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一篇报导看柳士英的早期建筑思想──纪念柳士英先主诞辰100周年清华大学博士,赖德霖柳士英(字飞雄》是对中国近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他籍江苏苏州,1893年生,192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即后来的东京工业大...  相似文献   

2.
柳士英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肃 《南方建筑》1994,(3):35-38
柳士英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柳肃柳士英先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不少设计可属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开创新风格的作品。他的设计作品及真风格的发展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一、柳士英所受教育和影响柳士英先生在日本求学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余燚  陈平  柳肃 《新建筑》2022,(2):117-121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柳士英于1930—1932年间,设计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上海中华学艺社大楼。依据当时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了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及其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践磨练几个方面,对柳士英现代建筑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柳士英对现代性的追求完全不囿于任何风格,而是希望利用建筑从事艺术创新,以提振文化,进而改良社会。从这一角度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柳士英的作品、经历,将提供新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在龙  吴丹 《华中建筑》2012,(12):27-29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奥斯瓦尔德·马蒂亚斯·翁格斯这个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在德国和欧洲地区,他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建筑师,也是德国新理性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其多产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大量伟大的建筑作品,他的创作思想深深影响了一大批欧洲建筑师。翁格斯的大多喜欢运用立方体等几何形体作为造型语汇,作品强调基于数字比例的严谨秩序,追求简化到极致的纯净形式,他的几所自宅尤其是后来的格拉斯舒特住宅和三号住宅都是他个人设计思想的最好体现。文章通过对格拉斯舒特住宅及三号住宅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翁格斯追求纯粹几何形体的造型手法以及基于严谨数字比例的生成机制,探讨了背后蕴含的场所意义以及原型思想和古典精神。  相似文献   

5.
摩尔CharlesMoore(1925-1993年)是美国后现代建筑运动的人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对数十年来的建筑多元化贡献了力量,本文实录了作者参观其Austin住宅/工作室的见闻,他的住宅也部分体现了其建筑观念。  相似文献   

6.
智能住宅从原理上讲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是将建筑、设备、运行服务及管理等要素进行综合优化,使其发挥多功能、高效益和高舒适性的住宅建筑及运营模式。它是将高科技成果及先进的设备、思想、运行模式及住宅建筑区集成设计,并以方便、简单、友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居住模式。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住宅对智能化的要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冯华晟 《华中建筑》2011,29(11):8-12
路易斯·康(LOuisIKahn.1901-1974)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史上的哲匠,以其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的建筑哲学理论以及富于情感的建筑空间闻名于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他着力于对社会贫困人群住宅设计的研究。该文通过介绍康所设计的费城MILLCREEK住宅区,来论证康的平民建筑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他后期建筑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静宇 《建筑与环境》2009,3(3):193-194
柯布西耶的建筑与城市理论和实践始终充满着大师的乌托邦思想。柯布的住宅可以说是他城市思想的缩微,而城市便可以说是放大的住宅。他的住宅逻辑空间体系极端复杂,而城市却是明确而简单。这样的矛盾是由他自成体系的建筑+城市理论共同形成,住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城市视角,而城市却摈弃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回到最概念化和最理想化的状态。本文是针对柯布西耶建筑与城市理论以及相互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者是本刊编辑,对建筑有强烈的兴趣,在美国期间参观访问了新泽西州一些住宅建筑、建设工地、建材超市、房地产市场,写了几篇散记。就在新泽西州的所见所闻,与我国单元住宅相比较,漫谈美国住宅建筑的一些特点,介绍新型建材在美国住宅建筑上的应用,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吕诣遐 《居业》2021,(7):29-30
隈研吾(Kengo Kuma)是日本当代建筑界的代表人物,其住宅建筑的思想不局限于建筑本身,更多地关注了建筑与人类、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许多建筑作品在当代建筑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现代建筑界中的住宅设计大师.在人们对住宅环境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研究隈研吾的建筑形式对于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住宅建筑形式.本文对隈研吾住宅大师的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深入阐述了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旨在进一步结合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住宅科技》1997,(2):18-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住宅不断涌现,从平价房到高档次的别墅式住宅,无疑适应各层次人们的居住需要。为求居住的舒适,近几年来家用空调日趋普及.本女就当前别墅式住宅空调方案作些探讨。1问题提出别墅式住宅指的是一种独立形式的单幢建筑,其一般建筑面积为200~500m’,按用途不同可划分为三类:居住类、商住类、宾馆类。但无论哪一种类都具有外形美观别致,内部装演考究,陈设高雅等特点。一般来说,设计者对此类建筑大多不考虑空调问题,这样使得建筑的空调通常采用分体式或窗式空调机。这种空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建筑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住宅建筑中,一种新型的住宅结构模式——冷轧轻钢结构住宅,已于新世纪之初进入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冷轧轻钢结构住宅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建筑形式灵活等优点得到了建筑业各界人士的认可。目前,冷轧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仍属初步阶段,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完善和建筑技术的提高,它将引起中国住宅建筑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世界建筑》2003,(12):84-87
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基本任务,不同时代的住宅建筑又是其所处时代社会面貌的反映。目前,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住宅,作为拥有最多个性化使用者的建筑。建筑师需要提供多们的居住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居住者的需求。山水倾城集合住宅在环境空间和建筑空间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姜梅  鲍戈平 《新建筑》1999,(2):71-72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对地方性越来越重视,对场所的理解和诠释也越来越我地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斯诺兹作为提契诺泊遥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作品地记录了他的建筑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轨迹,而小住宅设计以其大量性,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成为建筑师思想的首位代言认。  相似文献   

