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流体相变时所体现出的特性是其作为蓄冷相变材料使用的重要基础。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测量了纳米颗粒粒径为10nm、20nm、50nm、100nm、500nm,质量分数为5%、10%、12%、15%、20%,以及降温速率为2℃/min、3℃/min、5℃/min、7℃/min、9℃/min的Al2O3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融化点、比热及相变潜热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值都高于去离子水;随着颗粒粒径、质量分数和降温速率的增加,纳米流体的凝固点、冰点逐渐升高,而比热值逐渐减小。融化温度随着颗粒粒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小幅度的降低。去离子水的相变潜热值高于纳米流体的潜热值;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加,潜热值越大;随着质量分数和降温速率的增加,相变潜热值越小。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复合镀工艺制备了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纳米Al2O3添加剂、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高于Ni-P合金镀层,而且随着Al2O3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硬度和耐磨性增加.当纳米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为10.1%时,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较Ni-P合金镀层增大28%,磨损失重减少20%以上.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结构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镀层硬度由570 HV增大到1 185 HV,耐磨性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制冷》2016,(4)
使用VIC-2D、m ATLAB、Linksys32、Image-Pro Plus和Origin8.5等软件,以Al_2O_3-H_2O纳米流体为实验材料,分析降温过程中粒径(50、100、500nm)和浓度(0.01%、0.05%、0.1%)不同时其内部颗粒的布朗运动并验证其随机性,总结降温过程中单个Al_2O_3-H_2O纳米颗粒团聚体的运动轨迹、速度以及Al_2O_3-H_2O纳米颗粒团聚体的表面积、直径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显微镜整个视野范围内纳米流体的平均、最大直径和平均、最大面积分别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近似服从正弦分布;降温速率相同时,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的Al_2O_3-H_2O纳米流体呈现最佳分散性的时刻与温度各不相同。该实验结果为后人探究完善纳米流体的布朗运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甚至对全面系统地表征纳米流体的微观结构、建立其热物理参数和热学特性测试的标准化仪器、规范和测试条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Al2O3/Mo复合材料的磨料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l2O3/M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Al2O3/Mo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Al2O3体积分数的增加,基体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显微硬度逐渐增加,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犁沟在数量、深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当Al2O3的体积分数为3%时,随着磨粒粒度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比磨损率逐渐增加,Al2...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法制配了Co-H_2O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直径、温度对纳米流体比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比热随着纳米颗粒的添加不断减小,质量分数为0.1%和0.2%的Co-H_2O纳米流体比热比去离子水分别降低了2.88%和5.76%。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流体的比热容逐渐增大,并且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越大,其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对低浓度的纳米流体越明显。粒径越小的纳米流体比热容越大。现有比热容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不能直接用于计算。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步法制备了Al2O3水合纳米流体,测试了不同pH值下,不同体积分数的~203纳米流体的zeta电位和导热系数,研究pH值对Al2O3.H20纳米流体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体积分数的Al2O3纳米流体,pH存在一个优化值对应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而电位的绝对值越大,纳米颗粒在流体中分散稳定性越好,因此对Al2O3纳米颗粒来说,要得到稳定分散的纳米流体pH值应在8~9之间为最佳;同样随着pH的变化,也存在一个最优值对应于Al2O3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到一个最大的值,并且导热系数随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导热性与pH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与文献[6]和[13]中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梁燕萍刘男  吴振森 《功能材料》2007,38(A07):2464-2466
以电化学方法合成的Al2O3多孔膜为基体,采用交流电沉积的方法在膜孔中沉积纳米TiO2,制备出纳米TiO2/Al2O3复合薄膜。对TiO2/Al2O3复合薄膜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对TiO2/Al2O3复合薄膜光催化甲基橙溶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TiO2复合薄膜呈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电沉积TiO2的时间、热处理温度、选择不同光源照射均对TiO2/Al2O3复合薄膜光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Al_2O_3-H_2O纳米流体相变蓄冷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水介质中悬浮少量的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20nm),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制备成均匀分散的Al2O3-H2O纳米流体。对水和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降低水的过冷度,缩短结冰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纳米流体的蓄冷量要大于纯水。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基体上制备了纳米La2O3/TiO2复合薄膜。利用XRD研究了La2O3不同复合量对纳米TiO2晶型转化的影响,利用SEM研究了Al2O3底膜对La2O3/TiO2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利用亚甲基兰溶液紫外光降解实验研究了La2O3/T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0.5%(物质的量)La2O3的TiO2干凝胶经850℃煅烧后仍为锐钛矿(64%(质量分数))占主导的混晶结构,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当Al2O3底膜和La2O3/TiO2复合薄膜的厚度分别为4层和3层时,经850℃煅烧后,复合薄膜致密且无微裂纹出现,而且具有佳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瞬态热线法、比较量热法和旋转粘度计测试了不同温度、粒子浓度和粒径下的Al2O3-DW(蒸馏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粘度等热物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浓度、粒径和温度都是影响Al2O3-DW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与水相比,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粘度增加,常温4%体积份额下增幅分别为21.5%和52.3%;纳米流体比热容随着粒子体积份额增加而降低,并推导出了常温下低浓度纳米流体比热容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1.
La2O3在MgO-Al2O3-SiO2-TiO2微晶玻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gO-Al-SiO-TiO玻璃中添加不同数量的氧化镧,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氧化镧对玻璃析晶过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氧化镧的加入使玻璃中析出α-堇青石相的温度降低;同时避免了高膨胀方石英相的析出.随着氧化镧加入量的增加,玻璃整体析晶能力下降,微晶玻璃中晶相含量减少,晶粒尺寸增大,微晶玻璃的弹性模量与硬度减小,断裂韧性增加,体现出大尺寸长柱状金红石晶粒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2.
B2O3-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法对B2O3-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B2O3/SiO2比的降低,该系统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B2O3/SiO2比为11:5时,析晶活化能最小,Emin=375.4kJ/mol,晶化指数n则先减小后增大,但均〉4,表明该系统玻璃可整体析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制备了以V2O5、P2O5、B2O3为基体,掺杂Na2O、Li2O、CuO、Sb2O3、B2O3为辅助原料的低熔点钒磷铋系玻璃。研究了氧化物的添加对钒磷铋系玻璃的骨架网络结构、特征温度、热膨胀系数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O的添加使钒磷铋系玻璃特征温度明显下降,而Na2O、Li2O、Sb2O3和B2O3的添加使钒磷铋系玻璃特征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B2O3能够大幅度降低钒磷铋系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氧化物对钒磷铋系玻璃的耐水性影响程度为:CuO>B2O3>Sb2O3>Na2O>Li2O;耐酸性影响程度为:B2O3>CuO>Sb2O3>Na2O>Li2O;耐碱性的影响程度为:Sb2O3>Na2O>CuO>B2O3≈Li2O。配比为5%Na2O,5%Li2O,3.5%CuO,10%Sb2O3和5%B2O3制得的钒磷铋系玻璃,热膨胀系数更接近于氧化铝陶瓷基板,拥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用于电子浆料中。  相似文献   

