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海上风机浮式平台现阶段技术瓶颈问题,结合经典半潜式平台与单柱式平台的结构特点,提出面向深远海的新型海上风力机漂浮式平台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倾斜侧柱的全潜式浮式风机平台。基于NREL 5MW风力机上部机型参数,对提出的新型浮式平台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基于考虑结构全耦合效应的一体化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考虑风剪切、波浪、海流的海上浮式风机水动力响应研究,对比分析了新型浮式风机、半潜式风机与单柱式风机在不同波浪入射角以及波浪频率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海上风力机漂浮式平台设计流程可设计出水动力性能优秀的海上浮式平台,新型浮式平台相较于半潜式平台能够明显降低垂荡峰值与其对应波浪频率,降低发生垂荡共振的可能性。此外,不同浮式平台方案的共性结论表明风机运行中应尽量保证波浪正向流入,对于避免侧向产生过大波浪力有利。  相似文献   

2.
半潜式平台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存在平台设备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把常见的半潜式平台简化为三种典型的浮式基础,将波浪能发电装置集成至浮式基础,建立浮式基础与浮子耦合的运动方程,利用水动力仿真软件AQWA开展数值模拟和参数化分析,获得了波浪方向、浮式基础的截面形状、浮子直径以及浮子与浮式基础间距等因素对浮子捕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棱柱浮式基础在特定波浪方向下能够增强微阵列浮子的捕能效果,三棱柱浮式基础使微阵列浮子更好地适应各个方向的波浪激励,圆柱浮式基础以遮蔽效应为主,较大程度上减弱了浮子的捕能特性;不同波浪方向对四棱柱浮式基础、三棱柱浮式基础周围的浮子影响较大,而对基于圆柱浮式基础的微阵列浮子影响不大;通过增加浮子的直径以及浮子距圆柱浮式基础的距离,能够有效提高微阵列浮子平均输出功率。本研究可为半潜式平台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集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昊 《电工技术》2024,(2):118-120
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电缆敷设的工作量大,通常由人工完成.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部分工作已被机械作 业取代,发展成人工敷设与机械敷设相结合的作业方式.然而电缆敷设环境复杂,机械敷设的开展仍存在较大的局限 性.为进一步优化电力电缆敷设方法,从敷设参数监控与自动化调节技术和管道机器人技术两方面汇总了近些年来电 缆敷设工艺的改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中、低压电力电缆中、低压电力电缆,通常是指电压等级为1~35千伏的输配电用的电力电缆。3.3千伏及以下称低压,5千伏及以上称中压。长期来,粘性浸渍纸绝缘铅包电缆一直是最主要的品种。这种通常称为传统式的电缆是很可靠的,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内部浸渍剂的流动。当电缆在落差敷设时,浸渍剂往下流失,使上部绝缘枯干,下部铅护套胀破。所以,电缆敷设的落  相似文献   

5.
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地滑轮敷设后需将电缆二次搬抬上支架,易产生因人员疲劳、操作方法错误导致的电缆磕伤隐患;此外,电缆通道内支架架设完成后,占用了人员逃生通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高压电缆线路高、宽度适位调节敷设方法,研制了电缆通道内半幅工字架搭设用可调节插片、输送机电动升降平台、多功能导向滑动架。该方法实现了电缆敷设一次到位,避免了地滑轮敷设时,电缆搬抬上支架易造成200次/km的电缆磕伤风险,同时让出电缆通道内部半幅空间作为人员逃生通道,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玉群 《电工技术》2018,(10):148-151
为分析电缆在隧道、排管及直埋等典型敷设方式下线路温升及载流量的差异性,首先分析了电缆结构的发热特性及电缆典型敷设条件下的散热特性,随后通过试验分析在隧道、直埋和排管敷设条件下,同一根110kV 电缆在相同试验电流条件下导体及外护套温升,比对分析隧道、直埋和排管敷设条件下电缆温升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24h稳态电流条件下,排管敷设的电缆温升最高,散热效果最差;隧道条件下的电缆散热效果最好,排管中电缆 的导体温升约为隧道中的2倍.由此可知,排管通常是电缆线路载流量的主要瓶颈点。  相似文献   

