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航天城。是我国唯一从事载人航天领域中有关航天医学和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研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基地。是继俄罗斯加加林、美国约翰逊之后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航天员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 ,中航一集团第三 O四研究所获得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颁发的奖状 ,表彰该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协作配套工作 ,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三 O四所发挥其大尺寸计量技术优势 ,不仅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保障 ,同时利用现场测量技术 ,保证了“长三甲”和“神舟”五号几何联接数据准确可靠 ,有力地提高了整体飞行质量 ,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发挥了长度计量技术支撑平台的作用。利用动态温度校准装置 ,三 O四所为“长三甲”和“神舟”五号发动机高温高速下工作的动态温度测量系统 ,提供动态…  相似文献   

3.
北京晨报 《硅谷》2013,(12):I0017-I0018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载人航天走过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等多个跨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熟的标志,就像小孩子成长在标记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国航天的一个个新高度,标记在浩渺太空。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飞船十次升空,载着梦想出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量》2013,(8):54-56
关注"天神再度对接"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第5次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介绍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包括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  相似文献   

5.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所穿着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了最新的平板显示技术0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据悉,这是OLED技术首次应用于航天飞行航天服。  相似文献   

6.
公元20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从此中国由宇航大国步入了宇航强国的行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为之欢欣鼓舞。中国航天计量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启动而起步,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一路走来,屡建功勋。此次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也是对航天计量系统工程的一次全面考验。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传统意义上的长、热、力、电等十大计量领域全都涉及到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硅谷》2013,(3):12-16
<正>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会议简讯     
《上海计量测试》2006,33(2):43-43
3月3日下午召开上海市计量行风建设会议。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总工程师、计量处处长史子伟在会上作进一步加强计量行风建设动员讲话,提出今年计量行风建设思路和要求。会上,还举行了《服务为宗旨,保障是根本——神六计量保障工作有感》计量专题报告。该报告是《计量有约》系列报告的第四讲,上海航天人就“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工程中的计量保障等内容作了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通过10余年持续研究,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得天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等计量"神器",解决了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对微小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难题,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李得天介绍,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员要在太空飞行多天,期间航天员要从返回舱进入轨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载人航天人机交互界面的色彩设计方法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遵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从色彩空间与模型、色彩设计与人因、航天色彩设计范围、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模型,以及载人航天器色彩设计与人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载人航天器人机交互界面色彩设计方法流程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 构建了载人航天色彩设计模型,阐述了完整的载人航天色彩设计方法流程体系。结论 针对载人航天人机交互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为航天员在轨环境中的生活品质及工作效能等相关领域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航天领域色彩设计与人因工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0月15日,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了中国人期盼的千年飞天梦。这一刻,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见证,同时也是计量工作者辛勤劳动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深冷技术》2013,(6):63-63
<正>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研发的极高压氧气阀门成为神舟十号的一个重要配套部件,为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做出贡献。早在2011年12月,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某航天研究所历时3个月共同研发完成极高压氧气阀门,并顺利通过验收。该极高压氧气阀门具有双向密封功能,通过了多种密封试验,达到零泄漏。阀门脱脂后的清洁度达到德国林德公司S1标准。2012年2月,极高压氧气阀门通过航天现场装置试验,被用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上,成功完成各项高科技测试,确保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遨游13天后,顺利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着陆,为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画上圆满句号。这次太空飞行,为我国航天史缔造了多项创举,包括首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工作和生活、首位女航天员参加飞行等,标志着国家载人航天技术不断超新突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太空塑料包装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表彰了为中国航天事业建立功勋的航天英雄,航天科学家,以及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其中就包含了太空包装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5.
以日益复杂的航天操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复杂度分级的训练支持系统。基于软件复杂度和认知复杂度等理论提出了熵值法和加权Halstead两种复杂度度量方法;基于航天员训练经验总结并设计了常规、回馈和整合三种训练方法;建立了由绩效指标、生理指标和主观指标组成的训练效果评价模型;设计了28名志愿者参加的包括初训、复训、考核和技能衰退等四个阶段的航天操作实验对以上理论方法及模型进行了验证。最终开发了训练支持原型系统,实现了对操作单元的复杂度度量,操作错误数据收集处理,训练影响因素分析及训练设计等功能。该训练支持原型系统可用于辅助航天员操作训练设计与评价,提高航天员训练的理论层次,为后续空间站任务操作训练提供了技术储备,还可为高性能复杂武器装备系统的操作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陈怀艳,是航天发射测控和武器装备科研试验计量战线上的一员老兵,一直兢兢业业、倾力耕耘,为科研试验任务计量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担任计量测试中心主任以来,能站位总装部队计量总体,科学筹划,积极推进计量核心能力建设,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武器装备靶场试验等大型科研试验计量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设计》2012,(7):55-55
神九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的精准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这份成就有来自联想ThinkServer的有力支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空间预定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航天员定期轮换、货物运送、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任务的基础。空间交会对接分为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两种方式。而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帮助中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中国太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神舟九号飞船升空入轨后需经过2000~3000公里的飞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第四活动领域。第四活动领域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改变昼夜节律等特点,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以发展载人航天器为重点的、由航天员参与的载人航天技术是以对太空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技术,它是新技术群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高技术密集的尖端科学技术。 文章从载人航天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阐述,说明载人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还对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与未来的发展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袁洁 《中国计量》2010,(10):6-10
计量是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天计量是国防计量和国家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航天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伴随着航天事业50多年的蓬勃发展,航天人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区域广、专业多、技术精、能力强、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航天计量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绕月探测工程为标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实施,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3年6月,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完成,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