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市将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无选择性回收",回收企业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品类判定、估值定价并形成回收订单后,不应以任何理由拒收。此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后,去向等登记台账至少要保存3年。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评价规范》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2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北京金色夏日商务酒店召开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基金配套政策研究及论证"项目研讨会.该项目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基金征收标准制定及管理系统"项目的子课题,旨在为即将出台的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基金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电器》2011,(1):16
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电器产品生产者需缴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微型计算机5类产品成为首批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正规回收拆解的产品。为配合《条例》的实施,环境保护部近期制定下发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4.
《电力信息化》2009,(4):20-22
温家宝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条例规范的是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5.
2月2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与欧盟WEEE指令不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只有被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目录》后,其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2013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将于2013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将发布2012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的目录制度、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基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电器循环技术研究所主任田晖介绍,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相关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尤其是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的目录制度、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基金制度等,使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促进资源无害化利用,国务院于2009年2月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并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5月8~10日,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多家高校及机构主办的,第十二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回收处理技术国际会议在滁州举办。此届会议围绕"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打造创新整合的绿色供应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为业界勾勒出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于璇 《电器》2010,(5):50-51
"距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只有8个月,目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具体操作制度仍不明确,处理基金如何缴纳尚无定论。"期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制度早日完善,几乎成为中国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企业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电器》2015,(8)
<正>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制定了《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组织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坚持以生产者为主体、技  相似文献   

12.
于璇 《电器》2016,(6):32-33
正作为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的案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不乏值得夸赞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2009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依据《条例》,中国逐步建立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  相似文献   

1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回收难、野蛮拆解、处理企业亏损等一直困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如今情况如何?带着审视的目光,《电器》记者奔赴北京、上海、江苏、江西这四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进行调研。观察基金政策影响之下,这一产业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电器》2013,(7):19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回收难、野蛮拆解、处理企业亏损等一直困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如今情况如何?带着审视的目光,《电器》记者奔赴北京、上海、江苏、江西这四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进行调研。观察基金政策影响之下,这一产业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仍然是驱动电器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我国自2009年对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产业颁布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对防止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截至到2015年底,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的处理企业共计109家,绝大部分规划内的处理企业  相似文献   

16.
每月速览     
《电器》2014,(1):18-18
正DIRECTION风向四部委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2013年12月2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完善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补贴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进入机制方面,《通知》强调将已建成的优质企业纳入基金补贴范围。《通知》发布前已建成但尚未纳入相关省(区、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优质处理企业,可以向设区的  相似文献   

17.
1废旧家电难回收废旧家电中含有贵重金属,对其进行回收和专业处理,既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也能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具有环保和经济的双重价值。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但归于现实,废旧家电难回收,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刘明  李鹏 《家电科技》2010,(7):14-14
<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实施是否顺利和有效的关键是完善对相关配套制度的论证和制订,因为相关配套制度涉及了产业的规划制度、处理企业的准入许可制度、稽核制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以及处理基金的征收和补贴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于璇 《电器》2021,(10):38-39
2021年9月10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了《吸油烟机等九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发布,旨在贯彻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和指导吸油烟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监视器、移动通信手持机、电话单机9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家电科技》2012,(5):12-17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涉及我国的发展与资源战略。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大大推动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由个体作坊式为主,向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转型升级。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电器循环技术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国内外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参与我国《条例》的制定和调研工作,为国家发改委、环境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从1998年至今,电器循环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纵向课题16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拥有专利3项,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声望。2012年,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最新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现状与展望——行业研究白皮书2011》。该白皮书不仅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了解行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研院所、企业间交流合作的平台。2011行业研究白皮书将于2012年5月底在北京正式发布,敬请相关企事业单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