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默晗  曹志军  王孚懋  田瑞 《化工进展》2006,25(Z1):170-173
多效蒸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是加热后的海水流经多个串联运行蒸发器,前一效蒸发的二次蒸汽作为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并冷凝成为淡水的过程.多效蒸馏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电厂余热蒸汽作为热源,这不但解决了淡水紧缺的问题,而且利用了低品位能源.  相似文献   

2.
孙永超  解利昕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2016,35(11):3658-3662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相似文献   

3.
聂鑫  田利 《清洗世界》2011,27(11):6-9,31
介绍了国华沧东电厂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酸洗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反渗透膜、预处理技术、能量回收技术、反渗透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该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热压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LT-MED系统)是目前商业运行的海水淡化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热压缩多效蒸馏系统(MED-TVC系统)由于附加设备蒸汽压缩器(TVC)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维护且能较大提高系统造水能力而被广泛应用.针对MED-TVC系统和MED系统进行计算模拟,利用EUD分析方法揭示MED-TVC系统的能量利用状况以及造水能力提升的原因,指出海水淡化系统性能优化的方向.同时分析了TVC与蒸发过程之间的热集成关系,确定了系统的最佳集成关系,为不同热源(工业余热)与淡化系统结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塔负荷均衡的原则,进行了塔式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进料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三股进料可以使塔内的盐水流量趋于均匀,提高造水比,降低操作的运行费用(电耗和汽耗),降低预热器的传热面积。而每效的淡化水产量和淡化水累积量几乎不受进料流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中试装置,研究了工作蒸汽流量、TVC抽汽温度、物料水流量等运行操作条件以及换热管倾斜布置对装置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工作蒸汽流量是控制装置淡水产量的主要手段,装置的淡水产量随工作蒸汽流量的增加而增大;TVC抽汽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淡水产量和造水比;装置的淡水产量和造水比均随物料水流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在5‰的斜率内换热管倾斜布置还是水平布置对淡水产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滨海电厂万吨级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的项目概况、工艺设计、设备配置、运行状况及制水成本.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正常稳定,额定条件下出力达到10000 m3·d-1,产水含盐量小于5 mg·L-1,造水比在8.33以上,均满足设计要求.该工程的实施为在国内推广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回收率小于40%。本文研究开发死端超滤预处理技术和反渗透一纳滤联合脱盐相结合的膜集成海水淡化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具有装置体积小,产水回收率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采用新工艺的海水淡化装置样机的试制情况及现场运行结果。沿岸海水为料液,操作压力1为5.1MPa条件下,操作压力2为2.0MPa条件下,装置脱盐率99.21%,产水量3971.3L/h,产水回收率55%。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中Ca^2 、Mg^2 、Na^ 、HCO3^-、Cl^-、SO4^2-、TDS,总碱度,总硬度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6%,99.21%,95%,99.35%,98.48%,99.21%,95%,99.42%。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感到水源不足。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建国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沿海城市人口比例增大,淡水需用量随之激  相似文献   

12.
蒸馏法海水淡化的进料方式包括顺流、逆流和平流3种工艺,其中,逆流进料方式下物料水过冷度小但海水容易结垢,而平流进料具有系统简单、结垢倾向低和系统功耗低等优点。结合某1.25×104 t/d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对平流进料方式进行设计优化,形成较为成熟的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进料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低温多效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热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多效压汽蒸馏(LT-METVC)海水淡化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海水淡化方法,文中首先探讨了海水淡化系统中盐水焓、熵、的计算方法,然后对典型LT-METVC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包括重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系统的利用。结果表明:驱动蒸汽压力升高,会使造水比增加、效率下降,比传热面积则基本不变;系统效数增加或压缩比降低,都会使系统造水比和效率提高、比传热面积增大。LT-METVC系统的效率很低,在示例中仅为1.3%。提出并初步讨论了进一步改善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10 000 t/d四效平流流程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为对象,建立了系统火用数学模型,计算了系统火用利用率及蒸发器、蒸汽压缩喷射器和冷凝器等处的火用损失,并采用图像火用分析法直观表示出系统不同部位的火用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火用利用率为13.02%;最大火用损失位于蒸汽压缩喷射器,约占系统总火用损失的49%;冷凝器次之,与四效蒸发器总火用损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模拟低温多效蒸馏装置水平管降膜蒸发条件,进行海水淡化高浓缩倍率条件下阻垢技术研究。实验利用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钙镁等易结垢离子浓度变化,并对形成的垢样收集处理后进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测试分析,得到垢物晶型形貌及其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40—80℃,盐水质量分数5%—8%(质量分数),阻垢剂添加量0—8 mg/L条件范围内,钙离子损失率随着蒸发温度和盐水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阻垢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过程产生的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另有少量氢氧化镁和硫酸钙。在提高海水浓缩倍率条件下,低温多效蒸馏装置结垢趋势更明显,可通过添加适量阻垢剂和定期药剂清洗来控制。  相似文献   

16.
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先进的液体分离技术.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反渗透膜材料及特点、膜污染及清洗、典型的海水反渗透淡化流程,探讨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安全和清洁的能源,核能大规模应用于海水淡化可以从能源和水安全两个方面有效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华大学目前正在研究与低温核供热堆耦合的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作为选择方案之一,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所需蒸汽参数恰好与核供热堆提供的蒸汽参数一致。因而清华大学在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温多效蒸馏及在核能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安全和清洁的能源,核能大规模应用于海水淡化可以从能源和水安全两个方面有效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华大学目前正在研究与低温核供热堆耦合的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作为选择方案之一,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所需蒸汽参数恰好与核供热堆提供的蒸汽参数一致。因而清华大学在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发展情况及目前清华大学开展的有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淡化技术中最早采用的方法是蒸馏法,又称蒸发法。其过程的特点是:盐水(在此为海水、咸水、或其他水溶液的总称)沸腾逸出蒸汽,蒸汽受冷凝为淡水,而原水中的不挥发物浓缩直至最后排放。蒸发法与膜法或冷冻法不同,一经蒸发所得的水就是“蒸馏水”,一般水质都较高,含盐量(总固溶物)可降到10—20毫克/升以下。另一方面,蒸馏法所能处理的原料水比其他方法广泛。原水含盐量从几百毫克/升到  相似文献   

20.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预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