真正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在沸沸扬扬地炒作建筑的文化、历史、象征、新颖、时尚等外部因素的同时,是否应该以平实的心态去认真踏实地妥善解决项目的环境、功能、流线、空间、材料、技术和造价等问题;在检讨盲目迎合市场大众口味的同时,是否应倡导一种朴实而健康的建筑审美,深入挖掘建筑物固有构成要素的美学潜力,包括它的空间、形体、技术、材料、细部、色彩、光影、虚实等,从而为大众营造平静、优雅、尊重生态和自然的高品味物质环境。自从1999年回国以来,这些思考一直再我脑海中萦绕,并反映在我的设计之中。我希望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和清晰,我的设计作品也能进一步地成熟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印象王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沈珠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0月2日18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沈珠江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科的杰出专家,使我刊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主编,失去了我们爱戴的一代宗师。沈珠江先生1933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慈溪。1945年小学毕业后到绍兴县立初级中学求学,1948年进入上海市立敬业中学学习。195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国家高校院系调整后195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分配到南京水利实验处(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室工作,任技术员。1956年公派至苏联莫斯科建筑工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莫公     
楼庆西 《建筑创作》2006,(12):128-131
1949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时,建筑系是一个小系,全系四个年级学生共计40余人,教师十余人。由于建筑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绘画、制图、设计等课题都是个别辅导,加上系主任梁思成先生的倡导和影响,教师、师生之间的关系都特别融和,教师都以“公”相称,将梁思成先生称为“梁公”,莫宗江先生称“莫公”等等。我们学生当面称老师为“先生”,背后也称“公”,久而久之,有时当面也称老师为“公”了,老师不但不责怪反而觉得很亲切,于是,莫宗江先生就成为我们的“莫公”。  相似文献   

19.
深圳画院举办“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及“冯纪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冯先生是我国建筑规划学界一位才艺出众的大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老师。我作为冯先生的一位早年的学生,感到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正>导演(Director):罗伯窑明可夫(Rob Minkoff)配音演员(Dubber):泰窑布利尔(Ty Burrell)麦克斯窑查尔斯(Max Charles)史蒂芬窑科拜尔(Stephen Colbert)阿丽森窑詹尼(Allison Janney)阿芮尔窑温特(Ariel Winter)莱斯利窑曼恩(Leslie Mann)类型(Type):动画(Cartoon)/冒险(Adventure)/家庭(Famil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