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套 《科普研究》2015,10(1):49-55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了我国科普体系建设在政府规制和社会协同方面存在的不足:科普规制配套政策缺乏,可执行度不足,科普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受重视程度不够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等。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需求理论、政府社会规制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科普系统协同发展理论、三阶段理论的支持,构建了我国科普体系建设的政府规制和社会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了科普工作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完善,修订科普法规,明确各类科普力量的职责和要求;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共建机制的有效落实,建立"三力"动态反馈的闭合系统,提升科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科普投入的国内外对比研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首次科普工作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当前科普投入现状。同时,把国内科普投入和国内的科技投入及其他国家的科普投入做出对比,找出解决我国科普投入方面存在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陶春 《科普研究》2012,7(6):35-39
我国社会力量协同开展科普事业机制落后,造成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事业分散、杂乱、弱小、无序。动员社会力量协同开展科普事业建设,重点是加强社会力量的多主体协同,提高社会力量建设科普事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张小燕 《移动信息》2024,46(1):62-64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资源形态。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如何进行高效地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保障数字资源管理的高效性,文中以多元协同理念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体系。协同理论的优势在于能从整体的视角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刚  郑念 《科普研究》2017,12(1):27-33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科普能力评价的相关文献, 从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权、评价模型等 角度总结了研究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结论: 一是科普能力评价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多集中在地区科普 能力评价,缺乏国家层面研究;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依赖于中国科普统计调查数据,缺乏科普组织建设、 科普政策等定性指标;三是科普能力评价多采用截面数据,缺乏时间因素的考量; 四是缺乏针对国家科普能 力和公民科学素质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科普能力各要素对公民科学素质影响的定量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为 国家科普能力评价指标设计与总体效果评估,建立国家科普能力监测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莫小丹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3,(1):42-50+107
建立社会化协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科普资源,是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系统论、协同学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科技馆体系不同组分的社会化协同实践进行考察,探索科技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实体科技馆、拓展流动科普设施科普投入渠道、完善数字科技馆社会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体系内外联动机制、建立社会化协同评价机制等发展策略,以期为科技馆体系建设和探索“大科普”格局构建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10.
在“两翼理论”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普政策制定主体间协同合作,对于提高科普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1994—2020年648项国家层面的科普政策制定主体为研究对象,从政策主体、政策类型、政策力度三个维度对我国科普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演化进行量化研究,从中发现:我国科普政策制定主体协同规模量呈现出由初步发展到快速发展,再到稳步发展的演进趋势;主体协同网络呈现出由“分散-耦合型”到“中心-边缘型”再到“松散型”的演进特征;主体合作网络协同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促进我国科普政策制定主体合作协同的保障性制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最后结合特征分析,聚焦提升我国不同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在科普政策制定上的主体协同,增强科普政策成效,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3年1月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的网民人数已经突破了5.64亿,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4.20亿,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1]。  相似文献   

12.
科普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其投入产出状况关系到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利用DEA 理论, 构建了测评科普服务均等化的“投入- 产出”指标体系,分析了西部区域广西的科普投入产出状况。研究发 现:广西科普投入与产出的诸多指标都低于西部省份平均水平;广西在西部区域的科普服务能力表现出时好 时差的状况,且缺乏一种整体向上发展的趋势;广西科普投入的主要短板在于人员缺乏而非经费不足,广西 科普产出不稳定且科普传媒能力薄弱。为此,建议处于西部区域的广西要注重增加科普人员投入,重视科普 队伍建设;要提升科普传媒能力,促进科普传播效应上台阶;要从整体上稳定科普投入,保证科普产出的整 体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旨在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文章阐述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工程人才培养评价内涵,从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和培养目标质量监控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指标权重和排序,对多元协同育人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索分析,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并进行了一致性效验,效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结构及权重设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和沁 《电子世界》2013,(16):207
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要求我们要增强农村科普的系统性认识,通过对农村科普工作的系统构建和部署,推动农村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世龙 《科普研究》2015,10(4):84-90
在新形势下开展科普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社会基础,是全社会理解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的必然需要,是改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公众了解科技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渠道。本文依据2012年度和2013年度北京地区科普统计数据,介绍了近年来北京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并针对北京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科普工作的五点建议:(1)整合社会科技(普)资源,促进科普社会化格局形成;(2)创新与发展现代科普传播形式和内容,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普队伍结构;(4)健全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科普经费投入;(5)加强科普理论研究,推动科普工作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霖  张平淡 《科普研究》2007,2(5):34-41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界定科普资源因而成为工作开展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资源科学和科普的内涵入手,对科普资源加以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界定,以求为科普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医学类执业资格考试应用的多元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学生知识点掌握概率模型,综合考虑执业资格知识点的权重、知识点难易程度、错误率多个因素,将多个因素作为权重因子对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改进,把多元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应用在执业职格考试系统中。该算法使教师根据分析结果掌握学生普遍存在的课程薄弱知识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根据推荐结果精准把握执业资格考试未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及时调整学习侧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验采用医学高职院校2016-2018三年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为实验数据,最终实验结果验证了多元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8.
人文是学科还是科学,理论界至今没有定论。我们可以认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别仅在于以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为不同的研究对象,而人文虽然不直接研究物质世界和社会体制、政策以及市场交易等,但它始终关注着人类一切活动的理念和价值追求,集中表现为对人类(自己与他人)生命存在和发展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人文的本质特征是人本思想,而不是人本主义。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任福君 《科普研究》2009,4(3):60-65
本文简要介绍了科技资源和科普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的现状、科普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在对科技资源科普化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一系列建议。为进一步丰富我国的科普资源,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本文从科普与文化、文化产业的关联出发,分析国家《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以阐述科普文化产业研究的合法根据,进而尝试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的四象限动态谱系以明晰科普文化产业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