15.
一个仅供5户居民使用的住宅项目通常是不被重视的.然而雅茂园复式住宅──栋12层楼高的住宅却反响强烈.建筑师董元美宣称他最关注的是”如何运用现代建筑语言来重新诠释适应热带气候的传统形式”。于他而言,建筑语言既包括功能元素也涵括文化“信息”.这是一栋由5套公寓组成的塔楼位处一座繁花似锦的的花园里并带有游泳池.董元美似乎已经进行了一项研究、来论证他关于适台热带条件的建筑形象的原则.此类建筑层次丰富是通过平面和开窗来实现.例如在建筑物的主墙面上设置带遮阳格栅的玻璃窗并做成凹面和曲面;同时立面上运用花盆这个元…  相似文献   

16.
李旭 《中外建筑》2000,(2):46-47
这是我国一位留日学生写的一篇文章。他从研究日本鹿儿岛县入来山麓武士住宅着手,对入来町的历史与武士住宅的分布、各个时期的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对其建筑与环境的特征、庭园的意境等加以考查之后,得出武士住宅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结论。并从传统和现代共生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武士住宅的改建和发展的状况。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了保持原有的住宅特征并使之成为设计中的重点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导报》1996,(2):46-46
事务所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光前的美国建筑的影响,但决不是历史的翻版。他将历史和地方的建筑精华融入全新的、引人注目的创作之中,使其设计独具一格。 在这幢面积1,000平方英尺的住宅设计中,他们从附近的纽约南部乡村住宅汲取灵感。陡峭,带山墙的屋顶酷似当地十八世纪荷兰式的庄园住宅?木饰面和曲线形的转角墙,同村庄里维多利亚式住宅的筒仓与塔仓遥相呼应,加上诸如双悬窗、平顶天窗和深门廊之类的当地建筑细部,使wedlick富于创意的住宅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在运用传统词汇的同时,住宅也表现出强烈的现代风格。大面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精读约瑟夫·弗兰克建筑写作的基础上,提炼并归纳他的住宅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弗兰克和阿道夫·卢斯的建筑主张的异同,试图揭示奥地利别具一格的现代主义文化。对于弗兰克来说,现代住宅的核心任务是将人们从古板的家庭生活中解脱出来,并促进个人化、自在舒适的居住方式。从这一点出发,他发展出一套与主流现代主义建筑相左的设计主张:混搭室内布置,采用非直角的空间,并以"看似随机"的方式把这些空间组织起来。文章以十二橡树住宅的扩建项目为例,展现这样的理念是如何渗透了他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在美国探亲期间,就新泽西州的见闻所写的又一篇有关美国住宅建筑的散记。主要漫谈美国当前住宅房地产业的一些发展趋势,以及住宅建筑的若干发展热点等。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及实地调研,研究了柳士英先生早期在上海、杭州、安徽落地的7个建筑作品。结合柳士英早年职业生涯履历的同期发展,探讨了在当时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设计思想交替演变的社会背景下,柳士英建筑设计思想变化的形成过程,以期对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日建筑师的人物研究补充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