14.
用理学X射线衍射仪、TG-DTA、IR-440 红外光谱研究了Al2O3-Na2 O-CaO-SrO系统富Al2O3 区域固态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煅烧过程固态反应的最终物相组成为Na2O·11Al2O3,CaO·6Al2O3 ,SrO·6Al2O3 与α-Al2O3 共存  相似文献   

15.
张海军  姚熹  张良莹 《功能材料》2002,33(1):105-106
采用柠檬酸sol-gel工艺合成了BaFe12O19/A12O3-SiO2-K2O微晶玻璃陶瓷,并对其介电常数及其磁导率在1MH2~6GHz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Fe12O19/Al2O3-SiO2-K2O微晶玻璃陶瓷的合成与体系中Fe/Ba、烧结温度密切相关;其介电常数、磁导率基本都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介电损耗值最大可达到0.30磁损耗值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不同La2O3含量的ZnLa2xNb2(1-x)O(6-2x)微波介质陶瓷的介电常数、符合正电子湮没辐射多普勒展宽谱和寿命谱,研究不同La2O3含量对该陶瓷介电常数和微观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x0.20时,随着La2O3含量增加,样品正电子平均寿命τm和缺陷浓度减小,致密度、商谱谱峰和介电常数εr升高。x=0.20时,样品正电子平均寿命τm和缺陷浓度最小,致密度、商谱谱峰和介电常数εr最高。x≥0.30时,样品正电子平均寿命τm和缺陷浓度升高,致密度、商谱谱峰和介电常数εr降低。  相似文献   

17.
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粉末制备、材料烧结、体系改性等工艺的研究进展,简单回顾了确定Ba6-3xLn8 2xTi18O54固溶体的化学式和类钨青铜结构的研究进程,小结了传统电介质物理在BaO-Ln2O3-TiO2改性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固相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Fe2O3和Cr2O3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红外辐射材料,并通过XRD、IR和IRE-2红外辐射仪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红外辐射性能的关系,发现Fe2O3和Cr2O3的掺杂导致Fe3 和Cr3 分别以一定的配位形式进入体系中,并形成了(Mg,Fe)(Cr,Al)2O4混合型尖晶石结构,且随着体系中Fe2O3含量的提高,Cr2O3含量的降低,材料的红外辐射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体系在全波段的辐射率为0.91,在<8μm波段具有较低的红外辐射率,而在8~25μm波段的具有较高的辐射率,可达0.97.  相似文献   

19.
喻佑华  李海南  夏萌 《材料导报》2012,26(2):136-139
以Li2CO3、B2O3和V2O53种常见的低熔点氧化物为烧结助剂,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Li2CO3-B2O3-V2O5掺杂的ZnO-TiO2微波介质陶瓷,并利用XRD、SEM等研究了ZnO-TiO2陶瓷的烧结行为、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特征及微波介电性能等。结果表明,当掺入3%(质量分数)Li2CO3-B2O3-V2O5时,在840℃烧结2h可制备出体积密度为4.99g/cm3的ZnO-TiO2陶瓷,达到理论密度的96.5%以上,εr、Q.f、τf分别约为24、22900GHz、-4×10-6/℃。  相似文献   

20.
通过750℃,2h煅烧Gd2O3和H2SO4(摩尔比1:1)的前驱体方法合成了Gd2O2SO4粉体.利用Gd2O2SO4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和Material Studio 4.0 Reflex模块中Powder solve技术和Rietveld精修方法对Gd2O2SO4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Gd2O2SO4具有空间群为PMNB(62)的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1.2996nm,b=0.8117nm,c=0.4184nm,V=0.440698nm3,Z=4,计算密度为6.6949g/cm3,并确定了晶胞中原子的位置,Rietveld精修得到的Rwp=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