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借助计算机,各行业的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但是鉴于计算机本身的漏洞,加上日益复杂的网络化趋势,导致计算机软件安全风险加重,这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文章从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工作出发,探讨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相关技术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计算机软件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直接关乎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分析了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鹏  代昌盛 《软件》2024,(2):167-170
软件本质是一种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通常而言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等多种类型。其中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软件类型,而应用软件是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软件系统,支撑软件则是帮助用户进行软件开发的工具性软件。相关软件通常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会对软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威胁,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与应用进行研究,期望对后续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廖莎莎 《软件》2023,(6):70-72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使计算机软件中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迫切的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安全静态检测技术、安全动态检测技术、源代码改编技术、安全程序检测技术四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并总结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状况,以期发挥检测技术的优势,解决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问题,提高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安全性,推动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提高,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事情。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安全漏洞是对信息系统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所以,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就成为了现今人们探索的重点问题。本文简要探讨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静态检测及动态检测技术,分析其具体应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保证软件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曹道通 《软件》2022,(9):180-182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逐渐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价值。计算机能够储存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阶段计算机软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安全缺陷,并且对日常生活生产造成了诸多不便。计算机的安全缺陷有多种起因,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查环节中面临着较大问题和困境。所以,文章针对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展开全面详细分析,并且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的充分应用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朝辉 《软件》2023,(4):164-16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相关的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形成了更多的关注,通过相关安全技术的应用,将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本文从现阶段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入手,对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艾志强 《电脑迷》2018,(7):65-66
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迫使计算机逐渐走入生活.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针对目前计算机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普及,引领科技的和经济的进步.但是其中伴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财产有着极大地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分析其具体的应用,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寅杰 《软件》2023,(7):108-111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各个领域,不仅可以实现大量信息数据的高效存储,而且越来越稳定。然而,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快速查找漏洞原因,及时弥补安全缺陷,确保计算机软件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特点,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提出了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霍莉莉 《软件》2023,(6):98-100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概率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将以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特点以及应用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对动态检测技术以及静态检测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普及化,我们也认识到了计算机网络面临的诸多问题.软件是计算机重要的核心组成,对于计算机安全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软件安全是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的前提,而编写安全软件和检测是防止安全漏洞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研究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市场不断的强大起来,因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逐渐将自己的各种活动重心转移向网络市场,电子商务俨然成为了传统行业的支撑。计算机软件安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和利益,关系到企业的信息资源的保密性,进而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家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势在必行。本文重要分析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监测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户,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加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软件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计算机软件的研发过程中,在逻辑设计或编写方面有可能产生缺陷,这个缺陷一旦被不法者所利用并恶意攻击,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将被大量泄漏,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对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现行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出现也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时代。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生产模式带来了巨大转变,显著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信息的传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漏洞会给信息系统带来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不利于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系统属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必须找到系统安全漏洞的产生原因,对这些安全漏洞加以修复。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的主要特点与产生原因,并且根据安全漏洞的产生原因,设计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方法,以求提高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的主要支撑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日趋强大,软件的安全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关键之一,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技术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软件自身安全检测及预防,从而有效阻止非法侵入和攻击。本文将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互联网中的信息系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计算机软件中有很多的安全漏洞,因此很大程度上信息系统就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软件中的漏洞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这就需要对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进行必要检测,安全漏洞检测是现代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栋良 《软件》2013,(9):128-129
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当中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在简要介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动态、静态检测技术作了一些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网络市场得到了逐步的强大,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如何检测、防范软件的漏洞,保证信息的安全,不但成为我国当前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还与我们每个公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基于此,该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软件所面临的威胁与安全漏洞的种类,然后给出了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最后从多个角度讨论了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计算机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存在很多的隐患,其中信息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本文主要是以人们日常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为基础,对存在的一些安全性漏洞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检测技术,希望能够为软件的安全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