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水生产流程,研究不同氧化剂预氧化对北江原水消毒副产物(DBPs)前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时,COD_(Mn)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可达51.38%;投加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可以提高UV_(254)说的去除率;采用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剂,氯与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反应生成DBPs;氧化剂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去除三氯乙醛前体物,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三氯甲烷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1.5 mg/L时,三卤甲烷(THMs)总量达到最低,此时三氯甲烷及THMs去除率达到30%以上。从水质安全考虑,建议以北江原水为水源的水厂采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替代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选用臭氧、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三种氧化剂,探讨了在不同投加量(C)及作用时间(T)条件下,氧化剂对藻类的抑制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当水中初始藻细胞密度为2×109个/m3时,臭氧在0.1和0.3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30 min或在0.6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15 min或在1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5 min,能够基本灭活藻细胞;次氯酸钠在3 mg/L投加量下作用5 min或0.2~1 mg/L投加量下作用15 min,灭活藻细胞;高锰酸钾在3 mg/L投加量下作用5 min或0.2~1 mg/L投加量下作用30 min,藻细胞基本灭活。当臭氧投加量低于0.6 mg/L·min、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低于1 mg/L时,延长氧化时间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明显。以CT值作为氧化剂灭活能力评判指标,对氧化剂灭活藻类的研究表明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的CT值分别大于2.5 mg·min/L·min、2.4 mg·min/L、2.7 mg·min/L时,可灭活水中藻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对去除水中的微囊藻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在试验水质条件下,PAC对叶绿素a的最大去除率为72%,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 mg/L,预氧化时间为5 min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达93.1%。预氧化产生的水合二氧化锰作为凝结核促进了絮体的形成,并使之更加密实、易沉降。  相似文献   

5.
以还原性铁粉和高锰酸钾制备了新生态铁盐(FIS)用于去除水中的磷酸根,研究了pH、高锰酸钾投加量、还原性铁粉投加量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IS除磷效果随还原性铁粉、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溶液初始磷含量增大而降低;FIS除磷时最佳pH为3,浊度变化对除磷效果无明显影响;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3 mg/L、还原性铁粉投加量为1 g/L时,FIS对模拟含磷水和实际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8.16%、84.17%。  相似文献   

6.
杨涛 《辽宁化工》2006,35(4):217-218,221
采用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CODMn、浊度、色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低于3.0mg/L,浊度低于1.0NTU,色度低于5度。预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30mg/L、次氯酸钠投加量在5.0mg/L时,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为25%,浊度去除率为80%,色度去除率为85%。  相似文献   

7.
针对浊度为2~4 NTU的原水,以氯化铁为絮凝剂确定了絮凝反应的最佳pH和氯化铁最佳投加量,并比较了高岭土、硅藻土和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在8.0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氯化铁最佳投加量为3.2~3.8 mg/L;高岭土最佳投加范围3~4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75.1%;硅藻土最佳投加量为2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75.7%;PAM最佳投加量为0.2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87.1%。采用PAM助凝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混凝沉淀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2):3249-3254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钾、臭氧单独作用以及在确定其最佳工况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氧化顺序将两者联用,探究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工况:投加8 mg/L,搅拌速率100 r/min,搅拌时间30 min,中性偏碱;臭氧的最佳工况:投加量为3.5 mg/L,接触时间30 min,中性。两种预氧化剂单独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0%,40%左右;臭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臭氧去除率分别为67%,40%。说明臭氧+高锰酸钾联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氧化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新型悬浮陶粒流化床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在进水体积流量0.88m~3/h、悬浮陶粒流化床滤速7 m/h、石英砂柱滤速7 m/h、气水体积比1:1工况下,进水NH_4~+-N的质量浓度4.92~5.92mg/L时,砂滤出水NH_4~+-N的质量浓度1.0 mg/L;通过化学强化除磷和高锰酸钾预氧化进一步去除TP和COD,在悬浮陶粒流化床前投加PAC 40 mg/L,进水TP的质量浓度达1.13 mg/L时,砂滤出水TP的质量浓度0.3 mg/L,TP去除率达80.53%,在流化床前投加PAC后TP的去除率比后投加平均高8.79个百分点;投加3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后,进水COD的28.50~38.71 mg/L时,砂滤出水COD为13.88~21.49 mg/L,平均去除率46.97%,比没有投加时平均去除率提高了14.60个百分点。上述实验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 3838-2002的Ⅳ类水乃至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水厂现行工艺对含镍污染原水进行处理,当原水中镍质量浓度超过0.03 mg/L时,经处理后无法保证镍去除达标。在水厂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助凝剂PAM和调节pH来强化镍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pH和高锰酸钾投加量是影响镍去除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佳去除率方案: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调节pH为9.5,PAC投加量为18 mg/L,PAM投加量为1.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镍质量浓度为0.1 mg/L的原水,出水剩余镍为0.009 mg/L,去除率达到91%,同时该条件可使质量浓度<0.22 mg/L的镍污染原水处理后达标。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作为柳江沿岸水厂应对镍污染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矿化度矿井水回用常采用膜技术进行脱盐,但运行过程中水中硬度和悬浮物会造成膜污染极大影响了膜性能,开展预处理降低矿井水硬度及浊度,对减轻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石灰纯碱法耦合PAC去除矿井水的硬度及浊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钙投加量为100 mg/L、碳酸钠投加量为10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反应30 min,沉淀15 min,此时水样的总硬度为51.54 mg/L,总硬度去除率为48.11%,浊度去除率为98.13%。吨水药剂费用3.07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时存在的药剂成本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对比研究了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了浊度、UV254及CODMn去除率与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及预氧化剂投加量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预氧化-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降低颗粒排斥力和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优于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结合Design-Expert软件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流量为6.5 m3/h(絮凝时间为15.7 min)、PAC投加量为20.8 mg/L、KMnO4投加量为1.0 mg/L,此条件下浊度、UV254、CODMn去除率分别为90.69%、69.26%、67.99%。优化后的工艺可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别研究了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双氧水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的除锰效果,优选次氯酸钠为预氧化剂,考察pH、氧化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对除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除锰效果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氧化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在9.12的pH,次氯酸钠1.3 mg/L,混凝剂70 mg/L条件下,预氧化15 min, Mn2+浓度从1 mg/L降低到0.1 mg/L以下,去除率达92.7%,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多家煤矿井下废水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典型水样进行了混凝特性试验,考察了水样初始p H值、混凝剂投加量以及助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酸性有助于PAC混凝效果的发挥。对浊度为1 395 NTU、SS的质量浓度为448 mg/L的煤矿井下废水,在PAC投加量为100 mg/L时,混凝对水样浊度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3%和95.5%。助凝剂PAM的加入对水样Zeta电位和电导率作用不显著,但能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在PAC投加量较小时促进水中颗粒的沉降。当PAC投加量为40 mg/L,PAM投加量为2 mg/L时,对水中浊度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6.9%。  相似文献   

