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35K钢的临界点Ar1,Ar3以及Ms;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35K钢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此外,通过对CCT曲线的分析,确定了避免铁素体呈现魏氏组织形貌和产生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72A帘线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72A帘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开始冷却温度为900℃时不同冷却速度下帘线钢的室温组织和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72A帘线钢的转变开始温度降低、完成转变时间缩短、珠光体片层间距变细,但连续冷却转变条件下得到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新型高性能转向架用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高性能转向架用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出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了在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剖析了冷却速度与组织及硬度的关系。依据测得的CCT曲线,确定高性能转向架用钢的正火温度范围在A_(C3)(865℃)以上30~50℃,且冷却速度在1.0~2.0℃/s时,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层片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5SiMn2Mo钢CCT曲线测定和连续冷却转变组织观察表明:该钢的CCT曲线中,A→P转变区被强烈推迟,而A→B转变区被推迟较小。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得到B/M复相组织,并且在组织中发现贝氏体的变异形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Formarstor一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定仪对我国现行圆锯片用钢65Mn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连续冷却速度下得到的组织,为合理制订圆锯片的淬火工艺提供了依据,得出了最佳淬火工艺曲线。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低碳微合金X70管线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实验,并绘制未变形及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同时研究冷速及变形对实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主要有铁素体、珠光体及贝氏体组织;随冷速的增加,实验钢相转变温度下降;随变形程度的增加,相同冷速实验钢的相变温度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U71Mn钢CCT曲线测定及连续冷却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U71Mn钢的CCT曲线,对CCT曲线中A→P区进行了全面研究,建立了连续冷却速度V和珠江体片层间距Sp,硬度HV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指导U71Mn钢轨的强化工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HB360耐磨板中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率不大于1.5℃/s时,HB360耐磨板冷却过程中的转变产物全部为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不小于3℃/s时,其转变产物全部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以自行设计的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膨胀仪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其高温形变后的CCT曲线(动态CCT曲线)。在金相显微镜下对不同冷速冷却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维氏硬度,分析了热变形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在快冷速下得到隐晶马氏体+残奥+碳化物,慢冷速下得到的是珠光体+碳化物。冷速大于0.1℃/s时,均能得到马氏体组织,说明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热变形对珠光体临界转变速度影响不大,但却能减小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区间和马氏体转变开始点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膨胀分析法测定了20MnVBH钢在1050℃和860℃连续冷却下的CCT曲线。并对转变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发现:与马氏体区紧密相邻的宽阔的中间转变区域内存在粒状贝氏体组织;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加快冷却速度都有利于粒状贝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定量金相法测得T8Mn钢以 1℃ /min冷速连续冷却转变的动力学曲线 应用Formastor Digital膨胀仪测得T8Mn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动力学曲线 并利用BASIC软件对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得到动力学转变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与硬度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水轮机叶片用V、N微合金化CrNiMo不锈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及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1、3、和温度分别为580℃、730℃、295℃和190℃,其贝氏体和铁素体分别在冷速小于0.5和0.2℃/s时出现,冷速在0.056~0.5℃/s之间时,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大迅速增加,尔后随着冷速的增大,硬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3.
C-Si-Mn系TRIP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C-Si-Mn系TRI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CCT曲线中,相变区域主要有2个部分:A→F转变区和A→B转变区;冷却速度高于10℃/s时,有贝氏体组织生成;冷却速度对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形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V和N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影响.贝氏体相区明显扩大.其中高氮钢的贝氏体转变区更宽,晶粒大小为相同冷速下低氮钢的1/3左右,维氏硬度值高出低氮钢40HV,强度高出100 MPa.V-N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析出的V(C,N)粒子促进了贝氏体转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Al-Zn-Mg-Sc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范围,绘制出该合金的CCT图,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在470℃,保温1 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速在2 168.0℃/min以下,但高于716.8℃/min,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20℃的温度区间发生;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平衡相η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合金保持了较高的过饱和度,冷却到7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讨论了核用压力容器钢冲击转变曲线的普遍规律.找出了一种能够定量描述冲击转变曲线并能在数学模型和物理意义之间保持一个密切关系的双曲正切函数模型,不同外界条件对冲击曲线的影响都可以在这个函数关系中明显地表达出来、给出了计算机程序。可以直接打印出原始数据点,拟合曲线.曲线方程、冷脆转变温度及相关系数等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机测定了不同含铌量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点,分析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其显微硬度.得出:在同一冷却速度下,随着含铌量的提高,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点降低,容易出现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显微硬度提高;在相同成分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含铌钢中铁素体越来越细小,由等轴状大块铁素体组织向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转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试Cr5系支撑辊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绘制支撑辊下限成分Cr5L和上限成分Cr5U试样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CCT)曲线,研究材料的组织转变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r5L试样相比,Cr5U试样具有更低的马氏体形成起始温度(Ms)和结束温度(Mf),分别为279,153℃;上限成分提高了钢的淬透性,马氏体(M)转变临界冷却速度由Cr5L试样的1.00℃/s下降到0.50℃/s。Cr5L和Cr5U试样过冷奥氏体(A’)连续冷却均发生珠光体(P)、贝氏体(B)和M转变,且P和B转变“C”曲线发生分离,具有双“C”曲线特征;Cr5L和Cr5U试样B转变分别形成B(B1)和B(B2),且Cr5U试样M组织中含质量分数约6%的软韧相残余奥氏体(Ar),故以大于B临界冷却速度冷却的Cr5U试样维度硬度值小于Cr5L试样。  相似文献   

19.
S7钢CCT图的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rmastor 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了S7钢退火用CCT曲线 ,分析了S7钢的转变动力学 ,讨论了冷却速度对其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FORMASTOR FTM—4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40CrMnSiMOVA 铜的 C、C、T 曲线,并探讨了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及组织特点.此钢在一般淬火冷却时,得到的组织为 M B_下 A_R,而在极快速冷却条件下,才能得到 M A_R 组织,通过组织分析,作者认为:在一般淬火冷却下,先形成 M 而后形成 B 下.此钢经热处理后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强韧性配合,符合超高强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