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湿陷性黄土条件下的某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鉴定分析、加固设计、施工及处理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采用人工挖孔桩法及注浆法、扩大基础法及做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法等处理措施。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基加固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人工挖孔桩在不利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确选择与确定基础的类型,不但能降低工程造价,还可提高工效.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土地基小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重点讨论桩基与筏基的应用及其选择原则.案例分析方法、步骤及所得结论可供同类建设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本院近20年的姜堰城区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了概括与分析,阐述了城区浅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对其基础的选型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更好地为本市城区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圆形封闭煤场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形封闭煤场目前已经逐步应用于滨海或者环保要求严格的电厂,在封闭煤场的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堆煤侧压力、温度荷载、风荷载的取值,是结构工程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大直径筒仓按圆柱壳体理论计算不同工况的内力,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同时对不均匀堆煤的影响作了分析,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封闭煤场的荷载分析,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满仓与半仓堆煤作用下桩内力进行分析,确定桩最不利荷载工况;满仓堆煤作用下2排与3排桩的桩内力分析,确定桩的布置方案,桩的配筋分析,提出优化桩配筋方案,对封闭煤场桩基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岩层移动角进行留设保护煤柱的传统方法,增大了保护煤柱呆滞量,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探讨综放开采条件下保护煤柱留设的最优尺寸,基于潞安矿区王庄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根据建筑物采动损害允许的临界变形值进行优化设计保护煤柱的新思路.按照概率积分法,预测计算开采工作面位于不同停采线位置时保护煤柱留设的合理尺寸,分析了不同开采方案下建筑物所受采动的影响面积、地表下沉程度及倾斜变形、拉伸变形等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采动损害的影响程度.通过11个方案的分析比较,结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给出了建筑物下保护煤柱留设的最优方案,为综放开采条件下建筑物压煤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按照"太沙基模型",考虑了煤堆、煤堆下方承台及地面的沉降变形因素,推导出圆形煤场内部设置离散桩承台时地面煤压力的计算公式;并从工程角度出发,将有关参数进行简化处理后,对某工程的地面煤压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型环梁式圆形煤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圆形煤仓的结构方案,主要思想是将扶壁柱保留,沿扶壁柱竖向布置上、中、下3道封闭环梁,整个结构形成梁-板整体结构,扶壁柱由于受到环梁的弹性支座式约束,设计截面可比普通悬臂式扶壁柱截面小很多;再加上底部环梁的约束,扶壁柱底部向外的径向位移受到限制,使基础设计内力大为减小,其设计更加容易实现.此方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并已成功用于电厂煤场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贮灰场常见的3种防渗方案,应根据贮灰场具体情况作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后,选择"效果显著、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倾斜煤层区段煤柱变形破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倾角是影响区段煤柱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倾斜煤层开挖后倾向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煤柱变形及失稳破坏形式.研究结果表明,0~45°范围内随着煤层倾角增大,区段煤柱发生剪切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增大;煤柱两侧覆岩结构呈现不对称分布,煤柱上侧砌体梁结构形成层位较低,煤柱下侧形成冒空区,砌体梁结构形成层位高于上侧;与水平煤层煤柱破坏以挤压变形为主不同,倾斜煤柱以沿着弱面剪切滑移破坏为主;不同倾角煤层煤柱围岩变形量呈不对称分布,煤柱下侧围岩变形量大于上侧,煤层倾角越大煤柱围岩变形量不对称分布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Variab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dsorp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four coa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al ranks, under simul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corresponding to coal reservoirs at different depths. The regularity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amounts of adsorption by coals under variab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30 ~C isothermal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and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the composit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re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test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coal under variab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al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storage mechanism an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amounts of coalbed methane at various depth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聚煤特征,以鲁西南二叠系山西组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BFSR)造成的陆表侵蚀不整合面(SU)及其对应的整合面(CC*)、河流侵蚀面(RES)、古土壤层(PSS)、最大海退面(MRS)、海泛面(FS)、最大海泛面(MFS)7种层序界面,将煤系划分为12个准层序(2种准层序类型)、2个四级层序、1个三级层序,提出了低可容空间沉积背景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模式.结果表明: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基准面与沉积界面基本一致,准层序以侵蚀面和海泛面为界并主要沉积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绝对海平面下降速率超过基底沉降速率是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平面上聚煤中心位于下三角洲平原和间湾湖泊环境,指出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及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是泥炭沉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