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鼓县属赣西北边远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6%,平原只占14%。全县有水田10.6万亩,其中6.7万亩系山丘环抱的坑垅渍害低产田,占总水田面积的60%以上。这部分农田多分布在坑垅埚底,汇水面积大,地下水位高,土壤积水多(有的终年积水,成为深脚湖洋田),土壤通气状况恶化,水温、土温低,有机质难以分解,肥效差,因而产量常年徘徊在五、六百斤左右。为了改造这部分低产田,我县许多地方七十年代开始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治理经验和效果。目前,全县已初步改造1.2万亩水稻低产田,粮食亩产逐年上升。八一、八二两年我们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调  相似文献   

2.
我县开展治理渍害低产田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系从1979年开始的。根据调查,全县有渍害低产田面积10.93万亩,占水田面积的32.1%。据我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这类田亩产均在800斤左右。到1984年止,已治理面积4.15万亩,加上挖圹养鱼1.57万亩,共计5.72万亩,占应治面积52.4%。我们在治理渍害低产田过程中,坚持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主要采用了明沟、盲沟、暗管、鼠道犁等四种形式。采取先明后暗、以明为主、明暗结合的方法。治理后  相似文献   

3.
一、潜育化水稻土的分布及危害潜育化水稻土又称渍害田,在我县水田面积中占有相当比重。根据七九年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八○年水利台帐调查,全县水田面积340444亩,其中有潜育化水稻土面积109350亩,占水田总面积31.1%。在潜育化水稻土面积中,分原生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以次生潜育化为主。原生潜育化水稻土,多分布在山区、丘陵低洼地区。如田心乡的斗门、官溪;末山农场的石水、坑林;徐家渡乡的路口、东边、龙身;汗堂乡的下山、楼下;南港乡的小平等地。这些稻田,地下水丰富,多般是由高山  相似文献   

4.
我县属丘陵山区,自然形成的渍害田遍布全县,尤以北部山岳区分布最多。据统计,全县原有渍害低产田7890.61 ha,占水田的33.17%。“七五”期间已初步治理1960.98ha,高标准治理580.29 ha。现在还有5342.67 ha未治理,8310.32 ha未高治。其中,北部山岳区未治理渍害田有3395.03  相似文献   

5.
鹿寨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土地面积506.5万亩,耕地面积63.85万亩,水田面积37.08万亩,其中渍害低产田5.54万亩。建国以来,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全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水田面积仅有九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改造渍害田,对发展农业生产致关重大。  相似文献   

6.
我乡现有水田面积31767亩,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乡有渍害低产田面积14804亩(其中原生的4536亩,次生的10268亩),占水田总面积的44.8%。渍害稻田表现为水多、土壤不透气、田脚深、耕作困难、水土温度低、禾苗易出现僵苗、易发病虫害,前期分蘖快、后期又贪青,亩产量一般在六、七百斤,低的只有五、六百斤。大部分农田不能种红花草,部分能种的亩产也在2000斤以下。尤其是老东边村,由于渍害田较多,82年以前,部分生产队靠吃返销粮过日子。 1979年在省水利科研所和县水电局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对渍害田进行了治理,采取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方法,首先建立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迁西县有山丘区面积10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我县1972年在全国首创“围山转”工程以来,已开挖“围山转”240平方公里,栽植以板栗为主的果树2000多万株。因此,林果业已成为我县经济...  相似文献   

8.
千阳县位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西部,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耕地42.8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6%,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从70年代起,千阳县就着重抓了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共兴建各种水利工程3500余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1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5.55万亩,灌区平整土地9.93万亩,兴修“四田”13.34万亩,人均基本农田2.2亩。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9.
复杂的条件、曲折的道路我县位于永定河上游,全县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其中深、浅山区占50%,沙土、丘陵区占35%,平川区占15%;林地面积有4%。多数山是岩石裸露,复盖稀薄的童山秃岭。在全县三分之一的面积上,由于地势倾斜,水土严重流失而布成沟网。如第六屯、南忻屯、常家沟等三个乡,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而沟壑纵长度达151.6公里,平均每一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沟壑纵长度达2.2公里,沟头迅速前进,从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属丘陵地区,全县面积3558.58平方公里,其中:低山高丘47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3.4%)、低丘179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0.4%)、台地平原1286.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6.2%);全县有耕地土壤509.33平方公里,自然土壤3049.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2789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88.85人,是人口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田基本建设有其特殊性。为了做好山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合理开展山、水、林、田、路、电的综合治理,以铜鼓县山区为例,下面谈点个人看法与同志们商榷。一、铜鼓山区特点铜鼓县属赣西北边远山区,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133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耕地面积83.02平方公里,占5.2%(其中水田面积71.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河流、村庄、道路占10.8%。境内山岭重叠,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1300多米,  相似文献   