7.
《电线电缆》2016,(6):36-40
针对手动校核电缆敷设结果效率非常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款电缆敷设辅助校核软件。软件基于AutoCAD VBA平台编程实现,可以自动计算电缆的实际敷设长度与理论最短敷设长度的比值,并将所得比值进行筛选和处理。通过观察软件给出的计算结果,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电缆敷设结果进行校核,从而大大提高电缆敷设结果的校核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发现电缆通道设计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吴侨思 《电工技术》2023,(18):173-175
110kV高压电缆敷设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电缆敷设质量,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具有重 要意义,因此应该重视对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研究,达到更好的敷设效果.110kV 高压电缆敷设施工需完成电缆 保护管安装、电缆线敷设作业、附件安装作业及电缆防火施工,为保证电缆工程敷设质量,在实际施工中除了要做好 施工准备与过程控制外,还需对施工技术细节进行研究,确保施工方案能顺利进行,提升110kV高压电缆敷设质量. 基于此,以110kV高压电缆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缆敷设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AP1000核电站核岛电缆及电缆通道的设计要求,对电缆敷设路径进行优化,确定采用方案为:将最下层的仪表电缆桥架尺寸改小为457.2mm,优化仪表电缆的走线。同时提出优化建议:采用合适的控制系统;扩大三维软件的使用范围;应用软件程序优化设计。优化后可减少控制电缆数量,节省电缆安装费用,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系统控制水平;将各专业设备完整地显示在三维空间,避免碰撞;提高设计合理性,优化敷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110 kV复合平滑铝套电缆产品的出现,该产品的现场敷设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对平滑铝套电缆在敷设前、敷设中和敷设后的关键工艺设计进行了说明.并对电缆敷设的环境温度、敷设方式、固定方式和敷设中的3个力的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缆敷设后的试验方法进行介绍,并展望了该产品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变电站中的电缆连接数量大幅增多,电缆、光纤、数据线等敷设混乱、可追溯性差,电气二次设备运行后,电缆任何一芯的可靠性要求都很高,检修、扩建、故障影响面很大,电缆敷设之前的科学排列是目前变电站施工急待解决的质量技术瓶颈之一.西宁750kv变电站创新采用电缆"节点立体交叉"排列敷设方法,提高电缆敷设施工效率、质量,达到全站电缆沟、涵洞、路基内无交叉,合理布置电缆密集敷设时电缆的载流能力,避免电缆密集敷设时温度过高,提高电缆敷设工艺观感,电缆敷设达到科学合理布置,电缆敷设一次性施工完毕,使电缆敷设施工周期缩短,电缆施工完毕后可追溯性强;电缆敷设在检修、扩建施工中方便简捷,确保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底电缆敷设施工业务培训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系统方案,充分利用Unity3D引擎优势,搭建了海缆敷设三维动态仿真平台,建立了海缆敷设仿真培训所需的工具模型库、人物模型库及三维场景库,实现了仿真教学、操作训练与考核评价等培训功能。基于HTC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实现了设备仿真操作、漫游行走等人机交互功能,增强了用户体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规范海底电缆敷设施工流程,还有效指导海缆敷设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为海缆线路管理及运维人员全维度掌握海底电缆运维技术提供理论与作业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潜油泵电缆最新发展中运用的新型导体材料以及多种复合型结构设计,将以往潜油泵电缆只为潜油电机提供动力的单一功能,拓展到可同时具有加热、注剂、信号传输等多种复合型功能,达到一次下井作业完成多项任务,有效节约敷设成本。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智能变电站光缆、电缆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某220 kV半户内GIS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提出了半户内变电站光缆、电缆选型及敷设优化方案,使得1台主变压器预制电缆根数减少至5根,预制光缆、尾缆规格可以优化合并为4芯、8芯、12芯。取消了电缆夹层的常规设计,有利于光电缆的敷设。经过优化整合,方案较通用设计减少了光缆、电缆敷设施工量,提高了变电站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供电可靠性与城市美化的需要,在城市配网中已广泛采用电缆线路。但由于受城市有限的路面资源的影响,城市规划部门往往要求在同一条路径上布置多条甚至几十条电缆,且由于电缆通常采用穿管直埋与沟道敷设的形式,沟道也因美化的需要而做成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电缆敷设技术施工周期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保证电缆敷设效率和质量,提出基于三维模型的变电站二次电缆模拟敷设技术。以某变电站施工为例,在三维软件中建立模型、电气连接点和电缆通道,利用粒子群算法得到电缆敷设最短路径,通过三维模拟软件完成电缆虚拟敷设。实验表明,使用电缆模拟敷设技术敷设后,重叠线路的数量不超过2条,可提高电缆敷设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牵引供电系统环网电缆的敷设,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供电系统工程采用的复合支架+电缆槽盖的新型敷设方案为例,通过总结工程应用经验,与传统的混凝土槽、电缆钢支架敷设方案进行对比,新型敷设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案在以往工程应用中的主要缺点,为轨道交通高架区间电缆敷设提供了一个更优的应用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大型电站、大容量机组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缆用量大为增加。目前在发电厂、变电所中敷设电缆全靠人力拉,劳动强度大,功率低,有时敷设一根大截面动力电缆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因此,如何在电缆敷设中改善劳动条件,节省人工,已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在发电厂、变电所中,电缆走向复杂,加之规格品种多,能不能用机械敷设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实际施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杜丰  杜才明  彭家红 《江西电力》2022,46(4):5-7,17
为了提高交流励磁电缆的传输容量和施工便利,通常将多根单芯电力电缆并联接线.随意敷设将造成每根电缆的互感电抗不同,均流系数下降.无间距多层布置的运行环境,将导致实际载流量下降,引起部分电缆局部温度异常.经试验分析查找过热主要原因,通过改变电缆敷设路径,采取按相序分组布置,扩大分组支路电缆间距等方法,并重估载流量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电缆敷设方式、直流拓扑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交流电缆直流载流量的影响,以10 kV交流配电网中广泛使用的三芯交联聚乙烯(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电缆温度场和流场耦合仿真模型,得到了直埋敷设、排管敷设和沟槽敷设下电缆分别以双极式、单极式、三线双极式(three-wire bipole structure based HVDC,TWBS-HVDC)3种直流拓扑结构运行时的直流载流量、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结果 表明:在相同敷设方式下,电缆以TWBS-HVDC运行时的载流量最大,而以单极式运行时的载流量最小;电缆以单极式运行时的总电流容量最大,而以双极式运行时的总电流容量最小.与直埋敷设和排管敷设相比,沟槽敷设下敷设深度、深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导热系数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较小,而空气温度和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敷设深度的变化,其余环境因素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化.研究结果可为10 kV交流XLPE电缆的直流改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