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操作,开展山楂叶总黄酮制备及含量测定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老师指导下完善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山楂叶总黄酮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并对整个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倪正民 《广州化工》2020,48(12):141-143
学生从大一大二的知识"基础期"跨越到大三大四的"专业期"需要有一个合理过渡。在夏季小学期课程中,以"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或水杨酸含量的测定"为题,把学生掌握多种测定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设定为产出导向,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老师充当聆听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该课程设计将竞赛式实验、科研交流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成为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实践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中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评价过程,教学中开展药品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老师指导下修改方案。小组合作完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评价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出结论,并对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于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而分光光度法是较为常采用的一种。但测定时有游离水杨酸包含在内。本实验通过两步滴定法测得的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和分光光度法以及对游离水杨酸的测定得到乙酰水杨酸的含量结果作比较。对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不扎实等问题。本文将翻转课堂理念运用于具体的实验中,以“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设计教学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启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不扎实等问题。本文将翻转课堂理念运用于具体的实验中,以"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设计教学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启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琦斐 《应用化工》2011,40(1):121-123,127
探讨乙酰水杨酸微型化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以浓硫酸作催化剂,用乙酸酐与水杨酸进行酰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改变反应条件进行实验,重点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数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乙酰水杨酸微型化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是:乙酸酐和水杨酸的摩尔数比为3∶1,反应温度60~80℃,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反应时间3~5 min。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红外光谱内标法测定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方法。选择铁氰化钾作为内标物,定量添加到乙酰水杨酸中,在乙酰水杨酸百分含量为1.60%~3.43%范围内,测得混合物红外光谱中乙酰水杨酸测量峰(1605 cm~(-1)±1 cm~(-1))和铁氰化钾内标峰(2117cm~(-1)±1cm~(-1))的峰高比(y=hi/hs)与两者质量比(x=mi/ms)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8089x+0.1463,相关系数r=0.9979。据此测得感冒片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为16.7%,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加标回收率为97.7%~102%,测定结果与药典法相近。  相似文献   

9.
张金磊 《广州化工》2011,39(22):70-72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用稀硫酸铁铵做显示剂来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水杨酸的含量。在酒石酸作稳定剂的乙醇-水溶液中,在472 nm处有最大吸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证明,水杨酸浓度在0~165μg/mL范围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00165×C+0.00798,R2=0.9976,回收率在99.4%以上。  相似文献   

10.
郎岩  丁红玉  王伟娥 《山东化工》2022,(14):125-127
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牙痛、关节痛和风湿。迄今为止,铕离子荧光探针测定阿司匹林药物含量未见报道。基于此,本论文将利用阿司匹林与稀土离子铕形成配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和共发光离子的加入,来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改善了阿司匹林-稀土离子的荧光探针法测定药物的测定条件。研究了阿司匹林的稀土离子荧光探针的检测。建立了铕-阿司匹林-SDBS-EDTA-Tris-Phen多元体系荧光探针测定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工作曲线,判断其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利用上面建立的方法对阿司匹林制剂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含量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测定的方法。方法 在固定的波长范围内对标准溶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采集数据确定体系最佳吸光度,于最佳试验条件下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样品测定。结果 乙酰水杨酸在5.0~100.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3个加标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6%~4.87%,样品回收率范围为97.15%~99.9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试剂便宜、方法稳定,适用于批量阿司匹林片剂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常量、微量两种方法做对比,对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讨论,微量滴定的精密度达到常量测定水平,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微量测定简便快捷,节约经费,减少污染,效果良好,可满足分析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民族药地稔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751型分光光度计,两次双波长法,选择λ_1=287nm,λ_2=260nm 为潘生丁的测定波长;选择λ'1=258nm,λ'2=312.5nm 为乙酰水杨酸的测定波长,样品不经分离,可直接同时测定潘生丁和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用模拟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潘生丁和乙酰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0.33%(p=0.95),100.2±0.43%(p=0.95)。  相似文献   

15.
叶海伟 《广州化工》2016,(5):197-198,228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下而上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制药小试》实验教学中,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为实验研究对象,设计完整的翻转课堂实验方案,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性以及效率,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其特殊性,在安全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采用计算机虚拟模拟化学实验过程,可以保障在安全的环境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和优势,概括现代虚拟仿真技术种类,并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为例,通过制作具有交互性的flash动画及形成完整课件的心得,初探虚拟仿真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经复分解反应制得了对甲苯磺酸铝,并用元素分析、IR、TGA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针,并将其作为固体酸,用于催化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乙酰水杨酸的O-酰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铝对O-酰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水杨酸与乙酸酐摩尔比1∶2(0.01 mol水杨酸),对甲苯磺酸铝0.15 g,水浴温度75℃,反应时间35 min,乙酰水杨酸平均收率可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步酸碱滴定法测定复方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通过对市售几种标示量的复方阿斯匹林片的测定,及与国家药典规定相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以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制备乙酰水杨酸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由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一般都以酸为催化剂。最近,我们用强碱氢氧化钾为催化剂进行了上述反应,产率高,反应温度低,经红外光谱测定后其纯度也满意(参看附图)。因此,碱催化较酸催化为好。化学反应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主动性差、探究性学习能力欠缺的现状,文章提出开展学生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并进行了探索。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以创新性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与探索,提出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前进行讲解,实现动口、动手的有机结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针对接受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和接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8.54%的学生认为新模式新颖、有趣;82.44%的学生希望能够开展自主设计型实验课堂教学;76.10%的学生觉得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帮助,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比传统实验课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