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卫星城到新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新城空间格局的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整体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自建国之初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就在一直探讨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规模的大与小,城市人口的密与疏,城市布局的聚与散,这些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政策.2004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建设新城的规划设想.从卫星城到新城这一概念的转变,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2005年3月17日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国务院批复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的统一部署,与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同步,2006年年初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会同相关委办局配合各区县政府,参照重点新城完成了门头沟、房山、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八个新城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来看,它受到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城市圈、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京津产业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显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未来十五年的规划目标将由一个7万人的科技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人口70万人的综合新城,GDP由现在的127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城市建设用地由现在的1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00平方公里.亦庄新城的建设迫切需要经济提升、产业提升、社会结构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和目标.落实好国务院的批复和总体规划,是北京新城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新形势 2004年,北京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历史地看,这次规划修编在城市定位上明确地提出四大功能,在规划布局上扭转了多年来发展形成的单中心、摊大饼的被动局面,这些都是城市发展方向的重大改变,其成果来之不易,意义也很深远.  相似文献   

6.
新城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7.
吴鑫  王博 《建筑创作》2010,(12):194-201
<正>项目位于广州珠江新城L-9地块,镶嵌在广州市新城市轴线上,用地呈长方形,北临20m宽海明路,东靠40m宽马场路,西面及南面接30m宽规划路,地块竖向高差变化平缓,是优越的住宅建设用地。根据功能布局,在小区中间规划一条南北向的小区道路,将小区自然分成东、西两个区域。小区总用地面积约2.74hm~2,总建筑面积110 36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1 903m~2,地下建筑面积18 463m~2,建筑高度99.80m。规划建筑包括西区6栋  相似文献   

8.
房山新城规划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进一步细化、深化新城不同地区的功能、规模和布局;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是房山新城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将通州定位为北京市东部的卫星城.因此.通州多年来的建设也是遵循卫星城的发展模式。新总规秉承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结构.提出建设新城的战略构想.通州作为三个重点发展新城之一.必将成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独立性更强、产业更聚集、功能更完善。在城市转型关键时期.新城交通系统也经历着变革。原有适合卫星城发展的交通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城的要求.必须探寻一种支持通州新城发展目标、体现城市未来发展特色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新城发力",将"五个新城"作为上海空间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近期战略的选择重点,并强化"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而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是"新城发力"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通过梳理五个新城交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空间新格局的视角,围绕对外和内部两个交通联系层次,重新认识处于加速发力...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江浦组团为案例地,结合刷卡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小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建立引力模型探究起讫站点周边空间因素对出行的共同影响。文章发现:新城的公共自行车出行以通勤为主要目的,高频出行多分布在较高用地混合度地区和关键空间节点周边,站点周边的地铁站、社区、就业地、餐饮服务设施的布局密度促进出行,而用地混合度、路网密度和除餐饮外的商业设施布局密度则抑制出行。结合新城紧凑的用地特征和通勤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站点应布置在社区、地铁站等关键空间节点周边,同时避开用地混合度过高、支路稠密、交通流量较大或沿街商业设施密集的路段,为新城等共享单车市场难以覆盖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宝贵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节点的规划布置对于整个地下空间的利用举足轻重,同时又影响着城市地上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新城土地利用政策应有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建设是本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解决北京城市发展各类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城建设的启动需要首先解决好新城发展涉及的各类政策问题,土地利用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2005年落实总体规划的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是以新城规划为重点进行开展的,以此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2005年12月3日,首规委第26次全会审查通过了顺义,通州、亦庄三个重点新城规划.与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同步,2006年年初北京市组织编制完成了门头沟、房山,昌平、大兴、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八个新城规划.和重点新城一样,八个新城的规划编制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较高质量,高标准的进行了科学编制,为保障新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八个新城规划内容体现了以下四个共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规划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昌平新城是北京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疏散中心城产业和人口的重点区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昌平区委一届九次全会也提出把昌平建设成为"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的目标.因此,本次昌平新城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城功能,并根据新城规划的编制要求,在深入分析昌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昌平土地利用现状,梳理整合城市空间,有效控制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建设标准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按照国务院领导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组织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采取了"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确保整个规划工作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办事.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规划>,并于2005年1月27日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范围 门头沟新城南部地区的核心区域,东隔永定河与北京城区相望,是长安街西延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城市设计重点研究门头沟新城南部核心区,范围以规划的长安街西延线和阜石路之间的区域为核心,东至永定河沿岸,西到三石路,包括长安街西延线南部沿街区域、阜石路与六环路相交区域.  相似文献   

18.
李樱 《建筑与环境》2009,3(2):40-42
新城作为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发展的主流。在新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无序的城市扩张与有序的公交导向结合起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用地集约的城市发展格局,是创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佛山新城组群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城市发展现状,辨明了当前城市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公交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理论与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佛山新城的规划思路与对策,为类似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城发展中大尺度空间格局的建构往往面临基地、片区乃至城市的重大发展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是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及首要目标。江北新城中心区是南京大都市发展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安全格局、景观特色品牌、跨江景观联系、滨江景观带塑造等方面探讨其城市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并在理性分析中作出基本判断,将增加其城市设计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从卫星城到新城--跳出同心圆的人口和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修编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提出"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①、镇的市域城镇结构体系",以"新城"取代了"卫星城"."新城"与"卫星城"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引导人口到新城居住和工作?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顺义区所做的为期半年的调研工作,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