12.
逊克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665.91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治理完成177.06平方公里。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488.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4%,均为水蚀。在流失面积中,耕地流失面积791.34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53.2%  相似文献   

13.
木兰达河流域面积占木兰县面积的54%,人口占全县的51%,耕地占全县的60%,其中水田占全县的67%,是木兰县粮食的主产区,在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木兰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几年来由于私建滥建取水工程、开垦荒地,导致水库蓄供能力下降,灌溉供水不足,水田面积减少,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如何实现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区农田基本建设有其特殊性。为了做好山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合理开展山、水,林、田、路、电的综合治理,以铜鼓县山区为例,下面谈点个人看法与同志们商榷。一、铜鼓山区特点铜鼓县属赣西北边远山区,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133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耕地面积83.02平方公里,占5.2%(其中水田面积71.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河流、村庄、道路占10.8%。境内山岭重叠,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1300多米,最高的大沩山在海拔1600米以上,位于中部的新开岭,把全境分成东、西流域两个自然区。  相似文献   

15.
邢台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县域总面积1847 km2,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1730 km2,占全县面积的94%。耕地面积47万亩,占全县面积的16%,是一个“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833 km2。  相似文献   

16.
遂溪县位于雷州半岛中北部,东西临海,地势较平坦。全县有2个乡和18个镇,总人口64万人,自然面积1959km~2,耕地面积89.5万亩,其中水旱田47.7万亩,旱坡地4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近1.5亩。本县由于土壤瘦瘠,台风、旱、涝等自然灾害多,耕作技术落后,低产田所占比重大,年产稻谷400kg以下的低产田有35.3万亩(其中300kg以下的有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0%。低产田种类主要有易旱田、易涝田、冷浸田、烂泥田、砂质浅底田和肥力下降田等,据调查,在全县35.3万亩低产田中,砂质田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我省建国四十年来,在治理渍害低产田方面水利投入所取得的成果,同时简要论述了我省稻田渍害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并根据典型调查资料,应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起渍害田排水改良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上对我省渍害不很严重的水稻田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和水利投入适当比例探讨,为今后进一步大面积治理渍害低产田,提供了投资决策的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利天地》2003,(9):10-11
克山县位于东北黑土农业区的中心,为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丘陵地形占总面积的80%;以盛产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闻名全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片面强调发展粮食生产,过度毁林、毁草开荒造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用养失衡,加之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20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6%。严重的水土流失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有渍害田400万亩,分布广,面积大,产量低,一般年产400~700斤,低的只有300斤左右。土壤类型有黄、红、灰、沙底青泥田,青泥田,浅脚烂泥田,深脚烂泥田,冷水田,锈水田和白鲜土田等十几种,占全省稻田总面积的400%。解放后,经过各种方式的改造,目前还有200万亩急需治理。这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关键性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近年来我们组织了攻关协作小组,选择了12个示范片,建立各类渍害田综合治理试验点。建阳县麻沙竹洲,顺昌县大干乡,明溪县胡坊区等试点都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顺昌县大干乡乌鸦垅有65亩渍害田,挖建砌石深窄沟165米,碎石暗沟150米。经过2年排除地下水以后,田块明显干化,整个田下沉了10多厘米,改单季稻为双季稻,亩产提高356斤。这片田过去只能人工翻耕,不能用牛;改造后,已有40亩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费县地处蒙山腹地,全县辖18个乡镇,93万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全县土地总面积1903.7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为145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6%.据1984年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36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85%,年平均土壤侵蚀深度为3.26毫米,侵蚀模数达4402吨/平方公里·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费县经济的严重滞后,致使群众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