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蒿胶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蒿胶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在医药、日用化工、沙漠治理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乙酸作为提取剂从沙蒿籽中提取沙蒿胶多糖的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提取沙蒿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90min,提取液浓度85%,料液比1:5,在此工艺条件下沙蒿胶提取率为18%~19%。与目前国内干法生产工艺相比,本文提出的工艺生产的沙蒿胶在得率和纯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枸杞子中的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用石油醚-丙酮(4:1V:V)混合溶剂浸提,液料比为3:1(ml/g),在50℃浸提1.5h,反复4次,浸提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3.
乌洋芋色素具有一般花青素类色素特征,宜采用酸性极性溶剂作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试验,得到乌洋芋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54.8℃,时间2h,料液比1:30(g/ml),提取液中盐酸浓度1.1%(V/V).在此条件下,采用二次浸提,提取得率可达93.78%.  相似文献   

4.
循环超声法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循环超声技术在万寿菊中叶黄素提取中的应用.实验以万寿菊发酵造粒为原料,对比了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实验还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作用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提取与静态溶剂提取法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石油醚=1∶1(V/V);较理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超声作用时间为20min、超声功率为800W;在此条件下超声循环提取法的提取率为98%,而溶剂静态浸提法仅为42%.  相似文献   

5.
徐耀  郁建平 《食品科学》2008,29(3):181-183
本研究探讨了长叶地榆根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经过单因素和正交组合试验,得到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为1∶4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2h,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水溶性多糖得率4.39%.  相似文献   

6.
吉恬 《食品与药品》2008,10(5):33-36
目的 探索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红色素新的工艺条件,以获得高色价的辣椒红色素.方法 先用有机溶剂浸提粉碎的干辣椒粉;然后皂化处理浸提物,比较辣椒红色素在不同温度、时间、溶剂浓度下提取的效果;最后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精制分离.结果 确定了皂化的最佳条件是:提取的有机溶剂为10%NaOH醇溶液,70℃下皂化4 h可有效除去辣椒红色素粗品中的杂质,经过硅胶柱层析精制分离,可得到色价大于600的辣椒红色素.结论 在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中,皂化前处理对提高色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中花色素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提取剂对紫苏叶花色素苷的提取效果,确定6%乙酸为选用的提取荆,其对紫苏叶花色素苷的组成影响很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6%乙酸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g/mL),在室温(25℃)下经225W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20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花色素苷的得率为5.95%,粗提物中花色素苷的含量为29.44%.  相似文献   

8.
猪肚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青  郁建平 《食品科学》2008,29(2):180-183
探讨了以猪肚菇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90℃、浸提时间4h、料液比1:30、次数三次为提取猪肚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率达13.2%.  相似文献   

9.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立  郁建平  占建波 《食品科学》2008,29(4):185-188
本研究探讨了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应用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一步纯化.得到大豆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h,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在此条件下大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59%.由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试验,得出D4006和H103型大孔树脂吸附解吸最好.经D4006大孔树脂纯化后,大豆异黄酮的纯度可达到30.58%.  相似文献   

10.
刘玉兰  王坡  田原 《中国油脂》2008,33(5):54-57
以醇洗大豆浓缩蛋白副产物糖蜜为原料,在对浸提溶剂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选丙酮作溶剂从糖蜜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对丙酮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丙酮提取工艺条件,以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图。结果表明,丙酮浸提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20℃,料液比1:3(m/V),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达到90.3%,产品纯度达到23.5%。  相似文献   

11.
郭玉宝  裘爱泳  徐霞 《中国油脂》2003,28(10):36-39
血脂过高引起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植物甾醇因其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倍受关注。论述了植物甾醇的天然来源、存在形式及食品加工对其影响,以利于控制食品加工条件,最大限度地使甾醇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甾醇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甾醇的分布与种类,并从植物甾醇的角度论述了其功能与应用、来源、生产、开发利用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综述植物甾醇研究简史,植物甾醇、胆甾醇、甾醇酯、甾烷醇的结构与特性,植物甾醇精制分离新工艺,及其吸收与代谢,生理机能,产品应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的工艺,在料液比1:31、超声功率410W、超声时间10.5min、颗粒粒径86目条件下,竹笋总甾醇提取率达0.317%,β-谷甾醇提取率达0.249%。  相似文献   

15.
杨天奎  汪学德 《中国油脂》1996,21(1):24-25,29
本研究针对实际需求,采用混合溶剂及新工艺对棉坯直接浸出,生产低棉酚、低蛋白变性,低残油的高质量粕,同时提供一种价格昂贵的副产品-粗棉酚;毛油颜色浅,易精炼;混合溶剂沸点低,回收容易,为棉籽浸出新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建书  王强  刘红芝  刘丽  王丽 《食品科学》2012,33(22):191-195
为了明确山东、广东、河南3个地区花生品种VE、植物甾醇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3个地区共45个花生品种中VE、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3个地区花生品种中均含有α-、γ-、δ-VE 3种VE异构体和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总VE含量排序为河南>广东>山东,α-VE含量排序为广东>河南>山东,γ-、δ-VE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总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同时,所有花生品种的3种VE异构体中均以α-VE含量最高,占总VE含量的70.37%~78.27%,3种植物甾醇中均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占花生中植物甾醇总量的61.98%~71.65%。  相似文献   

17.
以脱壳南瓜籽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南瓜籽中的植物甾醇,筛选了提取植物甾醇的理想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温度、微波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对植物甾醇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植物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提取南瓜籽植物甾醇的理想溶剂,各因素对南瓜籽中植物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时间微波温度液料比微波功率;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5∶1,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600 W,微波温度50℃,此条件下植物甾醇的提取率达到0.892 mg/g。  相似文献   

18.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小泓  沈敏元  康逸  杜琴 《中国油脂》2003,28(12):47-48
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为:馏出物:甲醇(W/V)10:10,冷却温度-3℃,酯化时间5h,得到甾醇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塔罗油中植物甾醇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以及在医药、食品和轻化工业的应用,概述了国内外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讨论了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造纸工业副产品塔罗油尚未得到合理、高附加值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技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植物甾醇粗品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植物甾醇的精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料比10∶1,结晶温度1℃,养晶时间3 h,甾醇得率为68.60%,甾醇纯度为95.68%,甾醇得率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电镜扫描法对玉米植物甾醇进行表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精制产品中玉米植物甾醇的组成,鉴定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质量分数分别为28.57%、6.18%和6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