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高校科普服务一直缺乏有效、适用的评估指标的现状,在深入调研吉林、安徽、浙江三省25所高校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调研访谈内容进行三级编码,通过分析比对共词网络逐步确立评估指标的类属和理论模型,建立三级评估指标,旨在为展开全国范围内高校科普服务评价研究做好试点示范、理论模型、指标体系和操作工具上的初步准备.  相似文献   

2.
刘澄澄  王吉 《移动信息》2024,46(7):157-159
学习策略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者为有效促进学习而达到满意结果的复杂过程,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策略的有效生成,文中对不同学段的20 名学生做了深入访谈。基于此,采用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事后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生成是多样性的,有无意识的生成、有意识地自发生成和无意识地顿悟产生等。学习策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来自个体因素、外界摄取因素、学习策略本身和学习内容等。  相似文献   

3.
公众是科普动漫的最大受益群体,也是科普动漫传播的主要对象。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科普动漫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网络科普动漫影响力出发研究网络科普动漫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利用结构方程理论来研究网络科普动漫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利用受众的视角发现我国网络科普动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视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如何推进手机电视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手机电视提供商的关注焦点。文章基于扎根理论,从顾客感知价值角度出发,通过质性分析软件QSR-Nvivo对手机用户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了用户最关注的手机电视服务特性及其权重,最后提出了改进手机电视服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9,4(4):16-23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深度参与理论”强调以气象科普对象为中心,使参与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气象科学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气象科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就意味着在气象科普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科普模式和创新的科普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张昀京 《科普研究》2014,9(6):73-81
科技普及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措施。边区科普坚持了科学为战争服务的原则,提出"科学的方法应该与科学的任务一致",理论与实践一致的理论。实践中重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养,重视群众教育,重视用科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的问题,制定许多政策法规。建立科学机构,积极宣传报道科技,举办展览会。发动干部深入基层,用科技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巩固了边区,使群众和党紧密团结,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陕甘宁边区的科普理论与实践对新中国的科普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跞  胡芳 《科普研究》2022,(5):75-83+105
科普培训是提升科研人员科普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6个具备科普经验的科研人员为访谈对象,聚焦其科普经验和关于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的观点,并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异同进行对比,总结出针对科研人员的科普培训应以6个维度为核心:多维度促进更广大科研人员认识科普的意义与挑战、向科研人员介绍科普通用技巧、鼓励科研人员开发个性化科普内容、提醒科研人员重视公众兴趣与反馈、积极鼓励科研人员使用社交平台进行科普、向科研人员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并解释说明了各个维度可采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产品理论看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荒  曾国屏 《科普研究》2012,7(1):23-28
在回顾学界关于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结合发展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公共产品理论,对科普事业为何需要与科普产业结合发展,二者结合何以可能等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以明晰二者结合发展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做科普"的内涵就是为受众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信息场"服务,它体现在"为谁做"、"做什么"和"怎样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构成"科普环境信息场"的信宿、信道和信源三要素,提出了如何使信宿(受众)-生都能够保持"好奇心"、信源(科普信息内容)的"黑箱"理论、科普活动中的"多元信道法"等"做"科普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做科普”的内涵就是为受众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信息场”服务,它体现在“为谁做”、“做什么”和“怎样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构成“科普环境信息场”的信宿、信道和信源三要素,提出了如何使信宿(受众)一生都能够保持“好奇心”、信源(科普信息内容)的“黑箱”理论、科普活动中的“多元信道法”等“做”科普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科普产品博览会作为重要的服务类科普业态,具有促进科普产品流通、推动行业技术和经验交流以及国内外 科普市场扩展等多种服务功能。而作为会展的核心顾客,参展商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科博会运作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以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建构相关模型,研究博览会参展商满 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访谈提出提升科普产品博览会参展商满意度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分析和研究国内外科普投入产出相关文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科普投入产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科普效果的研究状况及进展,得到如下结论:(1)科普投入、产出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2)在科普投入和科普产出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3)关于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国内外仍未出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4)科普效果的定量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普资源共享基础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扬  孙昊牧  曾琴 《科普研究》2008,3(5):23-28
本文对科普资源共享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究分析.首次界定了我国科普资源共享的概念内涵及基本要素,总结了科普资源共享的意义和目的;首次提出科普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北方电信宽带接入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人口、经济、地理及业务发展情况资源因素,划小核算单元,建立基于北方电信宽带接入网的县域分类模型,以期达到县域精细化分类,从而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投资和建设策略,达到科学分配投资、提升投资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整个社会信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我国科普产品的信息化发展。为了适应消费者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的现实,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因此,针对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消费者意愿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的发展,从而对科普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互联网技术发展、消费者意愿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SEM)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消费者的意愿。不仅验证了原有的功能、认知、情感等价值因素,也证实了经济价值和情境价值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根据网络科普平台的用户特征和需求,构建了青少年 网络科普频道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对典型的青少 年在线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原理一点通”频道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 研究表明网络科普频道用户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而用户预期对满意度的正向 影响没有得到验证;用户预期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明显;用户满意度与用户抱怨呈负相关,而对用户忠 诚度正向影响显著。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网络科普频道的建设和改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