15.
该文考察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高藻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高藻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单独混凝沉淀工艺更好.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最优投加量为1.0 mg/L、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30 mg/L时,该组合工艺对藻类、藻毒素、嗅味、UV254、DOC及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去除率分别为83.57%、87.89%、100%、44.3%、45.45%和64.4 %.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国内多数油田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三元复合驱采油废水中残留了大量的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碱,油田污水处理常采用混凝处理,由于采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导致采出水的粘度增加,油、水、泥的分离难度增大,常规混凝效果不好,为此需要采取措施强化混凝。本实验采用静态烧杯试验得出,在最佳实验条件:聚合硫酸铁投量为2 500 mg/L、温度为45℃、pH值为6、快速搅拌(200 r/min)2 min后慢速搅拌(80 r/min)5 min、沉淀时间30 min后,水样含油量去除率达64%左右。通过混凝前投加氧化剂强化混凝实验得出:高锰酸钾投量在0.5 mg/L时,除油率提高8%。双氧水投量在5 mmol/L时,除油率提高17%。芬顿试剂中双氧水投量为5 mmol/L,二价铁离子投量在1.5 mmol/L时,除油率提高2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用高锰酸钾和硫酸铜分别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化学预处理,再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研究以高岭土为助凝剂,用PAC絮凝去除经过了化学预处理后的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或硫酸铜预处理以不同方式影响叶绿素a(Chla)和浊度的去除。Chla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0 mg/L投加量时达到92.6%。而硫酸铜预处理时Chla的去除率在其投加量为0.2 mg/L时最高,但在1.0 mg/L时减少到72.8%。高锰酸钾或硫酸铜化学预处理的除藻效果一般不如用高岭土助凝。甚至经高锰酸钾或硫酸铜预处理后,再用高岭土助凝除藻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就处理效率和饮用水安全而言,用高岭土助凝是优于用高锰酸钾或硫酸铜进行除藻预处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镍对水体的污染时有发生,实验通过模拟北江流域水源水受到重金属镍污染的情况,利用强化混凝的方法投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活性炭、聚合氯化铝等试剂对重金属镍的去除进行烧杯试验。通过调节原水的p H值在9.0左右,高锰酸钾与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调节至2.2 mg/L与40 mg/L,经过混凝-沉淀之后的水样重金属镍的含量低于国标限值,去除率最高,达到89%。  相似文献   

19.
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联用处理黄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量、投加顺序,在两者联用时对黄河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浊度为7.7NTU,水温为4℃的黄河原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mg/L时,两者同时投加可取得对有机物最好的去除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强化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莹  李杰 《广东化工》2016,(19):132-134
以腈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Fe~(3+)投加量、pH、无机碳源投加量对SBBR反应器处理腈纶废水的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Fe~(3+)对腈纶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在DO为2~4 mg/L,HRT为48 h,Fe~(3+)投加量为20 mg/L,进水pH为7,无机碳源NaHCO_3补充量为0.25 mg/L的最优工况下,投加Fe~(3+)的SBBR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可达65%,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